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部件数字化提取系统研究设计

时间:2022-08-02 09:42:42

皮影部件数字化提取系统研究设计

一、 概述

我国皮影戏起源于汉朝,经过唐朝的发展到了宋朝时期已极其地兴盛,成为了一种当时最受民众欢迎的艺术表演形式,流传千年,享誉国内外。它是目前有记载以来最早的有人配音的剪影艺术,是现代电影的始祖,也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珍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皮影戏融合剪纸、雕刻、工艺美术、绘画、戏曲等多种民间艺术,传递了多种传统文化信息,曾经在我国许多地区盛行,形成了具有各地地方风俗文化特征的传统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积累了千百年来皮影老艺人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2006年被中国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皮影戏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皮影艺术日趋衰弱,面临尴尬的困境。皮影作为传承了几千年的艺术奇葩,在当今人们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电影、电视、卡通漫画、现代传媒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皮影艺术的娱乐难以符合现代时尚的潮流,只能作为一种传统艺术作品来收藏,慢慢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在文化艺术长河中被边缘化,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趋于失传。归咎其主要原因有:

⑴ 演出条件差,道具多、收入少,年青人很少愿意学习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

⑵ 目前皮影表演的艺人越来越少,观众数量也越来越少,再加上皮影制作工艺复杂,掌握各项技术周期长,按传统形式发展,进展缓慢。

⑶ 在剧本、制作、唱腔等方面都已经不符合当代人们的欣赏习惯,面临艺绝境地,已属于重点抢救的传统民间艺术。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我们应采取适当的方式传承,将现代科技文化与皮影戏的传统文化元素相对接,创新和传承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而在当今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各种元素和风俗文化方式多元化的时候,皮影艺术文化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越行越远,如何恢复往日光辉,如何将传统艺术很好地传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当下,在拯救皮影的呼唤下,大家都在为皮影建馆,重振皮影戏团,通过用相机记录下珍贵的瞬间,用录像机记录下片段,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来挽救这门濒临困境的中国艺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这些传统方式上,在文化保留中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在充分吸取皮影戏艺术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要敢于大胆创新,使历史悠久的皮影艺术与现代计算机动画相对接,使其适应现代人们艺术审美的要求,创作成具有动漫型、艺术型、立体型的现代数字皮影,赋予皮影戏新的生存形式,让皮影戏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皮影,了解中国皮影艺术。

二、 皮影部件的数字化提取及数据库系统设计

皮影在全国分布广泛,资料分散、剧本中的人物、场景、道具等较多,制作工艺有24道工序,一次演出就需要大量的时间筹备人力和物力。皮影照片没有完整的整理、归纳,给皮影戏的传承和创新带来诸多不便,加上后期合成的剪辑,工程都非常巨大。传统的皮影素材收集主要依靠拍照、摄影、印刷等技术手段。数字化技术问世后,数字皮影就可以从数据库找出皮影人物导入设计软件,创建出各种皮影人物造型,并赋予人物骨骼关节,可以克服许多局限性,能真实地再现皮影戏的艺术表现形式,不需要制作者重复雕刻、绘画、表演等技术,既能展现皮影戏传统的面貌,又能使皮影戏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好地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社会价值。

1、皮影部件的数字提取技术

皮影主要由(头、躯干、四肢、道具)等部件构成。首先把皮影拆解、然后置于特定的拍摄环境中进行拍摄,得到背景一致的图片。然后在皮影部件提取软件中通过交互选取需要的部件,并以背景透明的png文件格式进行保存(可供flash制作软件直接使用)。提取过程见图1。

2、皮影部件的检索及数据库设计

在皮影对象保存的时候,我们同时将其相关信息存入数据库,并建立索引。需要保存的信息包括:部件类型(如头、躯干、四肢、整体等)和特定描述(如孙悟空的金箍棒)。这样当需要使用某一个或几个部件来生成flas的时候,可以通过部件类型或者特定描述进行快速搜索,并能将搜索得到的结果导出到某个文件夹中。如图2所示。

数据化皮影库的建立,完整、系统地归纳了人物造型、角色、剧目等数据。可以改变现有的皮影传承和发展问题,利用提取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能按统一的规则分类保存,便于提取,而且根据人物需求自由进行部件的重组有几大优势:

⑴ 通过数据库可以便捷地查到所需要的人物造型或剧本要素。

⑵ 保留了传统皮影戏人物、场景的效果。

⑶ 数据库建立,对皮影人物进行再创作提供了保障。

⑷ 节省皮影人物、道具等存放的物理空间,不会损坏,不需要重复制作,人物形象等提取更便捷。

数据化皮影库的建立对于保护和传承我国民间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数据库能精确、有效地对传统皮影图像进行数字化提取,通过图像数字交换,运用到现代动画创新研究中,赋予其大量现代的流行元素,实现皮影动画的创新。

三、 皮影数据库与动画对接关键技术

1、皮影图像提取软件中交互选取数字化技术研究,实现影人动作的前期制作。传统影人的制作需要多个环节,制作过程复杂、繁琐。使用皮影图像数字提取技术,在数字提取软件中,提取皮影部件,使皮影保留原作风格与工艺,展现皮影纹理丰富,色彩艳丽。

2、实现影人运动的骨骼添加技术。FLASH 在动画的制作中应用广泛,主要在影人的骨骼添加上较为出色。在FLASH软件中通过数据库皮影人物图像提取后的导入,能快速简单地建立皮影人物的骨架,并设置骨点运动,使皮影人物骨架运动模拟现场皮影戏的演出,创作出皮影戏各种人物角色的不同动作。然后通过皮影戏人物骨骼的正向运动和反向运动,来再现皮影戏演出中人物角色运动模式,最后利用动画中常用的关键帧技术制作成皮影戏数字动画。

通过皮影数据库与动画对接关键技术,为皮影戏搭建了一个应用现代技术的数字化的平台,通过数字化动画了解传统皮影艺术,使得传统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对皮影戏艺术的传播和发扬具有一定的价值,贴近了大众的生活。

四、总结

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分析论述自行研发的皮影部件数字化提取系统与数据库建设。数字皮影不仅能保留传统皮影的艺术,还可以通过应用Photoshop、Flash等现有软件及自行开发的技术与系统使数字化皮影在传承中超越传统皮影,具有更大的拓展性与想象性。

数字化技术是时代的前进,把传统中国皮影艺术元素,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加以表现,实现皮影动画的创新,给皮影戏带来了一种新的生存形式,使得传统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贴近了生活。无论造型、色彩都源于传统皮影与现代数字化技术手法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皮影动画。由此可见,在广大艺术工作者及欣赏者审美疲劳的年代,创新是一种不可估量的力量,数字化皮影戏的创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 项目来源:嘉兴市科技局 科技计划项目 2012AY1056

参考文献:

1. 滕飞,李颖,王春桃,皮影艺术对现代动画设计的启发[J],大舞台,2010(12):82

2. 潘长学,从皮影艺术到互动媒体设计[J],装饰,2003(11): 26-27

3. 韦凯,许洁.皮影电脑动画解析[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24):47-49

4. 杨方琦,运用计算机动画推进皮影戏跨越式发展[J],电影评价,2008(13):71-72

5. 魏立群,皮影之旅[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18-20

上一篇:浅谈电气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方向 下一篇:陈塘的九眼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