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片蓝天,展翅翱翔

时间:2022-08-02 12:00:56

借一片蓝天,展翅翱翔

晋城,雄踞太行之巅,位于三晋东南,俯瞰中原大地。太行、太岳、中条三山怀抱,沁河、丹河二水纵流。自古以来,晋城大地英才辈出,文明之火生生不息。是一块历史悠久、神奇瑰丽的宝地。

晋城处于“综改试验区”和“中原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交会区。近年来,按照“争先综改,竞逐中原”的战略指导,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晋城围绕建设区域性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中心,深入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在加大景区开发力度的同时,健全旅游要素,加大品牌营销,旅游产业呈现出强劲快速的发展态势。2012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9.6万人次,创汇4563.95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1686.9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49.88亿元,旅游总收入152.84亿元。旅游总收入、接待入境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增幅均居山西省第一,被誉为“晋城现象”。2013年上半年晋城接待入境旅游者48207人次,同比增长14.92%;旅游外汇收入1881.5万美元,同比增长15.29%;接待国内旅游者958.29万人次,同比增长33.47%;国内旅游收入82.15亿元,同比增长36.53%;旅游总收入83.34亿元,同比增长34.94%。

晋城旅游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找到了正确方向和突破口,成为山西综改区建设的典型样本;晋城市与中原经济区的深度对接融合正在全面展开,优势效应正在凸显。作为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8省35个城市的轮值主席城市,晋城于7月16日启动了“第二届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旅游文化节”,向世人展现了“晋善晋美尽在晋城”的无限魅力。通过与中原市场签订合作协议、搭建合作平台、旅游线路、展会联合推广、联盟城市确立实现与中原各城市的深度对接,晋城市正努力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在更大空间、更高层面上推广城市旅游品牌,塑造城市形象。

文化山川相得益彰

晋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以及尧、舜、禹都曾在这里活动。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神农躬耕等众多的神话传说就发生在这里。仰历史文明之光,这里还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从战国名相蔺相如,元代外交家郝经,治黄水利专家贾鲁,晋代医学家王叔和,唐代高僧慧远,唐末五代山水画家荆浩,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明代数学家和汉学家张敦仁,明末诗书家张慎言以及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编纂陈廷敬、到当代人民作家赵树理,都是晋城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更加难得的是,晋城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底蕴深厚的文化遗存和峻险奇秀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旅游资源丰富和独特。这里有华夏始祖炎帝神农尝百草的羊头山,有决定华夏一统的秦赵长平之战古战场,有世界围棋发源地棋子山,有皇城相府、柳氏民居、湘峪三都古城等极具特色的古城堡、古村落,有北方的溶洞白云洞,有被誉为“太行至尊”的王莽岭,有以红豆杉、猕猴和娃娃鱼闻名的蟒河自然保护区。目前,全市共有国家5A级景区1家:皇城相府;国家4A级景区7家:王莽岭、珏山、青莲寺、蟒河、柳氏民居、历山舜王坪、丹朱岭;国家3A级景区5家:羊头山炎帝陵、大粮山、孙文龙纪念馆、湘峪三都古城、天官王府;国家AA级景区5家:山里泉、海会寺、棋子山、凤凰欢乐谷、沁水示范牧场。A级景区达到18家,数量位居山西省前列。

这些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晋城旅游竞逐中原得天独厚的优势。

竞逐中原

势不可挡

“借一片蓝天,展翅翱翔。”晋城市市委书记张九萍对“争先综改,竞逐中原”的战略内涵如此解读。

自古以来,晋城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山西,但晋城的经济结构与河南兄弟市高度趋同,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同时,随着晋城与中原的经济联系、行政区划、市场因素、交通障碍等诸多壁垒被逐步打破,晋城与中原由交流合作上升为深度融合。

晋城市旅游文物局局长粱红兵思考得很深远一一按照晋城市委、市政府“竞逐中原”的整体部署,如何使晋城旅游在更广阔的中原市场中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品牌的提升引领?如何发挥旅游先行带动相关产业全面竞逐中原的优势?如何使晋城旅游趟出一条“勇”“快”竞逐中原的路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跟进搭建好平台?“顺天时,乘地利,借人和。晋城旅游应与河南市场水融,一体发展。”晋城旅游运筹帷幄,布下“区域合作,携手共赢”的发展“大棋局”。

晋城与中原经济区的旅游融合使得两地旅游高潮迭起。为实现资源共享,线路对接,晋城市加入“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与河南省的焦作、新乡、济源等城市签署了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在信息互通,景区互推,资源互补,客源互荐,服务互助方面展开合作,先后推出“山水焦作,经典凿城”等精品旅游线路10多条。

正值旅游旺季,在珏山、皇城相府景区,从中原地区北上和由此南下洛阳龙门石窟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去年,河南省的焦作市、新乡市与山西省晋城市互荐游客达30多万人次。其中,通过河南新乡一晋城旅游热线前往王莽岭的韩国游客近2万人次,在王莽岭掀起了“韩国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竞逐中原”的征途上,晋城旅游砥砺奋进,抱团前行。以往,皇城相府曾是晋城在中原市场的“形象代言”,而焦作云台山是与之资源互补产品中距离最近的知名品牌。所以,皇城相府与云台山的紧密合作,奠定了晋城旅游与中原市场合作交流的基础,由此形成了云台山一皇城相府黄金旅游通道。之后,随着晋城王莽岭、蟒河、珏山等景区的不断崛起,晋城旅游与焦作云台山的合作交流更趋多元化,焦作一晋城旅游线路产品日益成熟。

作为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8省35个城市的轮值主席城市,晋城以高起点的规划与策划,筹划新的旅游合作发展蓝图——6月29日,“中原经济区百万人游晋城”活动火热启动;旅游进社区、进行业、进校园、进会所让中原游客喜闻乐见;派发优惠旅游票券泽及千万百姓……

“文化山水游”是凿城旅游发展的战略。于7月16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旅游文化节”,高潮迭起,异彩纷呈——中国(晋城)太行山文化艺术节、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晋善晋美尽存晋城”旅游文化节及中国(晋城)投资贸易洽谈会交相辉映,彰显着晋城从三皇五帝的尧舜禹时代薪火相传的文明,诠释着晋城“山水为形,文化为魂”的精神内涵。

国际花园城 时尚旅游地

竞逐中原,千帆竞发。晋城并不满足于中原旅游线路的精彩“搭配”,而力争以“主角”的身份登上中原旅游市场的舞台。

2012年,国际花园城市综合金奖“花”落晋城。由此,晋城又多了一张金质的城市“名片”。任何一个知名旅游景区周边必然有一个“不夜城”。晋城存充分整合旅游景区产品的同时,把晋城中心城市作为线路产品的核心内容,丰富到旅游产品线路中。

在晋城市委、市政府“对接长三角,竞逐大中原”的部署下,晋城旅游整合皇城相府、王莽岭、蟒河、珏山、凤凰欢乐谷等景区资源共同开拓窖源市场,多次组织重点旅游企业赴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地区用真心、真情、真意宣传晋城旅游,推出联票政策,受到广泛欢迎,成功探索出旅游捆绑营销的“南京模式”。今年一季度,来自上海、杭州、南京、北京、内蒙古、河北等大江南北的旅行社来晋城考察踩线、合作洽谈、签订协议。自4月起,南京一晋城的旅游“直通车”已经正式开通,南京百人首发团、内蒙古百人踩线团纷至沓来,开启了晋城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三日、四日旅游产品,这标志着以晋城五大景区为主的太行山多日游精品线路将逐步常态化。

旅游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旅行社接踵而至。晋(城)新(乡)高速晋城段已经开通,多条高速公路使晋城到郑州机场、洛阳机场的车程均缩短在1小时以内,上海及长三角与皇城相府商议中的40架包游振翅待飞,“赏洛阳牡丹,游晋城风光,品山西美食”精品线路游正在掀起晋城旅游的新一轮高潮。

“通过长三角高端市场的检验,倒逼了我们旅游内部要素服务质量的提升。”晋城市旅游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长三角客源市场的撼动下,中原旅游市场也在稳步升温。晋城旅游部门针对中原市场,整合城市夜景、特色洗浴、农产品购物点等要素,推出了以城市为核心的9条二日游旅游精品线路,“One Night In晋城”旅游产品正在中原市场火热销售。

如今,晋城已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自主产品线路,正在由以前的“过路游”华丽转身,提升为“过夜游”。

“中国慢生活”的晋城模式

经过晋城市委、市政府多年来科学规划,旅游产业正在成为晋城经济转型非煤产业的主导。

但如何提升晋城旅游质量,实现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的跨越是摆在晋城市旅游管理者面前的问题。“关键是让游客住下来。”粱红兵局长提出,打造“沁河流域30平方公里传统村落保护区”,构筑“中国慢生活旅游新地标”。

如果说2012年8月,世界旅游小姐中国年度冠军总决赛在蟒河景区举行,是时尚与生态巧妙对接的话,那么以皇城相府为代表的沁河流域乡间古堡群就是历史与文化的完美融合。通过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晋城让游客走进来,住下去,忘不了。

“住下来”的问题一旦得到部分解决,晋城区域内的优秀旅游资源,如王莽岭、蟒河、珏山等,全将活跃起来。正可谓“棋高一着满盘皆赢”,高水平的旅游创意充分发挥文化优势与生态优势,在更大的空间中优化配置资源,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探索出一条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晋善晋美,尽在晋城。乘着“综改试验区”和“中原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东风,晋城旅游勇于探索,积极奋进,正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态势,率先闯出一条旅游竞逐中原的“新航道”!

上一篇:企业家的宗教情结 下一篇:从《华盛顿邮报》被收购引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