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产业技术研究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08-02 12:33:43

当前国内产业技术研究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近几年国内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迅速,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发展定位、运作机制、政府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技术研究院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如火如荼,当前针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不仅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1 当前国内产业技术研究院存在的问题

国内目前形成了蓬勃发展的趋势,与国外相比我们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时间不长,在国内仍是一项新生事物,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探索的过程,其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目前,许多困难和问题已经逐渐凸显出来,迫切需要进一步解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发展定位有待明确

目前,关于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技术创新体系及产业发展中应当处于什么位置,在发展模式上与大学科技园区、孵化器、转移中心等有什么异同,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等等,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各地在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过程中,虽然不乏有一些新的探索和举措,但是总体而言,并没有系统完整的设计和考虑,有的甚至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在研究院的运作过程中,有的类似于科技园,有的更多承担着孵化器的角色,有的与原先的部门研究所没有实质性区别等等。如果不把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功能定位明确,只是简单地仿效建设,那么就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宗旨相去甚远了。

1.2 政府相关优惠政策无法享受

作为新生事物,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在创新体系中还没有准确的定位,加上现有认识和政策的局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难以享受采购仪器设备免税的政策优惠;承担政府科研项目受限制;引才和留才的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直接融资较难。由于很多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民办非企”性质,造成融资比较困难,充当“天使”的民间资本、创业资本、风险投资观望居多,投资谨慎。部分机构只能通过内设产业投资基金或部门来进行产业投资,但资金规模远不能满足其爆炸式成长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尚不成熟,依靠技术成果从传统金融渠道融资的通道还不够顺畅。

1.3 政府支持方式有待完善

政府推动是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成功的重要前提。对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无论是要引导建立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还是要完成现有产业升级,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来支撑。从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实践来看,政府支持方式需要改善,支持力度需要加强,政府的各项投入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需求存在差距,针对性的政策研究比较滞后,种种原因导致一些研究院的建设进程相对滞后。由于高校和公益类科研机构建成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大都面临国有无线资产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即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化经营资产问题,造成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1.4 缺少丰富的人才资源储备

人才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发展过程顺利的重要保证。从当前国内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现状来看,还缺少丰富的人才资源储备,不仅是高层次技术研发人员、成界孵化人员迫切需要充实,而且高水平的管理运营人才也迫切需要引进和培育。

1.5 运行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体制机制是研究院建设和发展的灵魂所在。目前研究院处在建设初期,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尚需不断探索和完善,特别是在人才流动、项目组织、技术转化、企业孵化、产权激励、科技金融支撑等方面需要全方位、多维度地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设计,以便更好地推动研究院实现初衷、发挥功效。

2 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功能定位。只有定位明确,产业技术研究院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有别于其他组织的比较优势。如果定位不清,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与其他机构产生同质化、交叉重复,艰难求生,不可能大的作为。产业技术研究院要紧紧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这个重点领域;紧紧瞄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个核心,要做企业想做做不成,风险投资想投而不敢投、政府想干而没法干的事情,这才是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存在价值所在,也是产业技术研究院旺盛的生命力所在。

二是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特别是针对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要面向应用,通过“政府推动、高校或科研机构主导、企业支撑、国际合作、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模式,将高校、企业、政府、科研机构整合在一个系统之中,并对每个主体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定位。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自身发展现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激励、开放合作及技术研发和转化机制。

三是研究出台扶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重要作用,制定扶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引导央属大型科研机构、国内外知名高校设立科技创新平台,扶持海外创新科研团队创立产业技术研究院。

四是建议从国家层面组织修订相关政策条文。为有效解决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建议从国家层面组织有关部门研究修订各类政策中对民营非企业性质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差别对待条文,尤其是在进口设备免税优惠、政府科研项目承担、海外人才引进、创业板上市融资条件、国有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等与科研机构有关的优惠政策,尽快消除或减少创新机构发展上的政策障碍。

参考文献:

[1]伍晓强,史云娣,庄云翔.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30).

[2]陈军科.推进主导产业人才培养 聚力建设美好安康[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9).

[3]陈军科.生成函数及其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9).

[4]于晶晶,伍晓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评价模型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2(33).

作者简介:王健(1978-),男,河南商丘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政策、发展战略、企业创新等。

上一篇:论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 下一篇:煤矿用数字程控调度通讯系统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