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时间:2022-08-01 06:48:01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数学知识常常来源于现实生活。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从数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数学现实” 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领他们探究新知,在探究的过程中发挥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作用,在这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听的能力 教育,是从倾听开始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倾听和探究的过程。要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倾听,容易听懂,听明白,教师就得精心设计教学,营造生动有趣、和谐轻松、有吸引力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听,不仅指听老师上课,也包括听同学发言,因此在倾听方面,教师首先要专注地倾听学生发言,为全班学生做榜样,更要组织学生倾听同伴的发言,培养学生具有一双“倾听”的耳朵。

在课堂中学生往往只关注老师和自己的发言,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很少倾听,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如何在孩子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具有一双“倾听”的耳朵呢,在教学中我尝试以下两点:

(1)以问题驱动倾听。在学生发言之后,以问题驱动倾听:“我听出问题了,你们听出来了吗?”“谁听明白他的发言了?”“有不同的观点吗?”“你们发现什么了吗?”“同意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不是“简单的接住学生抛过来的球,而是巧妙的把球传给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将学生的言说变成对话的重要资源,善于吸取这些言说的合理之处。驱动学生仔细听取别人的发言,积极地继续思考着。面对学生的迟疑,教师的诙谐与期许,收获了新的思维成果。

(2)以评价引领倾听。对于学生精彩的发言我经常会用这样的评价:“你听到很仔细!理解题目,不能粗线条。”“我们体会到多一份倾听、思考,也就多了一份发现。”这样,学生的倾听保持着适度的张力,实现了“要我听”与“我要听”的统一。

2.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说的能力 说是一种最常见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是学生表现思维活动过程、反馈自我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学习的任务。数学学习中的说,包括说感受、说思路等。

(1)说感受。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能在较好的气氛下坦诚交流,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展开联想,积极寻找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说教材内容,特别是说说教材中“读一读”的感受,说说对老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说自己存在的疑问等。

(2)说思路。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教师应在解题的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要让学生谈谈解题思路,即使所错了,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把学生的作业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渠道,无法反映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是不全面的。让学生大胆地说,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3.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读的能力 现代教育家郭思乐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出“要让学生大阅读,大感受”。我本人非常认可,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人们通过大量阅读积累了一定的词汇语言才能有所感悟。因此我们就要从小学生大力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得到感悟、得到理解,形成自己的思想。具有了这种思想学生才能自觉的去深化所学知识的内涵,拓展所学知识的外延,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水平,使学生和教师的活动空间大大地增加。

4.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写的能力 数学学习中的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写是对说、读的检验,对说的深化。因此我们在实际应用时,除了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清新的文字记录这一过程中的感受与认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有趣的发现、热烈的讨论等等。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上一篇:谈谈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