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图书 3期

时间:2022-08-01 11:24:24

榜单图书 3期

游戏改变世界

作者:简・麦戈尼格尔

译者:闾佳

出版时间:2012-9-1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推荐语:《游戏改变世界》作者简・麦戈尼格尔是著名未来学家,世界顶级未来趋势智库“未来学会”游戏研发总监,被《商业周刊》誉为 “十大最重要创新人士之一”,被《快公司》誉为 “全球百位创意商业人士之一”,被脱口秀女王奥普拉誉为“全球最令人惊叹的20位女性之一”,她的观点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最具突破性的观念”。

简・麦戈尼格尔是TED大会新锐演讲者,受关注度超过比尔・盖茨,位居第16位,纽约客大会特邀演讲人,游戏开发者大会主讲人。

本书首次探索了游戏化的力量,权威揭示了互联时代的未来趋势,颠覆了普通人对游戏的一切认知。游戏不是小孩子的玩意儿,不是时间杀手,不是让人自闭、上瘾、丧失活力的,而是解决现实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未来的利器。

作者在书中指出:游戏可以弥补现实世界的不足和缺陷,重塑人类积极的未来。未来属于能够理解、设计并会玩游戏的那些人,如果人们继续忽视游戏,就会错失良机、失去未来。

《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商业思想家之一、著名趋势专家、畅销书《驱动力》《全新思维》作者丹尼尔・平克,积极心理学之父、畅销书《真实的幸福》作者马丁・塞利格曼倾情推荐。

作者:赖声川

出版时间:2011-8-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语:

刹那的灵感有迹可循,神秘复杂的创意如何学习?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

创意虽神秘,也是可以“学”的。在这里,赖声川提出一整套创意理念,从灵感的产生到实践转化,总结出“创意金字塔”模型。赖声川结合生活体验、作品案例,分享积累多年的创作和教学经验,解析创意生成和实现的过程,实用,开放,引人思索。本书不仅写给创意产业工作者,每个普通人也可以有所领悟,激发创意,高品质生活。

编者: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推荐语:

在中国,文化产业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脊梁”,也是国有经济的一支新生力量。本报告首先对国有文化企业追根溯源,深入剖析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对于促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而言是一本难能可贵的工具书。

作者:刘瑜

出版时间:2013年1月1日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推荐语: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一样的,而这些信息在今天的中国值得被反复和清晰地传递。”一个更好的社会,更好的制度的降临并不是“自动”的,观念的变化是必要环节,而本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将过于霸道的声音拧小,将被屏蔽的声音放大,将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上一个问号,将盒子里的光释放”,“告诉他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观念”。

黄渤 炙手可热

要问2012/2013之交,那位演艺明星最火,黄渤可谓当仁不让,《人再途之泰》《西游降魔篇》《101次求婚》三部影片几乎没有空隙地轮番轰炸,先是《人再途之泰》上映后票房火速突破12亿,几乎制造了一个神话,而随后上映的《西游降魔篇》截止到2月25日,票房也已突破10亿,颇有再破记录的潜质,再加上《101次求婚》同样过亿的票房,目前黄渤个人年度总票房已超20亿元,并日渐逼近25亿。如果你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我们不妨来做个比较,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字,2012年全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超过170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82.73亿,而仅仅是年尾岁末,黄渤出演的三部影片就占到了1/3强的比例!可见那张虽不那么英俊却总是那么有戏的脸不仅没有轰炸出审美疲劳,相反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他,不论是都市贱男,还是底层小人物,抑或是颠覆性的孙大圣,他都演绎得游刃有余,热点人物舍“黄渤”其谁!

李安 沉默坚守

在刚刚结束的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举起了奥斯卡小金人,这是他继《理智与情感》的最佳改编剧本奖、《卧虎藏龙》的最佳外语片奖、《断背山》的最佳导演奖之后再度获得奥斯卡奖项,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在华人电影圈,即使在全球电影界也属凤毛麟角。

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必得能耐得住寂寞,李安的成长过程中当然也曾有过落魄,好在他一直坚持着心中的电影梦。中国的电影观众喜欢从各种角度去解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但依我看来,少年派就是讲了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不论你信仰哪种宗教,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信仰自己。李安在获奖感言中说:“感谢电影之神”,也许正是这种执着而沉静的笃信与坚持才支持李安一直走到现在。他在很多场合都说过:“我不为奥斯卡拍片,也不为钱拍片,我只会拍我最想拍的东西”,正是这种沉默的坚守,使他成为凭借执导3D真人版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项的第一人。

木心 无解的迷

2013年的2月,随着《文学回忆录》一书由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一位已逝去一年多的老人悄然走进人们的视野――木心。

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一生挚爱文学和艺术。

台湾旅美文学家郭松称他为“喜剧家”, 他引戴卫・达契斯评价乔依斯的一段话,说“乔依斯的文学事业是要逐步把自己跟生活绝缘,然后达到一个喜剧的境界”。

他的学生陈丹青说:“先生是一个无解的谜――他有来路,但没有师承,他秉承内在的意志,但没有同志,长期以来,他与文学团体和世俗地位绝缘,因此没有读者,没有知音,没有掌声……这是他所追求的吗?在50多年来庞大的中国文学群体之外,我看见,这个人自始至终单独守护着,同时从不受制于五四开启的价值精神与世界观,凭一己之身、一己之才,持续回应并超越五四那代人远未展开的被中断的命题。像木心先生这样丰富、深沉而多变的作家,有时一段词语、一句话,就能透射光芒,直指人心。”

木心先生自己说:“我们人是很烦絮的,对于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得像个名称,面临知其名称的事物,是舒泰的,不计较的,如果看着听着,不知其名称,便有一种淡淡的窘,漠漠的歉意,幽幽的尴尬相。”

所以我们不妨如陈丹青先生所言,给木心先生起码的尊重,“不要把木心说成另外一个物种,好像活在云端里… … 对木心冷漠,或把他说成仙人,其实是同一种思维。”

上一篇:脆弱链条 9期 下一篇:金语银言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