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导弹专业“技勤指挥管理干部”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8-02 03:42:32

对导弹专业“技勤指挥管理干部”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在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之后,我院承担了为海军导弹专业培养营、团两级“技勤指挥管理干部”的任职教育使命,并将该任务交由我们军队指挥教研室具体负责。这两个班次的培训,不仅培养目标的要求高,专业的覆盖面也很广,涉及到导弹武器系统的维护、使用与管理,导弹武器的战斗保障,导弹保障部队的指挥与管理等诸多方面,可说是任务急、难度大。经过群策群力,教研室完成了从培养方案形成、新大纲制定到具体培训任务实施的跨越,这其间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很值得思考,以期总结、提高。

一、实现教育资源高效益,进一步加强对人才成长规律的客观认识

导弹专业“技勤指挥管理干部”两个班,招生对象为海军导弹部队,海军导弹技术勤务部队营、连级干部,培养目标为海军导弹部队、海军导弹技术勤务部队团、营级指挥与管理干部。由于军队的评价尺度是衡量其培养质量的主尺度,因此,军校要强化面向部队、服务于部队的意识。主动介入部队对其人才“深层次加工”和“连续开发”的过程,变被动适应部队需要为主动开拓进取的职业教育态势,从而使军校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办学效益。

任何一种培训,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前提是其能否洞悉人才成长规律,首先对受训对象的培养目标加以正确定位。“技勤指挥管理干部”,从工作的岗位来讲是属于指挥型的干部,但工作的性质是属于技术型的,因此应该定位在“复合型的指挥管理军官”,其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落脚点就应该放在工程技术人员上,它的能力结构应放在中级指挥军官的要求上。另外,这两个班的培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完全割裂开来。根据海军“技勤指挥管理干部”的成长要求,每晋升一级岗位,都应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但从目前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来看,营、团两个层级指挥管理干部的培训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相应培训标准和要求。因此,要努力遵循干部的成长规律,对其整个军事职业生涯制订完整的培训计划,分清不同层次的界面,确保培训内容上的渐进性和互补性。

二、构建干部逐级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突出岗位任职的现实需要

按照总部和海军关于干部培养的思路,海军干部培训机制调整为“三级七阶”逐级培训机制。这一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是为了有效地保证各级军事人才具有与本级任职岗位相适应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任职能力,符合本级工作岗位的任职需要。我们认为,这一改革举措是正确的,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习惯思维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些阻力,渐渐暴露出一些矛盾,使教育训练不能完全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个别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教学组织制约因素较多。从整个“技勤指挥管理干部”队伍逐级培训的角度看,每一级培训计划都强调了打牢干部的理论基础和增强发展后劲,这就与干部培训3个月至半年的较短学制之间构成了矛盾,加上还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挤出相当一部分时间让学员自己充实提高,教学组织在时间上更是捉襟见肘,教学内容难免流于肤浅,逐级培训的效果难以保证。

(二)课程设置的动态更新机制不健全。对技勤指挥管理干部班次而言,一定要根据当前的军事技术发展、部队建设重点和未来作战样式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特别是要突出与未来战争密切相关的内容。但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还缺乏战略眼光,对未来海上战争的预见性不够;脱离部队实际,结合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不够:制订的教学计划闭门造车的成分偏多,到部队征求意见不够,欠缺前瞻性,实用性。

(三)培训内容交叉重复现象较为严重。在不同层次的培训中,同一专业相近课程的教学内容尚没有完全做到无缝衔接,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紧紧围绕本级岗位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贯彻起来有难度。在近年施训过程中,通过教学双方信息的反馈,我们逐渐认识到,指挥员素质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渐进的过程,每一级培训都是对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次补充和完善,而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因此,完善干部逐级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一步突出岗位任职的现实需要。

三、促进院校教学内容与部队作战训练的接轨,进一步突出部队作战训练的实际需要

在海军机关和部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们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实时的过程,要在施训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从目前我院在这方面改革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两个“有待提高”。

(一)理论联系实际有待提高。在教学中,我们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容易过多地强调系统性,对一个原理、一个过程,经常是从理论到理论,结合部队作战训练中的实际情况不够,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讲一般性内容多,讲特殊情况少;讲平时情况多,讲战时情况少:讲完好情况多,讲破损情况少。“技勤指挥管理干部”班的学员尽管理论基础一般,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从一线来,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甚至有很多人是带着平日工作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来的,这些都增加了备课和讲课的难度。教员不能把内容简单的浓缩,而是既要从部队实际出发,精选对部队现实有用的内容,又不失学习的连贯性、系统性。实践证明,这样的课程教学不空谈、重实际、不流于毫无现实意义的理论推导游戏,不仅对学员而且对教员的业务水平和讲课水平的提高都是一个有效促进,但达到这样要求的好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太少。

(二)内容更新速度有待提高。从实际情况看,存在着部分教员到部队和科研厂所调研质量不高;新装备、新战法、新训法的内容进入课堂不及时等问题,教学中出现了“新装备不新,高技术不高”的现象。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教员本身。部分教员缺乏调研的经验,对教学内容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造成了下部队次数多,带回的资料少,下部队人数多,真正能把新内容带进课堂的少;有的教员因自身素质原因,对教学钻研不够,即使有了相应资料也不善于把新内容充实到课堂中去。另一方面在于部队,出于安全、保密等因素的考虑,存在着对调研教员接待很热情,材料提供却不全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研的质量,客观上也造成了院校教学内容的滞后。

四、加强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进一步突出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是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的,一定程度而言,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难度甚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技勤指挥管理干部”班的教学中,经过摸索,逐步摒弃“满堂灌”的“讲解式”教学,改正了过去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教员为中心的做法,进一步突出了学员的主体地位,也总结和应用了以“研讨式”、“案例式”教学为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说比较适合于干部班次的教学。“研讨式”教学的开展,依赖于教与学双方的素质高低这个重要因素。“研”要博采众长,过程不求定式;“讨”要百家争鸣,结论不拘一格。

另外,我院的教学手段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初步实现了训练手段的“模拟化”、授课内容的“信息化”和教学环境的“网络化”,为学员提供了逼真的训练环境,降低了训练成本,锻炼了学员的心理素质和实操能力。与此同时,也刁不忽视当前伴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模拟训练器材大多是情景和一般情况设置的模拟,对模拟兵力兵器的运动规律与火力效率的仿真度还不是很高,使得模拟推演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些差距。在人机界面上,只设置了一般性的指挥程序,对特殊情况的处置方案偏少。另外,一个模拟训练器材往往是对某一方面作战的模拟,这与部队作战训练的实际情况是有差距的。二是课堂多媒体教学还需进一步提高质量。三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和管理矛盾相当尖锐。一方面,军训网的开通使用创造了快捷方侧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事实存在的网上失泄密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各级领导和网管人员。如何充分利用军训网进行教学,又能有保证地防止网上失泄密,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关于科研试验部队科学家、技术专家队伍建设的... 下一篇:中国培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