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自贸区建设机遇 培养东南亚经贸人才

时间:2022-08-02 12:38:02

抓住自贸区建设机遇 培养东南亚经贸人才

[摘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服务贸易协议也已正式实施,对自贸区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在CAFTA经贸人才培养的主题和方式上,国内各高校尚未达成共识,缺乏与企业的沟通合作,机制性和制度性安排不够完善。为此,应采取建立明确的CAFTA的人才能力框架,校企合作,建立自贸区人才培养的制度性安排和框架,制定向中小企业倾斜的自贸区的人力资源流动规则,开展中国――东盟人才合作项目的专门研究,高起点建立前瞻性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人力资源数据库等措施。

[关键词] CAFTA 经济贸易 人才培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中国对外正式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2006年中国与东盟自双边贸易已突破1600亿美元。2007年7月1日,CAFTA《服务贸易协议》也已开始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正朝着纵深的、实质性方向发展。这对自贸区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CAFTA建设对经贸人才提出的特殊要求

1.CAFTA的建设需要既懂得WTO规则,又能够灵活运用自贸区例外的人才。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一方面需要认真履行入世承诺,另一方面也需要寻找更多的区域依托,以化解风险和增强自身经济竞争力。自贸区与多边贸易体制涵盖的内容很相似,但自贸区是比WTO程度更深、进程更快的开放。同时,自贸区又是双向、互利、共赢的开放,而且对象可选、内容可控。

2.CAFTA建设要求经贸人才有针对性地对这些不同的自贸区比较、借鉴,谋求中国参与自贸区实践的总收益最大。迄今为止,中国对外商谈的自贸区已有9个,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涵盖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近3500亿美元。CAFTA的建设,为中国参与其他自贸区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CAFTA建设本身需要综合考虑和服从于中国整个的自贸区谈判形势。

3.CAFTA的建设要求经贸人才对东盟各成员国全面的熟悉和理解各东盟成员国,且能深刻的理解这些差异,以使中国在与各东盟国家打交道时既能将其作为东盟一成员对待,又能区分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分歧和矛盾,做到自贸区建设务实、高效。

4.CAFTA建设对人才能力框架提出了全新要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重点合作领域已扩大到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湄公河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等十大重点领域。这些重点领域的合作,既需要有宏观方面的区经济合作和贸易投资政策等方面研究的专门人才,又需要在微观层面对这些重点领域有深刻专业的理解的应用型人才,如货物贸易报关、法律、语言、投资环境分析、营销、物流、会展、小语种等专门人才,还需要遵循《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灵活处理争议。

二、东南亚经贸人才的培养现状

1.在CAFTA经贸人才培养的主题和方式上,国内各高校尚未达成共识。

2.缺乏与企业的沟通合作,造成自贸区建设学术热、企业冷的局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准备“进军”东盟的企业对各国出台的政策、相关规则、市场不了解就无法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3.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人才培养方面,尚缺乏机制性和制度性安排。目前,我国与东盟各国间互相不承认学分和学历,阻碍了各国间专业人才的交流。

三、培养适应CAFTA建设需要的东南亚经贸人才的基本途径

1.建立明确的CAFTA的人才能力框架。管理学认为,能力是指那些可观察、可衡量的,对于个人和公司绩效具有重要作用的技能、才能和行为。CAFTA的人才能力框架,应该包括WTO规则,CAFTA相关规则,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相关国家语言,贸易、投资、会计、法律等有关知识和资格证书。

2.校企合作,开放办学。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职业院校培养中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企业需要”是校企合作深层推进的基本原则。

3.尽快达成中国――东盟自贸区人才培养的制度性安排和框架。与东盟国家合作办学,学生学籍和毕业文凭通用。建立自贸区专门人才培养的标准信息库和通用标准化考试,如会计、审计、报关、法律、证券等,同时建立自贸区战略性人力资源需求规划。

4.在CAFTA的《服务贸易协议》框架下,灵活制定自贸区的人力资源流动规则,尤其注意向中小企业倾斜。

5.在CAFTA的重点邻接区域,主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借助世界银行项目“中国广西全球发展学习网络中心”,开展中国――东盟人才合作项目的专门研究。具体应包括人事行政审批、职称评审、专家服务、人事考试、人才交流、智力交流、人事、人才评价、人才培训、人才信息、人才租赁、就业指导、人才中介、出国留学中介、国际人才交流等各方面。

6.高起点建立前瞻性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人力资源数据库。国家必须要打破部门行业界限,不拘一格网络人才,培养人才。要将大学、社科研究单位、企业界人才统一整合;既要培养懂外经、外贸的人才,也要培养懂得东盟经济法规和国际服务行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美]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7

[2]北京物资学院人力资源价值研究课题组,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价值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 (5):61-64

上一篇:略论华为的企业文化 下一篇:培养员工的积极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