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陶瓷材料在城市街道景观中应用的潜在发展趋势

时间:2022-08-02 02:53:41

初探陶瓷材料在城市街道景观中应用的潜在发展趋势

摘要: 街道中的环境陶艺在材质属性上本身就是能够联接自然、环境与人的生活的良好的中介,陶瓷特有的来自于泥土的自然属性使人类一接触便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气息,陶瓷丰富奇特的色釉变化,独特的材质机理,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能适应于不同的街道环境。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艺术的设计和创作也将向多元化、边缘化趋势发展。

关键词: 综合材料公众参与性公共性城市公共艺术管理

一、陶瓷材料与科学技术、综合材料的结合扩展了其在街道中的更多可能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在材料的运用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随着人们对陶瓷材料和技术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掌握,能促使以科学的方式发挥它的优势和减少其局限性。技术含量的注入使陶瓷材料的表现力得以加强,尤其是置于室外街道空间的大型环境陶艺。例如:陶瓷的易碎性是陶瓷的特性之一,陶艺作品受到坚硬物体的碰撞易碎,这种易碎性使设置在城市街道中的环境陶艺成为一种安全的隐患。我们可以利用陶瓷粉末与金属粉末相结合,得到一种新的金属陶瓷。这样就兼有陶瓷和金属的优点:韧而不脆、硬而耐热。因此,陶瓷易碎的概念是可以改变的。日本一位陶艺家还运用硒土研制出可以闪光的釉,经高温烧成后,可以反射周围环境的颜色,随着光线的变化,白天与晚上成色也不同,给环境陶艺增添了神奇的梦幻效果。另外国内也已经研制成功了一种可以应用于道路路标的新型反光陶瓷,具有高折射率玻璃质与陶瓷体复合新兴材料。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新材质与新工艺的出现,现代艺术家喜欢不断尝试多种材质的运用,环境陶艺也不例外。木材、塑料、金属、纤维、岩石、水泥等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综合应用,使得环境陶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面貌,带给人们多方面的观赏效果。美国陶艺家杰雷米•乔尼戈就认为陶瓷和钢的硬性对雕塑绘画活动是有趣的对立点。如其1999年为美国新奥尔良哈瓦得忠诚大道设计的综合材料雕塑《水流》(图1),由陶瓷、合成图1《水流》

钢、环氧圆盘、油漆共同构造而成,光滑的釉 面与干燥不透明的表面形成有趣的对照。

与其他材质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拓宽了环境陶艺的形式语言,更拓展了环境陶艺在城市街道空间中的应用。还有与高科技电子、光等设备结合的环境陶艺,这种科技与艺术结合起来的新颖形式,在视觉上与都市多元化特征十分吻合。在各个艺术相融合的时代,这种综合的表现形式将越来越受到陶艺家和欣赏者的青睐。

二、陶瓷材料的特性在城市街道中能更好的体现其公共性与公众参与性

“影响人们行为的是社会场合,而提供线索的却是物质环境。”我国艺术理论家皮道坚先生在《拓展眼界的当代陶艺》一文中指出:“虽然它使用的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材质,但它关注的是当下的人性、社会和自然……”。所以,环境陶艺要与外部环境、城市人文思想相协调,才能收到应有的审美效果,真正体现其“公 共”性,还要考虑其“融入”环境的特性,充分考虑大众的审美。美国陶艺家克琳•

彼特逊热心与社区公共艺术的创作和推广,力图将陶艺与公共环境艺术结合,以提高城市公共环境的艺术质量。“在其创作中还常常与建筑师、学校师生、当地居民等公众一起共同进行艺术创作,使作品能更好的反映出所处公共空间环境社区的状况和气氛。她在与这些不同的背景的人共同创作中,潜移默化地让他们体验和感受到这些作品所承受的故事和梦想,并与他们个人生活经历所产生的共鸣。”如1996年克琳•彼特逊在美国芝加哥一个生活区与这里居住的青年一起制作了陶艺壁画《献给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死的太快了》,同时还让这些青年的弟弟妹妹一起观看,作品让人记住被帮会暴力杀害的少年。(图2)她极力使他们意识到壁画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生活真理。“这些刻画在黏土上的图象和痕迹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一些真实生活在这些艺术品中的折射,艺术品才真正变成社会和区生活的一部分。”

三、城市公共艺术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促进环境陶艺在城市街道中的发展

“对与每条主要街道,从这些当代城市所必须的功能设施上挖掘他的美学功能,从造型的审美要求和实用功能的合一,打造城市街道的美学意象,把正座城市的文化里边贯穿其中。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这种设计的美学问题提高到了非常高的地位。”西方国家有关环境陶艺政策、组织机构、资金保障,为环境陶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公众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公共事项中来,随着艺术的精英主义的消失,公共空间的开发为许多西方政府所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环境陶艺发展的政策。1933年美国政府出面组建了“公共设施的艺术项目”机构,组织和调动全国的艺术家为美国各地的公共建筑物及公共设施进行艺术装饰和美化。美国在1965年式成立国家艺术基金会,其宗旨之一就是,“向美国民众普及艺术” 。“艺术为人民服务”已成为美国的国策之一;自1951年法国建筑界最早立法“百分比”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相继推行“艺术百分比”的相关法案,将城市文化视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进行有计划的建设;德国城市汉诺威也有着丰富的街道公共艺术。“20 世纪七十年代初,政府组织了多次街头艺术活动,曾有一个自称为“团体接触”图4 德国汉诺威石门车站

的团体邀请市民一起参与到雕刻中。1993 年,慕尼黑艺术学院教授罗兰策划的“公车站计划”使艺术审美与功能结合起来,共邀请了9 位著名的设计师、建筑师设计,艺术的“公车站”渗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让大众在等车的同时也接受了艺术的熏陶。石门电车站由意大利设计师孟迪尼设计(图4),黑色与黄色瓷砖相间,从外表看象童话里的城堡。”

“城市规划是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与计划,它是城市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依据。”目前,城市的政府部门都将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使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上升到制度化、科学化、理论化的高度,各大中城市纷纷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编制出单独的城市文化艺术规划,并且从长期、中期、短期 三个历史时间段出发,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鼓励公共艺术建设的奖励政策及细则等方面的努力,统筹规划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对环境陶艺进行支持是环境陶艺发展的重要条件,无论在经济扶持、文化扶持和把艺术向公众普及方面政府的公共政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日益强大的城市建设事业作铺垫,环境陶艺将在今后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祥和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40、41页

[2]张玉山编著,《世界当代公共环境艺术•陶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10月 ,第33页

[3] 马钦忠著,《雕塑•空间•公共艺术》,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7月,第94页

[4] 孙建华,《我国现代城市街道公共艺术研究》南京:东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年 第19页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砌体基本力学性能及高层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 下一篇:施工现场塔机和施工升降机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