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在长沙生态园的出现频率调查与适应性研究

时间:2022-08-02 04:15:16

水生植物在长沙生态园的出现频率调查与适应性研究

摘 要:水生植物作为依托于水体的一种植物,既增加了水体的美感,又与水体相结合共同丰富园林景观。因此,在植物配置设计之初,需要设计者对所处地段的环境现状有总体的认识,并对该地区水生植物的种类和配置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本文主要针对水生植物在长沙生态园的出现频率调查与适应性展开研究,希望能进一步促进水生植物在长沙生态园的配置运用。

关键词:长沙生态园;水生植物;出现频率;适应性

长沙园林生态园即原长沙市苗圃,是属于市园林局的一个原生态的公园。所在的位置是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罗汉庄村的捞刀河畔,园内山势连绵起伏,土地肥沃,植被良好,迤俪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捞刀河历史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园林生态园总体规划定位于长沙百里花卉走廊的龙头,植物的大观园,是集园林科研、花卉苗木生产、科普教育、园林园艺展示、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园。在长沙生态园内种植着大量的水生植物,现把其内的水生植物出现频率和适应性情况论述如下。

1 出现频率调查

从2008年4月份开始,陆续从浙江、上海等地引进花菖蒲、黄菖蒲、花叶水葱、水葱、再力花、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旱伞草、香菇草、泽泻、宽叶泽苔、轮叶狐尾藻、荇菜等20个品种,约40000株(芽)。从种植来看,上述品种大多能适应长沙气候条件,生长势良好。长沙生态园水景应用的水生植物主要有38种,分别隶属于20科。所用水生植物中禾本科(3种)、莎草科(3种)和睡莲科(4种),其余10个科分布也非常均匀。在主要的38种水生植物中,挺水型植物占59.1%;浮水型植物占31.8%;沉水型植物占9. 1%。按应用频度,挺水植物以荷花(80% )、千屈菜(80% )、菖蒲(80% )、水葱(70% )为多;浮水和沉水植物包括睡莲(90% )、浮萍(60% )、金鱼藻(60% )等,其中睡莲的应用频度最大,分布最广。调查数据表明,挺水型水生植物在长沙生态园水景绿化中占主导地位,浮水型植物仅起到点缀搭配作用,而沉水型植物则有待于进一步收集、开发和推广利用。

2 水生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将长沙生态园水生植物的生长适应性按4个等级进行评定: 1级(优),生长发育非常好,枝叶挺拔,花色艳丽,无病虫害; 2级(良),能够较好适应当地水体,稍有枯叶,但无明显病虫害;3级(中),基本能适应水体,有病虫害和花枝枯萎现象,但能存活不至死亡;4级(差),植物死亡或濒死。根据实地调查,对各样地水生植物进行等级评定,以不同等级植物数量占调查植物总数的比例得出各种植物适应性等级比例(见下表)。

从上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长沙生态园应用水生植物具有较好的管护能力,绝大多数水生植物生长良好,适应性较强。其中花叶芦竹、再力花、芦苇等应用较为广泛,生长较好,其适应能力可以达到1级,存活率可达100%;;睡莲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其中的55%生长态势良好,12%基本能适应水体,有病虫害和花枝枯萎现象,但能存活不至死亡。

表 调查样地水生植物适应性等级及比例

3 结语

一直以来,水生植物在园林领域中的应用甚广,但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场地、成本、气候等等,或多或少的会走进滥用或杜绝使用的两极分化的误区。为了在长沙生态园合理应用水生植物营造景观,设计前应该先做充分调研,再根据各种因素相互协调好,才能保证创作出符合公众需要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李玉萍,孙丽娟,武文婷.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配置[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8(4)

2 周小芳.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J].北京园林,2009(1)

3 钱永秋,杨冬辉,徐俊校.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配置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09(2)

上一篇:《海上钢琴师》的音乐文化解读 下一篇:无望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