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

时间:2022-08-02 04:01:58

仪征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

导读:针对仪征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指出目前仪征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商品菜基地比较分散、蔬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新建大棚利用率及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促进仪征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蔬菜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副食品。“十一五”以来,仪征为保障城镇居民蔬菜供应,提高蔬菜市场自给率,同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各个乡镇党委、政府和农委的共同努力下,以项目为引领,大力新建钢架大棚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成效显著,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仪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1 仪征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1 发展现状

至2012年底,仪征常年菜田面积约1 452 hm2,其中,农民自产自给的自留菜地面积约866.7 hm2,商品菜基地面积585.3 hm2。商品菜基地中,老基地面积217.3 hm2,其中,露地200 hm2,大棚17.3 hm2;近5年内新发展的蔬菜基地面积368 hm2,其中,露地6.7 hm2,大棚361.3 hm2。商品菜基地年总产量约5.26万t,平均年667 m2产量约6 t,年总产值约1.58亿元,平均667 m2产值约1.8万元。

1.2 发展特点

①新建蔬菜基地成为商品菜基地主体 至2012年底,全市有商品菜基地面积585.3 hm2,其中近5年内新发展的蔬菜基地面积为368 hm2,占商品菜总基地面积的62.87%。

②商品菜基地装备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5年内新发展的商品菜生产基地几乎全部为钢架大棚结构,且沟渠路电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至2012年底,全市钢架大棚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378.7 hm2,占全市商品菜基地总面积的64.7%。

③商品菜基地向蔬菜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集聚 仪征蔬菜生产已打破了一家一户分散小规模种植经营的传统小生产格局,近年来,在“公司或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下,仪征涌现了一批蔬菜生产企业或蔬菜专业合作社。据统计,至2012年底,仪征有蔬菜生产企业21家,蔬菜专业合作社3个,他们所拥有的蔬菜生产基地面积为348.7 hm2,且均为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分别占仪征商品菜基地总面积和大棚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的59.56%、92.07%。从事大棚蔬菜生产的专业大户共78户,他们所占有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面积共191.3 hm2,分别占全市商品菜基地总面积和大棚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的32.69%、50.52%。

④商品菜基地667 m2均产及产值明显提高 由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蔬菜生产设施化装备水平的大幅提高及蔬菜价格的总体走高等原因,商品菜基地蔬菜生产667 m2均产及产值明显提高。据调查,2012年我市商品菜基地蔬菜生产667 m2年均产量达6 t,年均产值1.8万元,与5年前667 m2年均产量4.8 t,年产值约1.2万元相比,分别增加约25%,50%。

⑤蔬菜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民对蔬菜的消费要求优质、无公害。近年来,仪征在基地建设、生产技术监管环节大力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通过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制定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宣传倡导无公害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强化蔬菜生产农药、肥料投入品购置、施用监管等措施,使我市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不断增加,蔬菜内在品质不断提高。

⑥蔬菜品牌化销售已经起步 为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消费者购买信任度,促进蔬菜市场销售和提高销售利润,仪征部分规模蔬菜生产企业及大户开始注重品牌化定点销售,先后涌现“绿篱”、“好再来”、“枣林”、“舜英”、“好邻居”、“爱都”等多个鲜菜品牌。

2 仪征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商品菜基地比较分散

2008年以前,仪征商品菜基地90%以上集中在真州、新城、城区周边10个村。后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老蔬菜基地被大量征用,新建蔬菜基地因缺乏规划在全市到处开花。目前,仪征商品菜基地则分布于以真州、新城、新集、月塘、陈集为主的全市9个乡镇、2个园区、20多个村。由于基地分散,农民难以获得准确的、完整的当年全市蔬菜种植信息,在安排生产布局时,主要凭直观感觉,上年种什么赚钱,当年就种什么,多种什么,这样产品市场风险大,有可能造成丰产不丰收;而且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对各个基地进行及时的蔬菜生产技术田头指导,农民蔬菜生产技术水平难以提高;单个基地规模也偏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基地产品对外形不成影响,产品抢占市场难。

2.2 蔬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一是农业服务部门蔬菜技术人员少。乡镇农服中心无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全市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推广工作仅靠市蔬菜生产办公室几个人的力量很难应对;二是蔬菜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无蔬菜专业技术人员,个别单位虽然从外地聘请农民技术员,但由于其文化水平低,缺乏蔬菜生产专业理论知识支撑,只能照搬当地的经验和蔬菜生产操作措施,而不能根据仪征环境条件、生产设施、市场需求的不同作相应改变,另外也缺乏统筹规划能力,不能很好地安排品种及茬口。

2.3 新建蔬菜基地大棚设施利用率不高

一是目前蔬菜生产几乎完全靠手工,用工量大,而仪征由于本身地方工业相对较发达,且地理位置独特,紧邻宁镇扬大中城市,位于宁镇扬三角几何中心,离苏锡常苏南发达地区及上海也较近,农民外出做工比较容易,蔬菜生产用工比较难。二是由于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前期投入大,农民又缺乏技术,担心投入下去血本无归,本市农民自身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全市87户蔬菜生产大户中,有95%来自外地;三是由于留守农村的农民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中大多数因各方面原因不肯到蔬菜基地做工,少部分能到基地做工的老年人,因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对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措施掌握很少甚至没有任何经验,只能从事很简单的蔬菜生产农事操作,对一些技术活得有人带,且他们不指望靠这种打工收入生活,没有担心被辞退的危机感,做事不认真,抱着做一天混一天,混工资的思想。基于以上原因,规模蔬菜基地用工人难找,人难管,仪征近5年来新建的蔬菜基地大棚设施利用率不足70%,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4 土地成本高

目前,仪征规模蔬菜生产基地土地流转,土地平均每667 m2年租金是300 kg稻谷,折合人民币约750元,但这个土地面积不是原农民承包田的净面积,而是边、沟、塘、抛荒地全部包括在内的总面积。基地除去主排灌沟渠、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用地,可利用面积不到80%,这样实际可利用土地年租金则达到每667 m2 450 kg稻谷,折合人民币900多元。

2.5 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在“公司或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下,近年来,仪征虽涌现了一批蔬菜生产企业或蔬菜专业合作社,但大多数蔬菜生产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为了申报项目,争取基地建设财政补助资金,基地建成后,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多数简单的将土地及生产设施转租给外来承包者,基地蔬菜生产、产品销售完全由承包户独立运行,在这种经营模式下,蔬菜生产企业或蔬菜专业合作社一不能统一规划生产安排,二不能统一蔬菜生产操作技术措施,三不能保证基地产品质量统一,四不能实行品牌化销售,抢占市场,提高基地产品市场知名度和消费者信任度,五不能从专业化服务中获得投资效益。

3 仪征市蔬菜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3.1 基础条件优越

仪征西接南京、东连扬州,南濒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长江与宁通高速公路、宁扬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宁启铁路共同组成了仪征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润扬大桥更使仪征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大中城市的距离变得近在咫尺。这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暖,为发展农副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区位优势、发达的交通网、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为仪征进一步推进高效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基础条件。

3.2 现有商品菜基地面积不足,蔬菜市场自给率低

仪征城区现有固定居住人口20万,按平均每人每天耗菜0.75 kg、平均每667 m2年产菜6 000 kg计算,需商品菜生产基地面积600 hm2,再加流动人口吃菜,仪征商品菜生产基地面积不得低于667 hm2。目前,仪征商品菜基地,一是面积总共仅有585.3 hm2;二是有近200 hm2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因离仪征城区较远,基地产品主要销往扬州等外地市场;三是城区周边遗留下的老菜地有约67 hm2,因全为露地且基础设施损坏严重,蔬菜生产受灾害性天气影响大,产量低;四是春季西甜瓜生产、秋冬季草莓生产占用了不少蔬菜大棚,因此,仪征市蔬菜市场自给率仅为40%左右。

3.3 蔬菜需求刚性增长

仪征工业基础好,现如今又正以一个新型的全国重要的化纤、汽车、化工工业基地,发展中的滨江城市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北岸。随着仪征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将以较快的速度变成城镇人口,吃菜由原来的自给自足变成靠市场购买,而且,仪征工业的快速发展,还将引起城区流动人口的快速增多,蔬菜需求呈刚性增长。

4 促进仪征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

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既是一项保民生工程,又是一项富民工程,建议市、乡镇党委政府部门加强组织领导,通过政府引导、典型带动、政策支持等形式,促进仪征设施蔬菜栽培面积适度递增。

4.2 加强资金扶持

一是在蔬菜基地建设中,除农委积极协助基地建设单位争取国家及省高效现代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外,建议市、乡镇党委政府整合水利、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对基地生产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二是建议市、乡镇党委政府安排一定的专项财政资金,对发展蔬菜生产的企业、大户起步2~3年给予适当的生产性投入资金补助,减轻企业、大户前期投入大的资金压力。

4.3 积极招引外地蔬菜生产企业及种菜能手

由于仪征农民发展蔬菜生产积极性不高、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用工难,该市近5年新发展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中,有30%多的大棚未被利用,建议相关市及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宣传推介扶持政策,招引外地蔬菜生产企业、种菜能手来仪征承租大棚设施发展蔬菜生产,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空棚,另一方面还可以指导、带动当地农民投身发展蔬菜生产。

4.4 加强蔬菜生产技术培训

农委、乡镇农服中心要积极开展针对性、实效性蔬菜生产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一是可以培养一批掌握蔬菜生产技术、懂市场营销、肯吃苦耐劳的新型青壮年职业菜农,并通过职业菜农带动其他农民发展蔬菜生产;二是可为规模蔬菜生产企业培养技术管理人员。另外乡镇农服中心也要积极培养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推广骨干。

4.5 积极推广应用增效节本蔬菜生产技术

在土地和人工成本刚性增加的情况下,农业服务部门积极推广良种、集约化育苗、膜下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生产技术,实现节本增效。

4.6 引导蔬菜专业合作组织、企业提高经营水平

在“公司或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下,政府、农委要积极引导企业或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基地农户之间加强合作,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企业或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基地蔬菜生产的整体布局安排,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的统一购买,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品牌创建、产品市场营销等,基地农户专心从事蔬菜生产管理。这样,一是可以让基地农户省去在产品销售环节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二是企业或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可以通过集中组织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为基地农户降低蔬菜生产投入品成本,同时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三是企业或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可以通过将基地农户的产品集中组织到市场销售,减少流通中间环节,既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又实惠于消费者;四是企业或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可以通过专业化服务和基地产品品牌化市场营销获得更高的利润。

上一篇: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和血气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 下一篇:浅析“减负”背景下的作业“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