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的能力

时间:2022-08-02 01:51:43

略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的能力

【摘要】所谓“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自主学习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由发展、生动活泼之中,应实行民主、开放的教学。

【关键词】略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启发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条件,不断促成学生由不知到知的转化。因此,课堂上“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不越位,是实现课堂学习自主的关键。怎样才能体现教师的引导既到位、又不越位呢?我认为,教师应在导入、设问、点拨等环节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做文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开阔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例如“24时计时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存入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背景黑夜变暗、白天变亮,快天亮时配有公鸡叫鸣的声音。这样一来,熟悉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利用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开放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的措施。这一策略包括课堂师生交往开放、课堂情境创设开放、课堂提问设计开放、课堂练习指导开放等。它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里以课堂提问设计开放为例来阐述这一策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而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此,教师在“点”上的“提”和学生在“面”上的“问”这两个方面的提问设计很重要。(1)教师在“点”上的提。所谓的“点”便是教学中的契机,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导火线。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思考方法是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结果学生提出了8种甚至更多很有见地的解题思路。学生打破了常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从中学生由于开放课堂提问,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2)学生在“面”上的问。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如教学“比”的知识之后,有学生问:“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为什么球赛的比分有时是3∶0、5∶0呢?”再如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之后,学生问:“加法和乘法都有交换律,那么减法和除法有交换律吗?”……这时教师可以引导说:“到底有没有呢?请你们自己试试看!”我们的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有着可贵的思维积极性,这使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现,学生自主活动更加充分,对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有很大作用。

三、诱思导学,培养学生自主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地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做出的结果是:(1)5×4+4;(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的结果是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了减轻,自尊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个性特长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才能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上一篇:音乐欣赏教学在小学课堂的尝试与思考 下一篇:初探在高中汉语文新课改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