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大学生训练计划(URTP)的几点想法

时间:2022-08-01 07:08:03

执行大学生训练计划(URTP)的几点想法

【摘 要】北京服装学院从2009年开展大学生训练计划,提高了参与该计划的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组织沟通合作能力,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教学工作,但也存在课题来源单一,参与的学生参与程度不均,以及指导老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以更好地实施计划,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训练计划;创新;科研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北京服装学院从2009年开始设立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下面称大学生训练计划)。参与该项目的学生逐年增加,学校的资助力度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取得了很多成绩。

一、大学生训练计划取得的成绩

1、提高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笔者所教授的都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由于经管类本科生所学专业涉及的知识面相对理工类专业较广,内容涵盖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进行科研训练时可选的题材较为广泛。但也正因为所涉及的知识很广,不少学生在本科毕业时觉得自己似乎懂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不懂,学得很杂,却没有一个明确的专业优势。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训练计划,在老师指导下,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可行解决方案的整个过程,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在真正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了问题之后,树立了更强的自信心。参加过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在面对本科毕业论文时,也不会觉得无处下手。

2、提高了同学间合作与沟通能力

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不同于一般的作业,工作量比较大,而且涉及多种能力,无法由个别学生独自完成。如经管类项目一般都采用问卷调查法或访谈法,需要多个学生分工协作,群策群力。有的学生负责查找相关资料,大家一起读文献,分析问题,设计问卷,再去分发回收问卷,由擅长数据统计分析的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最后由擅长文字的学生撰写项目报告及科研论文。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会由指导老师任命或选出一个项目负责的学生,由他/她在老师指导下,组织同学,并在项目组成员间进行分工,提高了负责学生的组织能力,项目组成员之间加强了沟通与合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掌握的技能。比如,笔者曾经指导一组同学研究北京的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消费需求,同学们首先得了解哪些属于奢侈品,从价格、品类等进行界定后,决定从不同年龄段、性别、收入水平以及受教育水平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与奢侈品消费的关系,然后设计问卷,并请教相关老师后,进行问卷测试,接着这一组学生带着几百份问卷到金融街、国贸等地发放问卷,最后,由小组中擅长分析数据,写作文字的同学撰写出项目报告,并写成论文后发表。在这整个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把之前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同时,开拓了其他技能。比如,发放问卷时,需要克服害羞以及习惯于被拒绝。在投稿过程中,要求学生与陌生的期刊编辑打交道,掌握投稿流程,开拓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3、教学相长

一般由指导老师把自己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拿出来作为大学生训练计划的研究课题。教师科研课题具有专业性较强,具有一定深度和科研价值,前沿性和交叉性等特点。学生参与进来,可拓宽知识面,夯实基本功。

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同时,关心学生成长,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机会增加,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此可以在学生的学习、科研过程中就就业、深造等方面给予切实直接的指导,教师与学生也容易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大学生对科研的好奇心强烈,思路敏捷,精力充沛,对新知识敏锐,具有批判与质疑精神,使教师在指导大学生科研过程中,获得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教学相长。

二、大学生训练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来源单一

目前,我校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往往由指导教师先列出自己准备做的课题名称,然后,由学生选择是否参与,教师从报名的学生中挑选积极性高,各方面比较主动的学生参与到自己指导的项目中来。

这就存在课题来源较单一的问题,有点类似于命题作文,指导教师出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决定是否参与,经指导教师同意后,组建一个研究小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选择是参与还是不参与大学生训练计划,却没有主动去思考自己对什么事物或现象感兴趣,进而去研究为什么。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帮助不大。

2、学生参与度不均

在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到项目中来,但不可避免有些学生参与大学生训练计划纯粹是为了混个名头,只是挂个名,不配合整个团队,完成分配给自己的研究任务。而最后项目结项时,要求项目报告和论文中署名,以图有利于自己上研或找工作。

3、教师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调动

目前,北京服装学院把指导大学生训练计划列为副教授及教授的岗位职责之一,要求每一位副教授、教授在聘任期内每年都必须至少指导一项大学生训练项目,不计课时,也没有任何报酬。

据笔者了解,我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虽然岗位要求规定副教授每年教学任务不到300标准课时,实际副教授的年教学工作量能达到350以上,多的甚至能达到500多。在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岗位科研要求压力下,再让教师每年无偿地付出至少30小时来指导大学生训练计划,确实负荷比较大。

同时,由于我校学生课程考核大多采用考试方式,课程设计中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指导学生如何做研究,学生对于如何申请课题,如何做科研,如何撰写论文及报告大多没有概念,需要指导教师付出特别多的精力与耐心才能完成,有些需要教师代劳。即使有的在教师指导下写出了报告,完成了结项,但大多对于教师自己的科研项目没有太多帮助。

三、大学生训练计划的改进建议

我校非常重视通过大学生训练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训练计划的资助逐年加大,2012年,每个一般项目都予以3000元的经费资助,2013年,资助金额又有所提高。资助力度较大,但资助的经费只是资助参与项目的学生,而非教师。

对于纯粹想挂名的学生,教师在挑选参与项目的学生时,应严格要求,把这部分学生剔除,才能保护其他学生的科研积极性,保证学生高度参与,并从中有所收获。

对于教师指导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的积极性,学校是否可以考虑到教师的教学任务已经很繁重,不再要求教师每年都必须指导项目?改为每个聘期至少指导一次。

目前规定,每位副教授或教授每年最多只能指导一项大学生训练项目。实际上,有部分教师愿意同时指导多组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应允许有精力,有能力的教师指导多项。有些讲师和助教也希望参与到指导大学生训练计划中来,也应允许这部分教师参与进来。

另外,对于指导学生的教师,是否可以考虑算一定的工作量呢?

在课程设计方面,建议开设讲座课,由老师逐渐地引导学生读文献,继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掌握科研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考完了就忘。

四、结束语

实行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并且大多数学生积极性较高,但也存在有些学生搭便车,参与不均,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改进。相信,在进行一定的改进之后,大学生训练计划不仅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中来,也能让所有的老师觉得这是一个好事。

参考文献:

[1]杨春青.关于大学生科研训练研究课题存在问题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2(18):164.

[2]夏文莉.加强经管类本科生科研训练,培养创新性人才[J].价值工程,2012(23):246-248.

本论文受北京服装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型课程作业的设计与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陈遊芳(1971-),女,上海人,博士,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上一篇:浅谈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下一篇:职业技术教师心理现状调查及心理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