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就是一杆秤颜培良

时间:2022-08-02 03:07:50

杆秤也叫手提秤,作为民间日用衡器已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木杆秤用一根木棍做秤杆,在秤杆上用铜丝钉上铜星,作为计量的标志,在一端打上三个孔,最前端的孔拴秤钩,另两个孔拴秤绳,用一块或方或圆的铁块作秤砣就成为一杆秤了。由于这种秤不太灵敏,后来就出现了加有一些铁件的“刀子秤”。这种秤称物要用手提着,特别是称重物要有几个人抬着才行。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不仅有了台秤、弹簧秤,更是有了电子秤,木杆秤也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陈俊岭

没有任何提前的联系,我们直接驱车赶到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颜家村,然后随便找了塔人一打听:“你们村里有个做木杆秤……”“你找颜培良啊,知道,我带你去!”还没等我们问完,朴实的村民们就知道你要找谁,然后带我们去找到了本文的主人公――颜培良,一个因为制作杆秤而远近闻名的手艺人,而在他家里,已经有三代人以此为生。

在颜培良面积不大的操作间里,他饶有必致地为我们从头到尾制作了一把新的杆秤,以前看似简单的木杆秤,却有着从选木料到刮秤杆、打刀口、包铁皮、铸秤盘、定秤砣,打钢丝、码星线、配吊钩等十多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牵扯到成品后的精准程度,容不得半点马虎。

第一道工序是刮秤杆。老颜现在用的朴材都是专门从外地购进的,用刨子来取直并刮圆。秤杆直不直全靠老颜的眼力。每刮一会儿,老颜就认真地进行目测,他说:“秤杆直不直对一杆秤来说,非常关键。道理很简单,秤杆不直,更谈不上准硫了,这和做人是一个道理。”说着,老颜开心地笑了。刮好了秤杆之后就是安装刀口。

一杆秤上总共要安装三个刀口,一个川来挂秤钩,两个安装提手。这三个刀口的刀刃必须在一条直线上,这是保证一杆秤灵敏度的关键。安装好了刀口、秤钩和提手之后,老颜把秤挂在特制的一个铁架r上。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确定定盘星。

老颜拿出一个铁砣说: “这是一个5公斤的标准砣,是经过计量单位审核过的。”老颜说着,将这个标准砣挂在了秤朴的最顶端,然后不断地调试着尺寸,选择定盘星的位置。确定好了之后根据秤杆的泛度,确定每一个秤星的位置,标记好之后,便是码星线了。老颜拿出他自制的小砖头,说:“我父亲当年都是用手钻的,现在也方便了,很多都用电动的。”在标记的秤星上打好细细的眼之后,老颜拿来一盘很细的铜丝和一把刀锯。

上秤星的时候,老颜把秤杆放在腿上,左手拿着铜丝,右手握着刀锯,当他用左手将铜丝秤星眼中后,右手迅速地挥动刀锯将铜丝割断。就这样,老颜两手配合特别默契,左手插,右手砍,“嚓、嚓、嚓……”一路下来,秤杆上布满了铜色的秤星……然后,这一把木杆秤就基本成型了。

老颜说,他从17岁那年起,就跟着父亲学做秤,至今已经四十年了。他父亲在世的时候,他经常白天挑着担了跟着父亲到处赶集卖秤,晚上回来在家罩点着煤油灯,跟父亲兄弟一起做秤,生意相当好。

老颜的父亲不仅手艺好,而且为人也非常实在,曾经有人出高价让父亲做缺斤少两的黑心秤,老颜父亲严词拒绝。老颜说,行有行规,做秤足他父亲传下来的手艺,他的父亲做了一辈子的秤,从来没做过亏心事,周围四里八乡的乡亲们都非常信赖他父亲的手艺。如今,做秤的手艺传到了他这一辈,他绝对不能昧着良心做对不起人的亏心事。前几年老颜去集上卖秤,都把自家的门牌号拆下来挂在摊上,他说一来是为了让乡亲们放心买,二来也是为了给买秤的留个地址,因为每次经常会有人慕名而来找他做秤。

慢慢地,随着电子秤的普及,用杆秤的人越来越少了,“我现在也偶尔带上几把秤到集上,基本卖不出去,好的时候也就只能卖出两三杆,还不够我一个月的烟钱。”老颜笑着说,做秤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况且,做秤这门手艺赴他的父亲传给他的。“我不能让这手艺在我这一代消失。”

老颜说,几年前,他就根据工商部门以及技术监督和计量部门的要求,办理了所有的手续。他正式教他的女儿做秤。他要让他的女儿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只要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我就放心了!起码后人知道,以前还有咱们这么一个行当。”

采访的第二天,我们又在山东省科技馆见到了颜培良,他作为杆秤下工艺传承人,正应邀给参加暑期科学实践的孩子们上课,他一一地教着孩子们怎么上计算刻度,怎么去定秤星,孩子们也好奇而认真地学习模仿希。

在这把小小的木杆秤里,孩子们不但学到了老师讲的杠杆原理理和其他的科学道理,更记住了,在他们的上一代和更远的过去,还有这样一个老行当。

上一篇:战晓为:闲情小聚 下一篇:管理压力 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