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音乐节推出新奇演奏法

时间:2022-08-02 05:04:52

另类音乐节推出新奇演奏法

当代先锋作品,似乎总是要与新奇演奏法挂钩。不过,人们肯定很难想象,手持双弓如何来演奏大提琴,同样,人们也很难想象如何用五根弦的小提琴演奏先锋音乐。

一年一度的美国第13届另类音乐节上,让人们大开了眼界:在这个另类音乐节上,不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提供交流平台,演示了五花八门的当代音乐,更展示了许多新奇的演奏法:五弦提琴和散功演奏法。当然,这里还汇聚了许多知名的作曲大腕其中包括莫顿・苏伯尼克(Morton Subotnick,美国电子音乐先驱,多所大学音乐教授),迪特・施奈贝尔(Dieter Schnebel,作曲家,音乐学者),伊琳娜・卡兹・切尔宁(Elena Kats-Chernin,移居澳大利亚的乌兹别克斯坦作曲家)和丹・贝克尔(Dan Becker,作曲家,旧金山音乐院作曲教授,美国音乐中心董事)等。

不过,在这些先锋作曲家中,两位新奇演奏法作曲家的表演,格外引人注意。一位是德国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尔・巴赫(Michael Bach);另一位是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的美国大提琴演奏家兼作曲家――弗朗西斯・玛丽・尤依迪(Frances-Marie Uitti)。

迈克尔・巴赫发明了一种带有松散弓弦的弧形琴弓,这种琴弓能够同时在大提琴的四根弦上演奏。通过他的演奏,人们听到了洪亮而圆润,激昂而热烈的泛音群。这与传统大提琴演奏家们演奏出的分解和弦形成巨大反差;弗朗西斯・玛丽・尤依迪则有不同的创意。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她现在已能够熟练地同时使用两支琴弓演奏:一支琴弓在琴弦上的正常位置,另一支放置在琴弦与琴身之间,这样一来她能够同时演奏的琴弦数量即刻增加。

迈克尔・巴赫从克里米亚移民到德国后,就把自己的姓氏由巴克提夏(Bachtischa)改为巴赫。他在音乐节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演奏技巧已经发展到如此高深的程度,要想发明一种能够与之相匹的新东西实在很困难。但是我感觉我的这支琴弓可以做到。我不会再使用传统的琴弓了”。他认为,自己发明的这种弧形琴弓,为困扰大提琴演奏家们多年的难题,找到了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用自己发明的弧形琴弓可以演奏所有乐曲,从老巴赫的古典作品到现代音乐作品。他坚持认为,只要一个大提琴演奏家稍加练习,就可以用同样标准的演奏如圣桑或德沃夏克协奏曲这些浪漫主义的经典作品。他曾经和已故大师穆斯迪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进行过数年的合作,尝试向其他大提琴独奏家推广这种弧形琴弓。

尤依迪这位当代音乐的先锋,却并未向任何人鼓吹自己的改革。她认为自己发明的双琴弓演奏法,只是自己对当代音乐领域发展的贡献之一。在小提琴的改革方面,她还发明了一种五根琴弦,没有共鸣箱的电子乐器。她说:“最初的改革想法起源于70年代。当时我住在罗马,经常和那里的人们一起搞一些即兴演奏。当我开始独自演奏即兴小品时,我每次只能够演奏一个或两个音符,我听不到应有的和声。我曾经尝试过拧开琴弓上的旋钮,把琴弓放在琴弦下面;也曾经尝试过使用弧形琴弓。我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我喜欢复杂的技术。最后,我选择了两支琴弓的技法。如果你的两只手只用一支弓,在四根琴弦上演奏当然会受到限制。但是当我的右手上同时握有两支弓时,这个难题再也不会困扰我了”。

其实,使用弧形琴弓演奏的创意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有人曾经出于相同的考虑,发明过一种给小提琴使用的弧形琴弓用来演奏老巴赫的独奏作品。而尤依迪的方法自有其独到之处。例如,只有使用两支琴弓,一位乐手才能够在大提琴上互不相邻的两根琴弦上同时奏出两个不同音高的音符。而据尤依迪自己的说法,她在过去数年中曾与“数以百计”的作曲家合作过。

■宫海燕译自《旧金山论坛报》

上一篇:即兴创作重回古典舞台 下一篇:武汉乐团编钟搬进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