以工代干人员文化测试复习指导

时间:2022-08-02 09:49:58

以工代干人员文化测试复习指导

今年,我国有几百万“以工代干”的同志参加文化试测。“以工代干”的人员中,大部分是青年,团干部也不少。应他们的要求,我们特请北京市“以工代干”人员文化测试的出题单位——北京市工农教育研究室的同志,结合他们编写的复习资料,针对这次测试的重点,作一次系统的指导(只含政、语、史、地四部分)。相信有关的青年同志能从中受到启示,有助于更好地复习。

政 治

刘 东

这次政治理论知识考核复习的内容,分为社会发展史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哲学常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法律常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知识六部分。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基础知识、一般政治常识以及时事政治的新鲜内容。

以上各部分的内容各有侧重点。①社会发展史部分,要抓住五种社会基本形态的特征,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说明。②政治经济学部分,其内容主要围绕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帝国主义论及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等展开,必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③哲学部分,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和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为复习主干,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哲学名词。④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则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政党、国家、的基本概念。⑤法律部分,要重点掌握《宪法》知识,大家要明确《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违法、犯罪的涵义及其对社会的危害性,正确认识守法和行使民利的关系。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部分,是整个政治部分中最现实和灵活性最大的内容,它的主要内容是近年来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几件大事和几个重要文件。要联系社会实际,联系现实问题,把着重点放在准确理解我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上。

政治理论确有不少基本概念和原理需要记牢、记准确,但功夫应花在理解上。这里强调的理解就是不仅要掌握观点、原理的科学结论,同时要懂得它们的由来和指导作用,以及和别的结论的联系。比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不仅要掌握它们两者谁决定谁这种关系,而且要联系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去理解它们的内容和指导意义。这样,就可看清知识间的必然联系,把一大部分概念灵活地串起来了。又如:政治经济学常识中,对于剩余价值这一概念的理解就很关键,掌握好它,对于整个资本主义部分的许多经济学概念就有了更深的认识。

善于比较是另外一种重要的复习方法,它通过确定概念或事物间的同异关系来加深、辨别各部分知识的内容。比如:各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特点的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比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比较;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内容的比较;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的比较等等,都有助于我们掌握这些概念的实质和联系。

应试同志须知:①认真审题。政治试题中常出现的解释、填空、改错、判断、分析、论述和应用等形式的题,答题前要先看清题的类型和题意,切勿答非所问。②力求准确。回答基本概念和原理要尽量准确完整;举例、联系实际要恰当。③详略得当。考试时间有限,题目也有主次、深浅之分,答题时一是要重点突出,二是要当详则详,当简则简。

地 理

冯嘉苹

复习地理包括基础知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复习资料以中国地理为重点,约占3/5的比例;其次是基础知识,约占1/5强;世界地理部分不到1/5。

一、基础知识 内容包括地球和地球仪、时区和日界线、地球上的五带、地图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等高线和等深线等。这部分内容名词概念较多,是学习地理的入门。复习时要求以掌握基本概念为主,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如时区、日界线的计算,以及需要比较熟练技能的地图判读,暂不作要求。五带的划分依据及四季的形成原因是这部分的难点,也是重点,需要很好地理解并切实掌握。作为名词解释,答题时概念一定要确切,不能含混不清。例如,解释什么是南、北回归线时,应答:“地球表面上接受阳光直射的最北界和最南界叫回归线。北纬23.5°的纬线叫北回归线,南纬23.5°的纬线叫南回归线。”其别注意的是阳光直射的“直”字,如果答:阳光“照”射的最北界和最南界,那么一字之差,就全错了。另外,要精确地指出南、北回归线的具体纬度位置。

二、中国地理 内容包括全国总论、分区地理及自然资源的利用。

1. 复习时要有空间概念。如学习疆域、行政区划时,不仅要掌握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名称、我国主要岛屿、半岛的名字,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等,还要掌握它们空间的相对位置,并能在图上填绘。同样,其它各章,如主要的山脉、河流、平原的分布,也都要求达到在图上填绘的要求。

2. 复习时要有辩证的观点。地球表面上的任何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都是互相影响和互为条件的。例如地形与气候的关系;气候、地形与水文的关系;气候、水文、地形与土壤的关系;整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等等。它们之间不仅相互渗透,互为条件,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某一个问题来说,其影响是有主有次,主次分明的。当我们回答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时,一定要掌握主、次关系及互相影响的转换关系。例如,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是位置的影响,二是地形的影响,三是季风的影响。其中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由于季风的影响,我国多数地区的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高温多雨期一致等特点。但是,我国的季风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和位置的因素有关了。特别是海陆位置的影响,引起水陆温度的差异、气压的差异,从而产生了随季节而变的季风。除以上两个因素以外,还有地形的因素,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主要是由于地形的复杂多样所形成。尤其是我国地势东、西差别很大。西部地区地势高峻,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再加之西部地区远离海洋,季风影响难以深入,气候干燥。所以,地形的东西差异,是我国气候东西差异悬殊的重要原因。

3. 复习时总、分论结合起来。地理教材中,为了便于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把有些相关的内容,分别放在总论和分论中加以叙述。如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总、分论中都有所描述。总论主要讲位置分布、地势高低、面积大小等总的轮廓;而分论则比较详细地记叙了它们主要的地理特征,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但是,复习时却可把这些内容归并,有助于完整地、系统地掌握知识。

上一篇:特区青年的特别风貌 下一篇:女子的强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