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扮靓乡村

时间:2022-08-02 01:06:32

用文化扮靓乡村

伴着轰隆隆的声响。推土机将一片又一片农村的土房推倒,把肥沃的土地掀翻,把原生态的乡村淹没在滚滚城镇化建设的尘土中。不仅如此。山东枣庄市齐村镇柏山村还将新农村建设和文化娱乐结合起来。用自己独特的文化方式建设乡村。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卫生室变成乡村小文化馆

2012年10月25日,齐村镇柏山村柏山农民文化大院落成了。这个文化大院涵盖民俗收藏馆、藏报馆、乡村书画院、乡村影剧院、农家书屋。以及村一级的乡村治疗康复中心,且全部对村民免费开放。

文化大院的主人是当地的乡村医生,叫曹栋宜。他儿时的梦想是能参加演出团到全国各地演出。只是他幼时体弱多病。村里没医生。父母要推着板车走上十几里到镇卫生院给他看病。于是,他就把学医当成了理想,不仅为自己。也为了乡亲们。

与其他清贫的乡村医生不同,曹栋宜业余时间搞起了多种经营。解决了温饱问题。曹栋宜自然就关注起了精神食粮。然而,令他失望的是,身边的年轻人根本不知山东快书、鲁南大鼓为何物,更别谈其他几乎失传的当地传统艺术。

有时候,曹栋宜会给前来就诊的村民讲些新鲜事。或把报纸给他们看。后来,曹栋宜干脆把收藏的书刊都搬到卫生室。既不耽搁治病。还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一来二去,他和前来就诊的村民互动增多了,甚至有人打完吊瓶还不愿走。

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在农村尚不普及,农闲时的娱乐就是等电影放映队来放露天电影。但放映队不常来,一年也就来一两次。

曹栋宜拿出3万元积蓄。买了两台第一代高清电影放映机。在空地上搭起了露天影院。每月播放一次电影,有革命片、故事片、戏剧片,也根据时令播放科技生产片。雨雪天,则借用村活动室播放。所有影片均免费观看。曹栋宜惟一的条件就是。让村干部多发动点村民来看电影。

“你花这么多钱买放映机。家里人没意见?”有村民问。曹栋宜憨厚地一笑:“我一直瞒着呢。家人问到了。就说是乡文化站送给我的。不要钱。至于电费、租设备的费用,没多少钱,我一个人能承担。”

把鲁南民俗带到京城

为了响应文化兴国战略。枣庄市委召开文化座谈会。时任领导班子提出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会后,文化局一名工作人员获知曹栋宜的事迹。找到他,希望他能把鲁南一些快要失传的传统文艺项目整理出来,并培育一批传承者。

曹栋宜说。他所在的齐村镇历史悠久,相传在春秋时是孔子师徒会盟之地。回想起小时候逢年过节。村头古庙都会举办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唱大戏、抬花轿、舞龙灯龙狮、踩高跷、快书说唱……

这么多项目。从哪个先入手呢?一天。邻村一位年轻人找到曹栋宜。说哥哥下个月结婚,想租花轿。他还说,当年父亲结婚时,就是租的老曹家的花轿。

曹栋宜猛地想起。爷爷和父亲都是手艺人,祖上在清代就做花轿,在齐村一带很有名。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不再做了。家里仅存着几抬备用出租的花轿。

曹栋宜从存货间找到一抬铺满灰尘的破旧花轿。花轿前面的布帘不仅布料褪色。还被耗子咬了几个窟窿,木榫也松动了。眼下别人等着用。他就将花轿擦干净。仔细琢磨每个部分的构成和布面花式。连夜勾画草图。

一星期的叮咚敲打后。曹栋宜将一抬崭新的花轿做好了。布料用的是家中备留的。跟父亲那时候做的一模一样。

花轿不出售。只供有需要的人租用,租金适当给点就行。要是没人租用。他就会找两个邻居抬着花轿串村,花轿上别着报纸,每到一处歇脚。就有村民被吸引过来,有时候他还会表演一段自编的山东快书。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曹栋宜抬着花轿去北京做宣传,花轿两侧挂着大红横幅:农民曹栋宜热烈庆祝北京举办奥运会。他这一举动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媒体闻风而动,长枪短炮将他团团围住。

他还组建了“村民健身小组”。带领村民手持“山寨”火炬。分别以村头两棵古树为出发点和终点。绕着跑一圈。让村民在家门口感受到了奥运会的氛围。

曹栋宜说。除了花轿,他还擅长踩高跷。

“奥运会前。市文化局找我。问我能不能把当地的一些传统文艺恢复起来,比如踩高跷。”回到家,他就掏钱做了100副高跷。又请来齐村会踩高跷的老人当老师。

空闲时。曹栋宜就踩着高跷。小心翼翼地扶着墙边走。看他颤巍巍的样子,家人怕他摔倒。曹栋宜却呵呵一笑:“不用怕,掌握技巧就不会摔了。再说。摔了也不要紧。我自己就是医生,治疗骨伤很拿手的。”在曹栋宜的鼓励下,妻子不但不反对,还帮他招募起了学员。曹栋宜表示。愿意学习踩高跷的。一概不收学费。还每人赠送一副高跷。

后来。曹栋宜组建了一个村民文艺队。2008年夏天,曹栋宜夫妇带着8名队员。前往北京庆祝奥运会。火车上不允许携带超大物件,曹栋宜只好将轿子拆开放入行李包“托运”,到北京后,再组装好。在天安门广场上,身着唐装、踩着高跷的曹栋宜边踩边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他说,到现在都记得执勤的武警战士先是惊讶,接着都笑了的样子。

老曹的乡村建设蓝图

曹栋宜从书店和旧书市场淘换了上千本图书。成立了农家书屋,供村民免费阅读。2012年10月。他从村里购买了一座闲置的大院,把他的民俗收藏馆、藏报馆、乡村书画院、乡村影剧院都搬了进去。同时又开辟了室、品茶聊天室、乒乓球室,并在院子里安置了篮球架和羽毛球网。村民空闲时可参加的活动更多了。曹栋宜给小院起名“柏山村文化大院”。

不仅如此,曹栋宜还办了一份农民自己的小报《三农报》,专门刊登文化大院的资讯。采写、拍摄、排版都交给村民。他负责掏钱印刷和购买纸张,小报免费发放。

曹栋宜在文化大院内扩建了一个乡村医疗康复室。他说,未来检查的项目从B超、心电图、尿检,到康复仪器。如牵引器等将一应俱全,甚至还可以做小型手术。都对本村村民免费。他还打算出资修复村头那座两千多年的古庙。让有的村民有个活动场所。让宗教文化在当地健康发展……

“建成这些要花不少钱吧?”村民问。曹栋宜很轻松地说,钱花完了还可以挣。他粗算了一下,这些年花在文化建设上的钱不少于60万。60万元在枣庄市可以买一套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了。在农村也可以建三四栋两层小别墅。但曹栋宜说。那些都没必要。他家现在吃住不愁。要是把乡村文化建设好了,大家都能受益。

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曹栋宜说,他是个乡村医生。治国不现实,治病乃本分。治人嘛,不敢说有大作为,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上一篇:新时期老干部工作之管见 下一篇:我的电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