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地区仁用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02 12:19:20

天水地区仁用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天水地区仁用杏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以为提高该地区仁用杏的栽培效益提供指导。

关键词仁用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天水地区

仁用杏的杏仁是高级的营养滋补品,亦是重要的中药材,一直是畅销产品。天水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深厚,昼夜温差大,很适宜仁用杏的生长[1]。现将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适宜天水栽培的优良品种有:龙王帽(大扁)、一窝蜂(次扁)、白玉扁杏、优一、三杆旗、李光杏(光皮杏)、北山大扁(荷尔蒙包扁)等[2]。

2嫁接育苗

2.1砧木苗的培育

2.1.1砧木的选择。嫁接育苗所使用的砧木分为2类:一是共砧,使用的砧木是普通杏;二是异砧,使用的砧木有山杏、普通桃、山桃、甘肃桃等[2]。

2.1.2砧木种子的处理。育苗用的种核,必须在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收,采收的种核要阴干或晒干,放在干燥处收藏,防止发霉变质。

2.1.3播种。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秋播一般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进行。

2.2嫁接方法

2.2.1芽接。夏季7~8月为苗木生长期。当砧木苗达到嫁接粗度,即离地面10~15cm处直径达到0.5~0.6cm时,就可进行嫁接[3]。嫁接愈早,成活愈高,以砧木皮发绿时嫁接最好,迟至砧木皮变成红褐色时,成活即下降。

2.2.2枝接。当年未达到嫁接粗度的砧木苗或芽接未成活者,可在翌年春季树液流动时进行,分劈接和腹接。

3开园定植

3.1园址与规划

仁用杏虽是抗干旱、耐瘠薄的果树,但深厚肥沃的土壤更能保证杏树的良好生长和获得高产。因此,当园址选定后,应对土壤进行深翻熟化、增施肥料和必要的水土保持工作,这对山区土层浅薄、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尤为重要。在山地建园,园的外部要营造风林带,园内要整修水平梯田、水平沟或鱼鳞坑,以利于杏树的生长发育和水土保持。

3.2防风林的营造

杏园防风林的营造,可根据当地的风害情况、地形条件,结合水土保持工作和道路设置综合考虑。

3.3栽植方式及密度

在山地建园,一般采用株行距2m×3m或1.5m×4.0m,栽1 665株/hm2;在丘陵建园,一般采用株行距4m×3m或2m×4m,栽825~1 245株/hm2;在肥力较好的平地建园,一般采用株行距4m×5m或3m×4m,栽495~825株/hm2。

3.4授粉树的配置

主栽品种与授粉树的比例一般以3~4∶1为宜,即栽3~4株主栽品种,栽1株授粉树,采用隔行配置或隔株配置。主栽品种为龙王帽或一窝蜂时,则选用果实采收期一致、杏仁品质一致、销售价格接近、便于采收加工的白玉扁为授粉树。

3.5定植和定植后的管理

仁用杏的定植可分为秋植和春植。秋植在落叶至地面结冻前进行,春植在土壤结冻后至萌芽前进行。在冬季寒冷、幼苗越冬易遭冻害的地区只宜春植。

3.6坐地苗建园

在一些气候严寒、干旱少雨、土质不良地区,直接栽植嫁接苗木,成活率很低,建园不易成功。可采取先栽砧木苗或点播杏核,待1年后在成活的砧木苗或长出的实生苗上嫁接坐地苗建园。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实生苗或砧木苗的强大根系及其适应性强的特点获得嫁接成功,也有利于二次嫁接,在当前仁用杏优良品种成苗缺乏的情况下,值得推广。

4病虫害防治

4.1杏腐烂病

主要危害主干、主枝。在初春及晚秋均有发生,但以4~6月发病最严重。初期病部稍凹陷,形状不规则,渐变紫褐色和暗褐色,外部可见米粒大流胶,病斑组织肿胀松软,呈黄褐色腐烂,有酒糟气味。防治方法: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刮治病疤,小病疤采取割条法,大病疤采取刮治法,将病疤周围刮去0.5~1.0cm。

4.2杏果实斑点病

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先是果面产生紫红色近圆形小斑点,直径约2~4mm,病斑中间有1个灰白色小点,以后病斑变成红褐色,周围隆起,中央稍凹陷,严重时1个果实上有近100个病斑,致使果面粗糙,失去商品价值。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消灭病源;连续喷洒药剂,如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或40%多菌灵500倍液,均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5参考文献

[1] 苟文莉.仁用杏栽培技术探讨[j].内蒙古林业,2007(4):24-25.

[2] 李宝旗.宁夏南部山区仁用杏栽培调查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09(1):61-62.

[3] 米发杰.仁用杏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3(11):53.

上一篇:探析机插水稻大田软盘泥浆育秧技术 下一篇:温室辣椒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