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与汉语阅读理解

时间:2022-08-02 01:58:11

语用预设与汉语阅读理解

论文关键词:预设;阅读理解

论文摘要:预设是一个语用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言语交际中扮演了重要的交际角色。本文试图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来探讨语用预设对汉语阅读理解的作用。

一、关于预设的概念

预设,最早是一哲学课题,是德国哲学家弗雷格1967年提出的。他认为,命题都存在着“一个理所当然的预设”即充当命题主项的“简单或复合的专有名词都必须具有指称现象”。20世纪7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斯特劳森发展了弗雷格的这一思想,将这类现象看作是自然语言中的一种推理关系。他指出,自然语句中任何有意义的语句(包括否定式)都能推导出一个“背景假设”(预设),该预设可表现为另一语句[1]。后来预设进入语义和语用的范围,出现了语义预设。其基本特征是将预设纳入真值条件理论,在蕴涵的语义关系下开拓了一种新的不同性质的语义关系。例如:“如果全球人口达到113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比目前增加1.8倍,那么全球的平均气温就会比现在上升1.5度到4.5度,海平面回抬高20到50厘米,森林面积将……,沙漠面积将……。”“如果…那么”这一结构引发了这样一个反事实结构:人口继续增加,后果将不堪设想。预设触发语不仅在单句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语篇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预设在语篇中具有衔接和连贯的作用,前一个命题的预设会成为下一个命题的已知信息而带动语篇的发展,因而在对全文的理解过程中,如果不懂得其中的语用预设,就很难达到与作者的“交流”,从而导致理解失误,信息都以断言的方式编排到信息流中。在发话者与受话者的互动过程中,发话者为了语篇的简洁性和表达的经济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假设将受话者己经了解或被认为是没有异议的信息处理为预设信息。

二、语用预设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

语用预设在话语理解中具有积极作:确定语境。话语活动是信息传递、交流的过程,其中发话人在发话时包括断言和预设信息。预设信息是新信息构建的起点和基础,应该为话语参与者共同接受。这种情况常发生在会话的开始。a、“我这弓是李木做的”、b、“李木并不是什么好木头,怎么能做出这么硬的弓?”、c、“这就是木匠的本事了。”句b与其预设c之间表现为这样的真值关系:b真 c 真,b 假 c 真假不定。可见语义预设把预设看成语义中稳定而不受语境约束的部分,是命题的真值意义。而语用预设是涉及到言语交际中人的因素和语境因素,是发话人的预设,它包括这样三个要素: 说话人、通过话语、预设命题 。这就不同于语义预设仅限于b和c之间的真假关系。语用预设虽然是以句子意义和结构为基础,但只有结合语境通过一定量的相关推理才能获得有意图的意义。语用预设不涉及真值问题,其功能是保证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适宜性,是交际双方设定的交际背景信息,也是交际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语句间的预设关系属于语义范畴,话语之间的预设属于语用范畴。因为阅读对话具有实际交际意义,涉及较多的语境因素。

三、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特性

语用预设其实是一种语用推理。从广义的角度,就是指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先知信息,或者说是背景知识。基冯从话语分析的角度解释说“语用预设是发话者对受话者可能会毫无意义地接受的内容做出的假设”。菲尔莫尔从言语行为的适宜角度认为语用预设就是“通过一句话来有效地实施某一个言外行为所必须满足的条件”[2]。尽管这些看法各不相同,但都涉及到语用预设的两个基本特征:合适性和共知性。合适性是指预设要跟发话人所处的语境相适应,是说话者在说出一句话前对语境所做出的一种设想,这种假设的语境必须符合现实语境,否则说出的话语就不合适,预设就不成立。比如在《中阅》教材“骑车旅游好处多”一文中,教师在导读时便可运用预设合适性的特征对学生进行发问:“2008年在北京召开奥运会,其中骑自行车是运动比赛项目之一。骑自行车大家都会吧,骑自行车有什么好处?具体有哪些?”在向学生发问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对该课所要涉及的内容先做一假设,而这一假设恰好符合现实语境。而共知性是指预设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合适性和共知性对话语的理解十分重要,这是保证会话顺利进行的条件。除此之外,语用预设本身还有单向性、主观性、隐蔽性的特性。在汉语阅读理解中,语用预设对单句、会话甚至语篇的理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一个成功的关键。我们知道,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这种“理解”当然不是凭着读者自己的主观意念,而是站在作者的立场,根据作者的观点去理解其含义。确切地说,阅读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读者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正确“得出”作者预设的过程。因而,在汉语阅读理解中,不应只局限于语言本身的含义,而应该学会透过语言的表面现象去挖掘出作者的真正含义,与作者进行“交流”,这样我相信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汉语阅读理解能力。

四、语用预设对语篇组织和理解的作用

在预设研究中,有必要将单个句子中谓词的分析转向对语篇结构的分析。预设在语篇层面的作用也十分重要。语用预设的语篇组织功能既是语篇信息流的要求,也是交际双方互动过程的结果。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发话者为保证语篇信息流的畅通,需要根据自己对受话者的知识状态所做出的假设以及受话者可能做出的反应来合理地编排信息。正因如此,语用预设在语篇的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语篇的组织过程中,可以进入语篇信息流的事实或事态是非常多的。民族学生在阅读汉语篇章时,可用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使用该理论来提高自己的速度能力、综合能力、推断能力。

五、对教学的启示

在传统的阅读课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一般技巧的解释,许多教师还在奉行简单的、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教学时不是在速度上做要求,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停留在表层性的语言结构解释上面,在阅读教学中涉及的语言本体理论研究的较少。笔者认为,如果阅读课堂教学的形式就在于教材、语词表达和标准答案这些硬件的使用上的话,那么学生不如不来阅读教室,在宿舍通过自学也能提高。本文主要以语用学中的语用预设的理论为基础,对阅读对话中存在的语用预设做初步探索,旨在把它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汉语阅读教学中去,能给教学一定的启示。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解预设方面的知识和这种阅读策略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语用预设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语用预设在阅读理解中的有用性,以增加学生使用这种语用推理策略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衔接、逻辑连接、语篇结构以及文体来判断说话人的态度,从答非所问式的间接回答中辨出弦外之音,从与另一事物的联系中寻找内在含义,从短语的内涵意义进行判断,从语气的内涵意义来判断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和管理方法,并授之以适当的阅读技巧,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自主性和有效性,最终将会使民族学生的阅读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盛桓.“预设”新论[A].束定芳.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77—390.

[2]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J].外国语,2000,127(3):25—30.

上一篇:汉语诗词英译过程中的拙化现象 下一篇:小学20-20上半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