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排球发球研究

时间:2022-08-02 02:50:55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排球发球研究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录像观察法,对2016年12场国际女排比赛中的发球进行研究。结论:女排比赛中发球落点多集中于中场区,落点在后场区的发球,效果要强于中场区;跳飘是女排比赛中发挥最佳整体效果的发球手段,应加强弧度平冲的重飘球的使用;比赛中,要注重个人与集体发球技战术的配合,表现在不同的发球手段,发球力度,发球线路,发球落点在各发球轮次中的合理搭配;女排的训练和比赛中,应把发球的攻击力放在首要位置。

关键词:排球;体育教学;发球起落点;发球形式;发球效果;女子排球

中图分类号:G642;G80-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22-02

发球作为排球运动的一支体系,它对一支球队的接发球能力,进攻能力的强弱都有很大的影响。女排的训练和比赛中,应把发球的攻击力放在首要位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录像观察法,对2016年12场国际女排比赛中的发球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以发球的起落点、发球的形式为基点,分析了它们对发球效果的影响。希望得出的一些建议,以利于高校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发球的重要作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中国、巴西、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塞尔维亚、土耳其、荷兰、波兰、泰国、多米尼加、韩国共12支球队。

2. 研究方法

(1)观察统计法。通过观看电视直播和录像,对12场比赛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

(2) 文献资料法。通过上网查询女排发球的相关信息资料和相关数据统计。

(3)比较分析法。根据比赛的统计结果、网上统计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二、 结果与分析

1. 发球起落点与发球效果的关系

表1所示,12场比赛中,无失误发球次数为1486次。1区发596次,5区发652次,6区发238次。三个区域的发球次数比例为0.40∶0.44∶0.16。5区和1区是大多数女排队员选择作为发球的起始站位区域。我们把接发方的接发球到位和半到位看作是发球方的发球效果一般,把接发方的接发球不到位有攻,不到位无攻,直接失分看作是发球方发球效果良好。表2所示,1^域发到接发方中场区的球数为473次,良好率为21.15%,发到后场区的为120次,良好率为24.17%。5区域发到接发方中场区的球数为558次,良好率为25.62%,发到后场区的为87次,良好率为34.39%。6区域发到接发方中场区的球数为205次,良好率为19.51%,发到后场区为32次,良好率为40.62%。(12场比赛中,有意识发到接发方前场区的球数极少,就不比较了)。数据告诉我们,12场女排比赛中,发球起始位置在5区域或6区域的,发出球所达效果要强于传统的1区域。女排比赛中,发球落点多集中于中场区,而发球落点在后场区的发球,效果明显要强于中场区。

2. 发球形式与发球效果的关系

表2所示,12场女排比赛中,共计发球次数为1611次。大力跳发152次,跳飘1089次,一般飘球370次。三种发球手段在比赛中使用次数之比为0.09∶0.68∶0.23。跳飘是当今大多数女排球队使用次数最多的发球手段。从发球效果看,大力跳发良好球的次数占其发球总次数的28.94%,失误率占20.40%。跳飘良好球次数占其发球总次数的22.50%,失误率占6.06%。一般飘球良好球次数占其发球总次数的18.92%,失误率占7.56%。从发球的整体效果看,跳飘球的良好率较高,失误率较低,是三种发球手段中的最佳。从攻击效果看,大力跳发是最好的,但失误率太高,影响了其在女排比赛中使用效果。12场女排比赛中,我们发现个别队的个别队员大力跳发技术比较过硬,表现在发球攻击效果好,失误少。而大部分采用大力跳发的女排队员不是发球攻击力差就是发球稳定性差,在比赛中整体使用效果不好。我们觉得,大力跳发对女排队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身体条件,再在发球技术上加以磨练,才能使大力跳发在女排比赛中真正发挥到作用。否则,选择跳飘和一般飘球才是明智之举,特别要加强发到后场区的平冲重飘球。通过观看比赛,我们发现一些女排世界强队在发球的个人与集体技战术搭配安排上很有成效。具体表现在,将不同的发球手段,发球线路,发球落点,发球力量合理巧妙地安排在不同的发球轮次中。巴西女排发球以跳飘为主,有机地结合大力跳发。全队发球配合上注重中前场区的轻飘球与后场区的重飘球相结合,在比赛中,一旦发现接发方的接发球弱点后,场上所有发球队员会轮番攻击弱点。美国女排是大力跳发与轻飘球相结合,通过发球的力量变化与线路变化让对手接发困难。塞尔维亚女排是大力跳发与重飘球的结合,攻击力非常强。排球比赛中,必须将个人与集体发球技战术进行巧妙的结合,将三种发球手段合理运用,发球效果才会更好。单一的发球手段,单一的发球战术都不会将发球在比赛中的功效发挥到最佳。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女排训练和比赛中,应把发球攻击力放在首要位置。

(2)女排比赛中,5区域和6区域的发球,所达效果要好于1区域的。比赛中发球落点过多集中于中场区,而发球落点在后场区的发球,效果明显要强于中场区的发球。有意识增加前场区,特别是后场区发球是今后女排训练和比赛中应该加强的。

2. 建议

(1)在不具备相应的身体条件情况下,大力跳发球不适合大多数女排队员。而重点选择发跳飘球是各球队的明智之举,队员应熟练掌握两三条擅长的发球线路,并能够在比赛中自如地控制发球的前后落点,以便给对手接发球带来麻烦。

(2)女排队员在比赛中发跳飘球,应注重发轻飘球和发重飘球的结合,特别要加强发落点在后场区的平冲力重的飘球。

(3)比赛中,应将个人与集体发球技战术进行巧妙合理的结合。表现在,将不同的发球手段,发球线路,发球落点,发球力量在不同的发球轮次中进行合理搭配。发挥集体力量,使发球在比赛中发挥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张新中.排球发球技术的年代特征及其攻击性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03) .

[2]马成顺.世界杯、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发球技术运用效果的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5(05) .

[3]马成顺,张萍,孙竟猛.中外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跳发球助跑起跳动作运动学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01).

上一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有序学习探究 下一篇:提高高职财务会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