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管理方案

时间:2022-08-01 04:56:43

社会组织管理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县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维护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其依法开展活动,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和《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17号)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会组织为我县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三条成立社会组织,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登记。

第四条县民政部门是县人民政府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机关)。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县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各类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以下简称主管单位)。

第五条对社会组织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六条登记机关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能: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社会组织及其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或备案。

(三)对社会组织实施年度检查。

(四)指导社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

(五)依法对社会组织实施监督,对社会组织违反《条例》和本办法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

第七条业务主管单位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负责社会组织筹备申请、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等申请事项提出审查意见。

(二)监督、指导社会组织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按照核准的章程开展活动。

(三)负责对社会组织年度检查进行初审。

(四)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

(五)指导社会组织的财务、资产、人事管理、研讨活动、对外交往、接受捐赠资助等活动。

(六)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七)会同有关机关指导社会组织单位的清算事宜。

业务主管单位履行以上管理职责,不得向社会组织直接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

第八条社会组织应当保证其收入来源的合法性,资产来源属于国家资助或社会捐赠、资助的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接受捐赠、资助,必须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应当根据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用途合法使用。社会组织应当向指导单位和登记机关报告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社会组织要按《》规定建立党组织,每年定期积极开展活动,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第十条经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社会组织,应当按本办法的规定,接受登记机关的年度检查(以下简称年检)。社会组织于每年3月31日前向主管单位报送上年度的工作报告,经主管单位初审同意后,于5月31日前报送登记机关接受年度检查。

(一)社会组织年检内容:

1、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情况;

2、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3、财务管理和经费收支情况;

4、办事机构和分支机构设置情况;

5、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6、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变化情况;

7、重大事项报告情况。

(二)社会组织年检程序:

1、登记机关发出年检公告或通知;

2、社会组织在规定时间内领取《社会团体年检报告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报告书》及其它有关材料;

3、社会组织按要求准备材料并经主管单位初审后,报送登记机关;

4、登记机关审核有关材料,作出年检结论。

(三)社会组织接受年检应提交下列材料:

1、上年度工作报告和本年度工作计划;

2、上年度财务决算和财政、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

3、《社会组织年检报告书》;

4、《社会组织登记证书》(副本);

5、其他需报送的有关材料。

(四)登记机关在对社会组织的年检过程中,可会同主管单位或财政、审计部门对社会组织的财务进行监督检查或进行财务审计监督。

(五)年检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年检结束后,登记机关在《社会组织年检报告书》及《《社会组织登记证书》(副本)上签署年检结论并加盖年检印鉴。登记机关对各社会组织的年检结论要及时予以公告和反馈,公告费由社会组织承担。对不接受年检或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根据社会组织处罚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六)符合下列情形的社会组织,确定为年检合格单位。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

2、依照章程开展活动,无违法违纪行为;

3、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制度,收入和支出符合有关规定;

4、及时办理有关变更登记和机构设置备案手续;

5、经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同意;

6、在规定时限内接受年检。

(七)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社会组织,确定为年检不合格单位,并限期整改。

1、未开展任何业务活动的;

2、经费不足以维持正常业务活动的;

3、违反章程规定开展活动的;

4、违反财务规定乱收会费、乱摊派的;

5、无固定办公场所一年以上的;

6、未办理有关变更登记或机构备案手续的;

7、内部管理不善,造成恶劣影响(或混乱)的;

8、无特殊情况未在规定时限内接受年检的或年检中弄虚作假的。

(八)对严重违犯法律、法规或连续两年年检结论为“不合格”的社会组织,登记机关应予以撤销登记或建议主管单位对其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一条社会组织统一实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

(一)各社会组织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

(二)各社会组织的会计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要真实、完整,会计人员要具备从业资格。要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单位法人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三)社会组织在银行只能开立一个基本账户,基本账户只供本组织业务活动范围内的资金收付,不准出租、出借或者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

第十二条社会组织在收取会费、接受捐助款(物)、划转经费时,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辖区内各社会组织不得擅自变更、扩大各种票据的使用范围。

第十三条社会组织实行重大活动事项报告制度。

(一)社会组织重大活动包括:1、召开会员(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2、召开大型学术报告会、研讨会、承接研究课题和调查课题、接受捐赠、举办展览会、展销会等活动;3、涉及重大政治、经济、理论等方面跨组织、跨领域的活动,召开涉外研讨会、组团出国出境、与境外社会组织交流交往、接受境外捐款等涉外活动。4、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比赛活动;5、社会组织变更地址、法人、名称;6、社会组织登记证书、印章丢失等。

(二)社团召开会员(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应提前5个工作日将会议内容和有关事项向登记机关报告。

(三)社会组织召开大型学术报告会、研讨会、承接研究课题和调查课题、接受捐赠、举办展览会、展销会等大型活动,应经业务主管单位和上级宣传、外事部门同意后,在活动开展前10个工作日报登记机关备案。登记机关如有异议的,应于收到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回复。

(四)社会组织涉外研讨会、组团出国出境、与境外组织交流交往、接受境外的捐赠等涉外活动的,应报相关职能部门和外事审批,并于活动开展前5个工作日报登记机关备案。

对开展重大活动不按上述规定报告、不办理备案或报批手续,以及借举办活动名义乱收费、乱摊派的,一经发现,登记管理机关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章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或者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1年内未开展活动以及业务主管单位撤消批准的,由登记机关予以撤销登记。

第十五条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涂改、出租、出借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组织印章的;

(三)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四)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五)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

(六)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七)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八)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由登记机关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未经批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机关依法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并处以500至1000元的罚款。

(一)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的;

(二)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或者以社会组织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名义进行活动的;

(三)被撤销登记后继续以社会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

违反前款规定,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社会组织被责令限期停止活动的,由登记机关封存其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被撤消登记的,由登记机关收缴登记证书和印章。

第十八条登记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其有效期为五年。

上一篇:ASP+Access电子商务网站安全保障思索 下一篇:老年体育科普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