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中的生育观

时间:2022-08-02 09:22:02

嬗变中的生育观

中国人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我国生育观念已从“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生育观念渐变为现在的“砂生优生”、“生男生女一个样”的新型生育观念。尤其是都市女性,她们的生育观已随着时尚的风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愿生育的女性比例已相当高,还有一些女性表示,“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传统的生育观受到了冲击。

“传统”没了土壤

旧生育观念,是旧社会的历史惯性和价值取向在人们头脑中的综合反映与集中定格。直到现在,一部分^在生育问题上顽固残留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旧观念,依旧是那样的浓厚,那样的根深蒂固。成为导致我国人口数量猛增,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祸根和今后控制人口数量和平抑出生性别比差的巨大障碍和阻力。

任何一个观念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源自相应的社会存在,依赖于一定的客观实际,都是客观实在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变化的必然结果。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能够顽固地残留到今天,并继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也同样有它的客观背景、社会基础和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觉悟、法制观念和人权意识日益增强,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的地位、作用和权益日益提高。随着这一系列客观实在的转变,男尊女卑这一腐朽观念残留、生存与活动的空间越来越窄小。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有了相当程度的转变。但是,由于农村确实还存在人多势众、以大压小、以强凌弱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生男生女,有无男孩和男孩的多少,对家庭乃至家族的实力、地位、作用和权益,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因而,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就难免残留到今天并仍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是农业社会的旧观念。传统的农业社会,政府是不会理你的养老问题的,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是在家族里面解决的,只有依靠自己的子女,或亲戚,去解决老了之后的后顾之忧。而且又因为宗族社会,子女越多,家族就越大,就更加有力量,就更加有话语权,所以说多子多福。还有那时也不存在养老保险体系,没有社会统筹,于是你就要养孩子,就要教他要有孝心,然后你老了之后,你有一个子女是一重保险,有两个子女是双重保险,有三个子女就是三重保险了…-正所谓,养儿防老。

但是,在现代社会,这条路是越走越窄。因为养育成本越来越大,在现代社会,养一个孩子,不是多煮一把米的问题,还要负担他的教育成本,这是养育子女的成本中最大的支出了a假如要养大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要投入的教育成本大约要30万,多养一个,那就要付出60万,这还仅仅是教育成本,还没包括日常吃饭穿衣的开支。况且,投入这么大,还不能担保他大了之后,是不是有能力可以奉养老人、让父母安享晚年,养多一个,你投30万的教育成本,等老了之后收回30万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

王某生于1978年,一年前结婚,夫妇二人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的父母都对两人组成的小家庭寄以厚望。老人家还时不时到王某家里“视察”,旁敲侧击,长吁短叹。

“你以为我不想有自己的孩子吗?看到隔壁家小婴儿,眼睛都不会动了。我们夫妻就这个问题商量过很多次,最后还是决定不生,不是不想,是不敢啊!”王某面对提问显得有些激动。

王某算了笔账:从小孩出生到三岁,奶粉钱所费不菲;三岁之后到七岁要进幼儿园,教育费用水涨船高;入小学之后到高中,家长必须在抢夺优质教育资源上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许多重点高中的座位连钱也买不来;大学学费也不是个小数目。另外,孩子的衣食住行、课外培训、旅游度假、娱乐休闲,无不要钱。有调研报告称,父母养育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这个数目乍看很惊人,但再仔细算一算却属实。在北京、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养育孩子的费用还会更多。另外,养大一个孩子同时要投入责任、感情,对父母形成的压力甚至比物质投入更重大。

从这个角度看,就不是多子多福,而是多子多愁了。

新生代的生育观

现代社会,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在事业方面的能力并不比男人差。也有相当一部分女性把事业看得很重,不愿为了结婚生子而耽误前程。

一些专家指出,现代职业女性特别是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知识女性,独立性较强,事业心重,因此把生孩子看得较淡。加上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生育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机会,一些女性往往就把生孩子当作个人发展的障碍。

据了解,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选择不生孩子的女性越来越多,而生育女性的年龄也在逐年提高。不难看出,现代社会女性生育年龄逐年提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不过总的来说,新生代选择的家庭模式并没有太多新奇,还是比较传统又追求时尚的。

在一项80后有关生育观念的调查中,以“结婚后一定要生育小孩吗?”为例,男生选“要”、“不要”和“随自然”的比例分别为39.8%、11.4%和48.9%,女生相应的为38.4%、1.0%和60.6%,虽然男生有11.4%选择了“不要”,但是当深入调查的时候,发现选“不要”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坚定地要做“丁克家庭”,彻底的不要小孩,而另一类――占了绝大多数的一类――只是想做“缓生家庭”,不是不要孩子,而是觉得生孩子要考虑“工作,经济条件,父母的压力,自己的健康状况、心情等”因素。而在生育性别上,男生选择“男”、“女”和“随自然”的比例分别为21.6%、14.6%和63.6%,女生则为15.2%、17.2%和67.7%。就前两项而言,男女生在选择生育性别上虽然还是选择自己一边的稍微多一些,不过绝大多数的80后已经对下一代的性别不在意了。

生育观念多样化

在当今的社会,传统的观念正在受到挑战。现代家庭的生育观正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现代人们对“生孩子会影响工作发展”、“养孩子的花费太高,养不起”的担心最为突出。来自职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成为年轻夫妇们迟迟不敢要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过多年的丁克,也许有人真的已经习惯了,也许有人更加崇尚自由、不羁的生活方式了。但是,丁克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精彩,它同时也给这群人的身心健康、甚至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有专家认为,丁克家庭的增多,虽然能减少出生人口数量,但会导致离婚率的上升、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而且在“丁克”夫妇年老后,还可能因无子女引发社会养老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事实上,丁克家庭始终都缺少一个生活的重心。丁克多年,夫妻双方的工作都已经很稳定,而且年纪大了,事业上想要大发展基本上也不可能了,于是,生活就缺少了追求的目标,空闲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这时候,如果有个孩子,就不会觉得寂寞,生活也有盼头。孩子其实就是家庭的重心,夫妻感情的纽带,没有了重心和纽带,家庭就摇摇晃晃。据社会学家的相关研究表明,丁克家庭的离婚率高于普通家庭的离婚率,两个人的生活,没有孩子的牵绊是自由的,而一旦没有纽带维系的二人世界出现感情危机,便很容易破碎。因此,再也没有比养育一个孩子所带来的“同舟共济”的感受,更有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了。

其次,也有些当初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而被迫丁克的夫妇,随着工作形势的稳定和收入的增多,具备了生养孩子的客观物质基础,从而自然退出丁克行列。然而丁克们需要面对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高龄生育的尴尬。

从医学上讲,不生孩子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女性选择生育的时间最好在30岁以前,因为高龄生产会出现很多生育问题。一般认为,35岁以上的初产孕妇为高龄孕妇,也称高危孕妇。虽然现在很多高科技手段以及先进设备可以帮助高龄产妇生下健康宝宝,但医学专家也明确表示,与适龄生育相比,高龄产妇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分娩时间越迟,越容易生下畸形儿。不提倡女性在35岁以后怀孕,因为高龄生育不仅会增加宝宝的危险,同时对母亲身体健康的影响也很大。

家庭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构成单元的表述,完整的家庭结构,有助于增加一个家庭的稳定性。我们应理性对待当今社会所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各界共同努力改善社会对女性待遇的不公制度,在摒弃“多子多福”的旧生育观念的同时,与我国所倡导的“优生优育”宗旨并行,在多元化的转变中实现大家、小家的共同和谐。

上一篇:孕婴权益隐忧 下一篇:读者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