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时间:2022-08-01 07:41:18

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掌曲、背伸、桡偏、尺偏活动范围及Werley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掌曲、背伸、桡偏、尺偏活动范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老年; 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024-0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rgical and non surgical treatment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of old patients.Method:10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2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urgery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n operative treatment.The deviation range of palmaris,dorsal,ulnar,radial and the Werley score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deviation ranges of palmaris,dorsal,ulnar and radial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Old age; Fracture of distal radius;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xin County,Chongxin 7442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5.011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最常见到的骨折之一,好发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而且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桡骨远端骨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桡骨远端骨折分为A、B、C型,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外固定和手术治疗,有学者指出手术治疗能提高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因此本次研究收集2012年2月-2015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100例,左侧45例,右侧55例,受伤原因为摔伤、交通伤、重物砸伤、跌倒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69.6±12.4)岁,男25例,女2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9.4±11.5)岁,男30例,女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非手术治疗。复位前行局部麻醉,无疼痛感后行手法复位。在骨折端持续牵引下远骨折端逆移位方向整复达到复位要求。Colles骨折固定于掌屈5°~15°;Smith 骨折固定于前臂旋后和腕关节背伸位。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及前臂旋后位。术后石膏托固定[2]。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入室后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肢外展位,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掌侧或背侧纵行切口,掌侧入路自桡掌侧腕横纹向近端纵形切开约6 cm,从肱桡肌和桡侧腕屈肌两肌腱之间进入,桡动脉牵向内侧,显露骨折,直视下予以骨折复位。背侧入路自桡腕关节向近端纵行切开6 cm,在桡侧腕伸肌肌腱与拇长伸肌肌腱之间切开伸肌支持带,充分显露桡骨背侧关节面及断端。采用牵引、撬拨、旋转等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复位满意后,克氏针临时固定,使用解剖型T板内固定。X线透视下若骨折复位满意,则拧紧各螺母,冲洗缝合,无菌敷料覆盖、包扎。术后常规抗生素抗感染,并逐步开始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掌曲、背伸、桡偏、尺偏活动范围及Werley评分。Werley评分主要观察项目有畸形、疼痛评价、活动范围、握力和并发症,0~2分为优;3~8分为良;9~20分为可;≥21分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 18.0分析系统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掌曲、背伸、桡偏、尺偏活动范围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掌曲、背伸、桡偏、尺偏活动范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后Werley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Werley评分为(3.6±1.2)分,对照组为(4.1±0.8)分,研究组治疗后Werle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5,P

3 讨论

解剖上,肘关节是由肱桡关节、肱尺关节、桡尺上关节组成。骨性结构包括肱骨远端、桡骨小头、尺骨近端,软组织包括肘关节的韧带、关节囊和周围的肌肉腱性组织。正常的肘关节依靠关节几何形状和关节匹配、关节囊和韧带的完整及肌肉系统的平衡完整共同保持其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传统的治疗观念是“虽然畸形存在,但患者功能不受影响”。随着医学界对桡骨远端骨折分型、治疗方法、医疗器械研究的深入,使得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案日趋丰富[3-4]。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掌曲、背伸、桡偏、尺偏活动范围及Werley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好于非手术治疗。目前治疗的原则为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完整,维持解剖复位,尽力保护腕部的功能。因此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年轻患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最大程度恢复桡尺、桡腕关节的稳定性,因此治疗方法中多采用手术复位[5]。

对于保守治疗,石膏虽然可以控制对位,但不能对抗轴向负荷,会造成关节面难以完全复位。但是对于非常不稳的Barton骨折,则必须行内固定,而不适合外固定。同样桡骨远端撕脱骨折合并腕关节脱位也是如此。还有学者指出目前临床中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发病率逐步提高,应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以加速腕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6]。但是对于Colles骨折、Smith骨折则可采用闭合复位的治疗方法[7-9]。

因此,本次研究认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好于非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蒋涛,黄富国,徐建华,等.肘关节尺侧副韧带的修复重建[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2(1):1-4.

[2]杨运平,徐达传,樊继宏,等.肘关节尺侧副韧带的生物力学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013,23(5):318-319.

[3]葛志斌,张前法,庞清江.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成年人桡骨头粉碎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1):33-34.

[4]李新春,易诚青,刘建湘,等.桡骨头骨折的治疗及其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9(7):638-640.

[5]谭国昭.关节镜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及其治疗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22.

[6]曲强.股骨颈骨折的术后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9-81.

[7]杨运平,徐达传,甄明生,等.桡骨头的应力传导作用及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2011,21(7):84-86.

[8]覃鼎文,蒋协远.人工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28(12):829-830.

[9]赵友明,池永龙,徐华梓,等.桡骨头切除和假体置换对肘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2,22(6):381-383.

(收稿日期:2016-01-19)

上一篇:语文的路上,我们携手共进 下一篇:别样的生成 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