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电视 第10期

时间:2022-08-02 10:20:01

告别电视 第10期

飞利浦此前已经许可了其在美国的电视品牌船井(2008年),在中国至冠捷科技(2010年八月),以及在印度的Videocon。此次财报的公布,标志着飞利浦的电视业务完成退出。对于从2004年就开始战略转型并逐步退出消费电子行业的飞利浦来说,退出电视行业已经是其战略转型的最后一步。

飞利浦甩开中国电视业务

在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飞利浦净利润为1.37亿欧元(约合1.98亿美元),较2010年同期下滑31%。2010年第一季度,飞利浦净利润为2.00亿欧元。而飞利浦第一季度营收为52.6亿欧元,同比增长5.6%。飞利浦第一季度业绩未达市场预期,市场分析师此前预计,飞利浦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61亿欧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9.5%。

4月18日飞利浦宣布,该公司将把电视机制造业务交付给与合作伙伴冠捷科技的合资公司。飞利浦首席执行官万豪敦(Frans van Houten)表示,“为电视机制造业务寻找解决方案,一直是我们的优先考虑选择。我们坚信,把电视制造业务交付给与冠捷科技的合资公司,能够让该业务重新恢复盈利,从而让飞利浦专注于健康和其它业务。”飞利浦当前持有该合资公司30%的股份,冠捷科技持有70%的股份。重组专家万豪敦在2011年4月1日刚出任飞利浦首席执行官。

飞利浦表示,冠捷科技以延迟付款方式购买台资公司70%的股份,相当于合资公司2012年息税前利润(EBlT)的四倍。此外,在6年之后,飞利浦将有权把剩杂30%的股份出售给冠捷科技。

飞利浦曾经是全球电视机产业的龙头,但是该公司的电视业务已经失去了光泽,无法同低成本的竞争对手进行竞争。飞利浦电视业务当前的营收不足公司整体营收的10%,自2007年至今,该业务已累计亏损近10亿欧元。显像管电视时代,飞利浦品牌曾经风靡全球,其后来的平板电视也曾辉煌一时,在中国市场甚至一度拔得头筹。有数据显示,飞利浦在2005年时还曾夺得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外资品牌销售冠军的称号。不过,在飞利浦公司内部,与收益颇丰的医疗、照明等业务相比,利润微薄的消费电子业务早就成为飞利浦眼中的“鸡肋”。

在过去的几年中,飞利浦电视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从顶端跌落到中游。根据调查机构的跟踪,飞利浦电视占据2010年全球液晶电视市场的3.8%,其中包括,在美洲的占有率有较大跌幅(排名第4,10.3%的份额),东欧(第3位;10.4%的份额),以及拉丁美洲(第4位;7.4%的)。而在飞利浦长期领先的全球3D电视市场。也之排在了第五的位置,占据3.7%的份额。

欧美品牌的租赁生存方式

飞利浦并非首次向其他企业出售品牌使用权。此前,飞利浦还与船井电机株式会社签署了北美和墨西哥的电视机品牌许可协议,并与威迪奥控集团签署了印度的电视品牌许可协议。早在2005年,冠捷科技还收购了飞利浦全球的显示器部门。位于深圳的中国桑达电子集团还获得了飞利浦手机业务在中同大陆地区的品牌使用权。

“飞利浦在中国越来越不像一家消费电子企业,而变成了一个专注于凭品牌赚钱的商人。”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担心:“飞利浦将电视机品牌出租会引发两个问题,一是接下来飞利浦是不是还会将旗下的护理小家电品牌出租,会引发现有小家电渠道商的不稳定。二是如此频繁地在全球将消费电子领域的品牌出租,会不会引发各国消费者群体性的不信任或抵制,从而对飞利浦医疗健康和照明业务产生冲击。”

目前,合作双方拒绝透露5年的品牌租赁费用。不过,当年冠捷收购飞利浦全球显示器业务的价格仅为1540万美元,如今只是在华电视业务,且飞利浦品牌在彩电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较低、消费能力也不高,预计最终成交价不会很高。

近年来,欧洲的消费电子企业在中国纷纷以品牌租赁的方式获得了“生存空间”。伊莱克斯将其在中同大陆的空调品牌出租给国美电器代为经营,并将冰箱业务出租给美菱经营。同时,惠尔浦则将其空调业务交给苏宁电器全权经营,而又通过与海信科龙的合资,将洗衣机业务交给海信科龙全权负责。

十年规划战略转型

早在10年前,飞利浦就提出了转型。2003年9月,飞利浦正式宣布战略转型,未来业务将集中在医疗保健、时尚生活和核心技术三大领域。之后的几年内,飞利浦分别将显示器OEM业务以3.5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冠捷、以83亿欧元的价格出售了半导体事业部80.1%的股权、将全球移动电话业务转让给桑达电子集团。

在相继把半导体、手机、显示器等业务打包出售后,2007年,飞利浦又传出了将暂停在中国数字电视机顶盒业务的消息。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目前国内几乎所有投身机顶盒的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而且国内数字电视的前景也并不明朗,因此飞利浦选择暂时退出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的可能性非常大。

2008年1月1日,飞利浦在全球范围内将产品线整合为医疗、照明及优质生活三大业务群。当时,飞利浦将原有的“消费电子”(主要负责电视业务)与“家用小电器及个人护理”两大部门合并,正式成立了全新的优质生活事业部。业内认为,飞利浦此举就是要淡化彩电业务。

飞利浦对于电视业务的投入态度已有保留,投资的重心集中在医疗和照明领域,这与其战略转型的思路一致。飞利浦电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慈雷曾表示,在2000年到2003年间。飞利浦投入了50亿欧元用于医疗保健事业部的各种收购,几年后又展开了一轮新的收购。照明方面,在过去五年里,飞利浦通过各种战略性收购加强了在LED应用方面的地位。近两年飞利浦在国内的扩张也是在医疗和照明领域,被淡化的液晶电视被出售也因此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在中国市场上,飞利浦的消费电子业务中,手机、显示器、电视的业务已通过“品牌租赁”方式甩掉了包袱,而音响、蓝光碟机、电脑配件等业务也都在艰难维持,并未获得更大的发展。只有在剃须刀、榨汁机等小家电产品上还保持着不错的市场规模。

冠捷接盘 与鸿海争雄

在飞利浦发出公告的同时,冠捷科技也宣布,通过与飞利浦设立合营公司的方式,接盘后者的电视生产厂房、创新和开发场地、在各国的销售机构、雇员、存货、若干专利等资产及负债的70%权益。飞利浦保留该合营公司的余下30%股份。然而对于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视OEM厂商冠捷科技来说,这次获得飞利浦电视业务究竟是福是祸依然是个未知数,因为飞利浦的电视业务2007年以来已经出现了超过10亿欧元的净亏损,仅去年第四季度的亏损就达到6700万美元。

早在2004年,飞利浦曾以3.58亿美元的价格将显示器业务和低端平板电视代工业务出售给冠捷。此外。冠捷还是飞利浦电视在中国市场的代工厂商。这次能够成功收购飞利浦液晶电视业务,那么今年冠捷的液晶电视出货量将达到1400万至1500万台。有业内人士表示,飞利浦在液晶电视市场依然有很强的品牌号召力,冠捷接手后势必获得对方在中同市场上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这有助于提升冠捷液晶电视的生产规模和成本优势。

以显示器代工业务起家的冠捷近年来在液晶电视领域收获不少。2009年其液晶彩电的整机年产量已增至95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代工厂商。现在,该公司正试图摆脱长期以来替别人打工的命运走发展自有品牌之路。2007年以来,从品牌、代工分家到品牌扩张,冠捷的动作频频。有台湾媒体报道称,该公司正酝酿分拆旗下的AOC业务独立上市。虽然冠捷发展自有品牌已经有7年时间,但其在液晶电视领域的业绩却一直乏善可陈,AOC品牌的液晶电视在市场上的认知度依然不高,有分析指出,冠捷希望此次收购能为其自有品牌的再次上路打开局面。

奥维咨询高级研究总监赵茂军预测,冠捷将会着眼于全球市场,而非仅仅是中国市场。冠捷收购飞利浦显示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完全可以将品牌操作、制造供应链管理、市场推广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此次合作中。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交易也被外界认为是冠捷的第一大股东中电集团自我完善产业链的重要一步棋。2009年,中电集团接手夏普在日本龟山的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有业内人士表示,收购飞利浦液晶电视业务,有助于中电集团为其新生产线找到更可控的下游出口。

另外,业界还有分析指出,收购即将退出中国内地电视市场的飞利浦留下的烂摊子,冠捷有其难言之隐:虽然身处液晶电视代工龙头地位,但竞争对手已有迎头赶上之势。世界级代工巨头鸿海集团收购索尼位于斯洛伐克工厂的计划已经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批准。此前,鸿海已经收购索尼设在墨西哥的液晶电视工厂,并与奇美电合并拥有全球第三大面板厂,郭台铭在产业链布局已经超过冠捷。在液晶电视代工领域,鸿海集团的年出货量有望过千万台的大关与冠捷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上一篇:值得拥有的Sigma8655芯片高清播放机 下一篇:智能电视的平台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