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公司需求的技能人才研究

时间:2022-08-02 02:59:59

培养公司需求的技能人才研究

本文作者:童霞芳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整合学术教育与技能教育,培养综合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对高校的迫切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恰好顺应市场需求,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高技能人才的定义和特征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文件,提出“要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此次会议首次把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的范围。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技能人才,该怎样定义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文件认为,高技能人才包括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是在生产一线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操作难题的人员,他们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从定义上不难看出,高技能人才大致有以下特征:高超的动手能力、突出的创造能力、极强的适应能力。

二、成人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性

随着终生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教育大众化的普及,成人高等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原有的内涵、目标、模式与运行机制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1.成人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创新培养模式的良好契机随着我国终身教育的推进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成人教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将迎来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各类人才需求更为迫切,对人才类型、素质和结构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成人教育必将面临重新定位。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成人教育的唯一出路,而培养高技能人才正是成人高等教育依据市场需求调适人才培养目标,改进办学理念模式的良好契机。

2.成人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企业培养、院校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三种方式,其中院校的培养任务主要落实在技校、中专、职高和高职院校。而未来几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非常艰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可见,单一的培养途径制约了高技能人才总量的增加和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成人高校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可以拓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

3.成人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满足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看重的人才标准是一个人的能力、经验、技能和学历总和,并非单纯的学历文凭。而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仅仅为成人提供了学历补偿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更不能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成人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把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需求有机统一起来,促使成人教育根据市场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要求,积极探索和完善“学历+技能”、“双(多)证制”、“订单式培养”、“项目化教学”等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核心的复合型、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

三、基于企业需求的成人高等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

1.明确培养目标教育培养目标一般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对所培养的人才类型及其规格和质量的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就是对其培养的人才类型、规格进行界定和规范的过程。因此可以把成人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定位成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应面较宽和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其目的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术和技能水平。

2.改革课程体系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技术较高的应用型人才出发,课程改革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大多过于强调专业知识,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结合企业需求和实际情况,灵敏地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一是构建学术和职业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成人高等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偏学术性,也区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职业性。它必须将两者相融合,在技能加学历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适应性强、综合面宽而又严格规范的课程体系。二是把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为衡量学生技能熟练度的标准。因此成人教育在改革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把考证的标准和授课计划有机结合,把考证的培训与专业教学相衔接,用职业资格考试推动培养模式的实现。

3.注重实践育人作为成人高等教育,加强实践育人工作不仅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经途径。首先在课程体系中应该适当地减少纯理论文化课的设置,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多创造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当然满足这点需要一支科研能力强的导师队伍和良好的科研实验设备。其次可以创建创新实践基地,建立“产学研”合作网络,让学生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具体方式参与实际生产。还可以以学生创新工作室、专业设计大赛、专业竞赛为依托,选择有实力的教师或企业人士作为指导老师,使学生在具体项目的研究设计中,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还应该扩大与社会人才机构、人才需求单位、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尽可能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单位进行实战训练。除了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训练以外,学校还可以采用参观访问、模拟面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培养,目前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简单合作,主要是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做,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学校以企业为实习基地,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按协议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二是中层次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建立由知名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提供咨询服务,共同研究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科研攻关、课程开发和专业设置,经企业认可后实施教学;或企业提供培训课题或课程计划,委托学校具体实施。校企可以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上一篇: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发展对策 下一篇:民航培训和远程教育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