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核桃低产原因分析及增产增效措施

时间:2022-08-02 05:32:24

商洛核桃低产原因分析及增产增效措施

摘 要:本文分析论述商洛核桃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品种混杂、管理粗放、建园基础条件差等造成的低产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品种改良、加强核桃树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标准化栽培,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增产增效措施。

关键词:核桃;低产;增产增效;措施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东段南麓,鄂、豫、陕三省交汇处。是全国著名的核桃主产区,生产地核桃曾以产量多、品质优而驰名海外。由于前辈果农绝大部分普遍栽培的是晚实品系核桃,并且长期沿用传统的实生繁殖方法,因而结果晚、见效慢,品质出现返祖分化,造成良莠不齐,和良种相比产量悬殊,经济效益低下。通过我们长期对农村科普工作的调查分析,摸索出核桃低产原因和增产增效措施。

1 核桃低产原因分析

1.1 管理粗放

1.1.1 土壤管理粗放。目前商洛核桃树绝大多数处于放任生长状态,没有根据核桃生长发育特性和生态条件的要求进行科学管理,靠自然地力放任其生长,树体营养亏缺且长期不能补充。有部分果农虽然进行了管理,但管理非常粗放,树势衰弱,产量低而不稳,大小年现象十分严重。

1.1.2 树体管理粗放。多年来,农民的核桃树是放任生长,大都是自然圆头形树形,树体高大,树形紊乱,外密内空,通风透光性极差,有效结果体积小。在传统的树体管理中,很少采取任何有计划的修剪措施,任其自然更新,造成结果部位外移。因此,核桃产量很难提高,品质也较差。

1.1.3 花果管理技术缺乏。实践证明,严格的花果管理技术是确保果实优质、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据调查,目前在核桃栽培中,基本上没有采用任何花果管理的技术措施,任其自然结果,这样必然会引起结果的不稳定性,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甚至还会导致树势过早衰弱,缩短果树寿命和减少盛果年限。

1.2 品种混杂

商洛核桃到2008年已发展10万hm2,其中,1989~2008年发展良种核桃2万hm2;高接换优1300hm2;实生栽植7.87万hm2。大多是20世纪50~80年展起来的,树龄20~50年,几乎全是实生核桃,其后代分化严重,退化明显,个体间差异大,良种率不高,品种混杂,良莠不齐,有些良种园30%~50%都是实生苗,良种核桃产量不足10%,是造成目前核桃产量低,品质差的根本原因,不利于核桃的商品性生产。

1.3 建园质量低

1.3.1 立地条件差。商洛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多年来发展核桃产业多在坡梁上做文章,加上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种植,忽视”适地适树”的原则,使部分良种核桃树栽植在土层瘠薄的山坡以及海拔超过1200m以上的高寒处,使核桃树生长受到抑制。2000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启动后,农民才大胆在25°以下的缓坡地上建园,目前建丰产园、密植园不多,加之有些农民重开挖、轻开发、重栽植、轻管理,使核桃树不能健壮生长,小老树、弱树现象很普遍,树体结果能力低下。

1.3.2 栽植水平低。很多地方农户栽植时,缺乏技术指导或根本不按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栽植,挖小坑、不施肥或很少施肥、栽后不浇水等现象很普遍,既造成成活率低,又造成后期植株生长弱。

1.4 病虫危害严重

据洛南县核桃研究所在四皓、景村、高河调查,核桃举翅蛾、桃蛀螟等"七虫二病"是影响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病虫,每年因病虫危害损失核桃150万kg,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

2 增产增效途径

2.1 品种改良 对实生、劣质低产林进行品种改良,选用经过引种观察试验筛选出的、最适应商洛当地发展的14个早、晚实品种,即8个早实品种:辽核1号、辽核3号、辽核4号、中林1号、中林5号、陕核1号、鲁光、扎343、香玲、元丰和4个晚实的西洛1号、西洛3号、礼品1号、晋龙1号为发展改良主要品种。高山、高寒地区采用晚实品种,低山地区采用早实品种,用高接换优方法进行改良,目前我们商洛市到2008年底已改良实生劣质低产核桃树50.1万株。

2.2 加强土壤管理

2.2.1 修梯田和鱼鳞坑。在坡度小的地带修水平梯田,梯田的田面和田埂需经常整修,田内要作排水沟,以防雨水冲破田埂。在较陡的山坡上,可按等高线,以定植的核桃树为中心,以冠幅为直径,修成外高内低的半月形土坑,拦蓄水土,随着树冠的扩大,需逐年向外扩大鱼鳞坑。

2.2.2 耕翻土壤。耕翻土壤每年在春、秋季应进行2次。耕翻时树冠以外宜深,树盘附近宜浅,以防伤根。耕翻土壤可以达到消灭杂草,蓄水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消灭部分越冬病虫的目的。

2.2.3 树盘覆盖。用杂草、树叶或秸秆全面覆盖核桃树盘位置,秋季将覆盖物埋入树盘土壤中,而后换上新的覆盖物,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的好措施。对于过于粘重的死板土以及石块砂子过多、土壤太少的地方,要以树干为中心,沿树冠垂直投影外挖环形沟,填入质地疏松的土壤,并埋入杂草、秸秆、有机肥,然后逐年向外扩展。

2.2.4 施肥。每年施肥2次,秋季采果后每株盛果期核桃树施有机肥50kg以上,山地夏季每株压青草50kg以上。其次在萌芽后追肥1次,每株施磷肥0.5kg,氮肥1.5kg,还可施入人粪尿50kg。

2.2.5 间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核桃树实行林粮间作或林药间作,优点是在对其它作物管理的同时,对核桃树也是一次适当的抚育。做到以耕代抚,达到果、间作物双丰收。无论间作何种作物,均应是低秆作物,严禁采用的间作物与核桃树互争养分。

2.3 加强树体管理

山地放任树树体高大,枝量多,内膛光照不足,结果部位外移,易出现大小年现象。修剪时以调解生长与结果关系为主,协调营养物质的分配,加强结果枝组的培养和更新,避免大小年,延长盛果期年限。

2.3.1 骨干枝和枝的修剪。及时回缩过弱的骨干枝,回缩部位在向斜上生长的前部。疏除过密的枝,对有可利用空间的枝,适当短截。

2.3.2 结果枝组的培养与更新。对着生在骨干枝上的大、中型辅养枝,经回缩改造成大、中型结果枝组,对树冠内的健壮发育枝,采用去直留平斜,先放后缩的方法培养成中、小型结果枝组;对有空间的徒长枝开张角度,控制旺长,配合夏季摘心和秋季于盲节处短截,促其分枝,形成结果枝组。

2.3.3 背下枝的处理。背下枝强旺极易造成枝头倒拉现象。如果背下枝长势中等,并已形成混合芽,则可保留结果;如果生长健壮,待结果后,可在适当分枝处回缩,培养成小型结果枝;对已产生倒拉现象的背下枝,如原头开张角度较小,即可将原头剪除,让背下枝取而代之,无用的背下枝要及时剪除。

树体管理重点在骨干枝的调整,这样不仅近期增产效果显著,而且对长远生产也会产生良好后果。其方法:砍除部分骨干枝,加大层间距离,短截内膛枝,回缩下垂枝,剪除并生枝和重叠枝、交叉枝,促使立体结果。

2.4 加强花果管理

2.4.1 疏雄促果。结合秋冬季修剪,疏除衰弱的雄花枝,减少来年雄花量和树体养分消耗,使雌花得到更多的营养,促进雌花发育和坐果。根据云南省漾濞县做的试验显示,核桃树疏雄后,比对照坐果率提高12%~17%,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在灌水条件不具备、肥源又短缺的陕西商洛市,核桃树大都栽培在山上,对核桃树采取化学疏雄或人工疏雄,对节水、减少养分消耗及提高坐果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2.4.2 叶面施肥促果。视树势情况,于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可喷施硼酸、磷酸二氢钾等复合肥料,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能力,能有效提高坐果率。

2.5 加强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可感病树体要进行综合防治。加强对核桃树栽培管理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抗虫能力,采用深翻树盘,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捉虫、挖虫茧等农业生物防治措施,尽量少用农药以免大量杀死天敌,通过对病虫害防治,可提高果实产量和质量。

2.6 栽培管理标准化

商洛今后核桃产业的发展应按照“商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年7月的《商洛市地方标准,核桃标准综合体》技术标准进行实施 。核桃栽培按“核桃栽培的立地条件标准”设计;核桃苗木繁育按“核桃苗繁育技术规程” 和“核桃嫁接苗质量分级标准”育苗、分级销售;核桃品种改良按“核桃树高接换优技术规程”,从设计建园到丰产栽培,从品种改良到病虫害防治,都强化标准化管理,才能真正使商洛核桃从量变到质变,核桃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收稿:2011-12-26)

作者简介:张怀玉,陕西商南县人,男,1954年出生;现任商南县林业站站长,大专学历,工程师职称,1979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林业站搞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新建果园应把好三关 下一篇:苗木安全移植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