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创业中期人力资源要素贡献分析

时间:2022-08-02 10:12:56

中小型企业创业中期人力资源要素贡献分析

摘要:创业企业是各国经济成长的重要动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创业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创业中期发展成中小型企业后的转型期。本文针对中小型企业从创业期至成长期之间的转型过程,分析了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此类转型期人力资源投入与贡献,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企业完善人力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人力资源 最佳人力资源投入

一、引言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企业已逐步走出了计划经济的模式,投身市场经济的浪潮,大批创业企业涌现。中小型企业的数量超过4000万户,在全国企业中占比99.6%,它们所创造的价值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5%。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但是,从这些企业发展规模上看,成长瓶颈非常明显,很难形成大企业。人力资源是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对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所研究的创业企业的创业中期指的是创业企业经过初创期后发展形成中小型企业开始到企业成功迈入成熟阶段前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企业主要面临发展停滞不前,资金流动缓慢,人力资源要素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犹如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本文主要以中小型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创业中期的人力资源要素对企业经营发展的贡献,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及生产成本函数,分析使企业达到产出最大化的人资资源要素投入,以便使创业企业打破瓶颈,得到长远发展。

二、企业人力资源的要素构成

本文中根据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将人力资源分为三类:一般型人力资源、技能型人力资源、创新型人力资源。

(1)一般型人力资源:即普通劳工,依靠体力从事生产活动的工人。

(2)技术型人力资源:即专业技术人员,凭借技能与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

(3)创新型人力资源:即企业管理者,利用其接受的教育与自身能力管理企业的管理者。

三、创业企业发展中期面临的问题

资金、人才、技术与管理是中小型企业生存的四大问题。企业的生产要素主要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两类。其中,资金属于物力生产要素,而人才、技术、管理主要属于人力资源要素。因此,在创业企业发展中期,可从这两个方面讨论企业面临的发展问题。

1.物力资源方面

资金短缺是中小型企业的一个通病。其最主要表现在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小、积累少、风险大、信用担保能力弱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中小型企业较难通过金融机构贷款和证券市场融资。因此,“自我积累”是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普遍发展方式,但是企业自身的利润增长并不能够在短期内实现资金回笼,发展的步伐缓慢,物力资源在短期内很难融入。

2.人力资源方面

对于创业企业来说,人力资源较为短缺。企业处于发展中期,存在工作待遇偏低、缺乏合理的激励和培训机制等问题,因而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能够招收的大部分劳动力为一般型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持也就难以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四、人力资源要素贡献分析

1.获取最佳人力资源投入量

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

企业产出最大化的点即生产函数与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由于物力资源在中小型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可视为不变量。因此,要达到企业产出最大化,就要使人力资源要素贡献最大化。人力资源要素贡献最大化时,多增加一个人力资源所增加的产出等于付出的成本,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产出。所以分别将Q对L、C对L求偏导,令?Q/?L=?C/?L,得出,最佳人力资源投入量为:L=√(a-1&w/(aAK^b )),此时的边际成本与边际产出相等。

2.基于最佳人力资源投入量对中小型企业分析

中小型企业由于其知名度低,企业规模较小,工资偏低,因此难以吸收高素质的人才,技术型人力资源和创新型人力资源相对缺乏,一般型人力资源所占比重较大。由于一般型人力资源的投入效益参数a1较小,而技术型人力资源的投入效益参数a2和创新型人力资源效益参数a3较大,因此中小型企业的总人力资源投入效益参数a较小。同时,中小型企业的资金较为短缺,物力资源投入较少。从最佳人力资源投入量L=√(a-1&w/(aAK^b ))可以看出,这些都将使得需要的最佳人力资源投入量增大,才能使人力资源要素贡献最大化。然而,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又相对匮乏,这将使得企业无法达到最佳人力资源投入量,也就无法实现人力资源要素的贡献最大化,从根本上导致了产出水平较低,而中小型企业能够增加的人力资源又多是一般型人力资源,使产出效果增加并不明显。

五、结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期,尽管物力资源并不充裕,但仍未达到与之相应的最佳人力资源投入量,由此导致产出水平偏低。对此,基于中小型企业发展中期提升人力资源要素贡献水平给予粗浅的建议:

1.创新吸纳人才策略

此方面主要是针对吸引创新型人力资源方面。由于中小型企业无法提供和大型企业相同的薪酬水平,这是中小型企业难以吸收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关键原因,同时,发展转型期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常使用传统的论资排辈、认人唯亲的用人方法,这也是导致创新型人力资源流失的原因。因此,企业可以用其他福利政策来弥补。例如,可以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尽管员工持股计划是一件舶来品,在中国中小型企业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但是,任何事物只要经过改进都会适应新环境。这种政策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励员工,并且对人才资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2.进行技能型员工培训

根据上述分析,中小型企业的一般型人力资源比重较大,对其而言提高企业技术型人力资源的比重的一个较好的措施就是进行员工技能培训,技术型人力资源可以通过技能培训而获取,尽管企业进行培训会增大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资金较紧张的创业中期这个时期更加艰难,但是,培训后的人力资源转型会使企业的产出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对企业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计东亚.创业企业成长能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

[2] 曲珊.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贡献计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3] 袁玉海.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0(2):44-46

[4] 陈逢文,张宗益.创业企业知识资本与创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5):89-94

[5] 方汉南,綦良群,马晶梅.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转型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科技与管理, 2006(2):145-147

上一篇:共青团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当前形势下煤炭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