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思考

时间:2022-08-02 07:38:53

加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思考

[摘 要]本文简述了社保资金审计内涵,分析了社保资金审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社保资金审计的建议。

[关键词]社保资金;审计;社保资金审计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2-0070-02

1 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内涵

社会保障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政府部门管理和社会团体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使用、结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社保资金审计的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同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借用社会审计力量。审计的客体和内容是社保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审计的范围包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农村养老、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住房保障以及各项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捐赠资金等。社会保障审计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督是世界各国审计机关审计的重要职责之一。社保资金审计对促进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

(1)社保资金审计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组成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因此,制度制定和执行必然涉及政府、企业与个人之间责任分担问题。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不但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执行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并针对我国社会保障实施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促使社会保障工作遵章有序的运行。

(2)社保资金审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社会保障主要通过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进而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和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是解除社会公众后顾之忧、增强国民信心与安全感的重要措施。作为重要的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审计机关将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全过程置于经常的审计监督之下,可以起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缓解由收入差距与生活水平差异引起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2 社保资金审计现状分析

(1)社保资金审计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更多的还是依靠行政机关的命令。

相对来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体系依然不够完善,且尚在不断修正过程中,相关的政策制度在不断建立、修订、调整,相应的法律法规变动很大。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由于地区特点不一,经济发展不同,在制定和适用地方性制度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政策的多变性和随意性使得社会保障制度失去了应有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难以发挥社会保障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在管理过程中,政策之间互相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容易造成社保资金审计缺乏法律依据,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工作的监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审计内容与对象复杂。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内容和对象的复杂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基金覆盖面广、数额巨大、审计户数多,涉及所有干部职工和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基金的种类繁多,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住房公积金、廉租住房资金、优抚安置资金等;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渠道复杂,基金来源有各级财政的拨款、单位及个人的缴纳、社会的捐助及基金存在银行的利息收入和基金投资的收益等,基金支出有养老、失业、医疗、低保、扶贫、救灾等项目;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多,涉及部门多,主要涉及社会保障部门、各级财政部门、卫生部门、民政部门、税务部门、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审计内容复杂和对象众多致使审计力量显得严重不足,无法对审计对象进行全方位的审计覆盖,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不能全面地覆盖,极大地影响了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3 加强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思考

上述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存在的种种问题,为我国社保基金审计带来了很多困难。从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有关部门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通过审计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建设。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仍然是以政策为主导,基本上还是靠行政法规、文件、决定、命令等方式规范,没有统一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建设的需要和市场经济对法制环境的要求,必然决定了法制性取代政策性。要做好对社保基金的审计监督,就必须以法律法规做保证,坚持有法可依、依法审计,使社会保障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保障立法的主客观条件基本成熟,通过对社保基金的审计,揭露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提出预警性意见及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以便尽快制定出台《社会保障法》及其他配套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以《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为基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真正使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走上法治道路。为加强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第一,要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规定有关部门的职权与责任;第二,明确享受社会保障的范围,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害;第三,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此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和审查备案制度等,为社保审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而全面提高审计效益,充分扩大审计效果。(1)规范管理体制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①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社保基金管理体制。税务部门负责社会保险费税的征收管理;财政部门进入各级财政的社会保障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负责监督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和使用;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充分运用这种管理体制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用运行过程的规范化、有序化。

②实行社会保险基金专项审计制度。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社保基金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审计,以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以完善基金管理监督政策,规范基础管理,健全监督机制为重点,及时发现基金征收、缴纳、运营、支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便更好地规范社保基金的管理使用行为,防范基金风险,确保基金安全。

③不断改进社保资金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威慑力。从效益的角度、风险的层面来分析和研究社保资金审计。具体应做到全面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社保资金审计与延伸审计相结合;常规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事后监督与预警监督相结合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减少地域差异造成的监督管理漏洞,还可以解决审计力量不足、审计覆盖面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蕊爱,辛旭.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审计研究,2008(1).

[2]林银花.社会保障审计工作初探[J].财经界,2008(2).

上一篇:国内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之路 下一篇:论住房公积金管理及建立财务系统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