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到浏览器的“双核”之争

时间:2022-08-01 04:12:05

当时光之刃回溯到2007年时,IT界流传着一个词,叫做“真假双核”,当年AMD手持“真双核”大旗,打击竞争对手的“假双核”。本属于硬件领域的“双核”,却在2010年的夏天衍生到软件领域。今天的浏览器也已经进入“双核”时代,腾讯、傲游、搜狗、世界之窗等几家主流浏览器,纷纷推出了“双核”版本。

一个浏览器为何要两核

什么是“双核”呢?大家知道,CPU是电脑的心脏,多颗“心脏”自然为了能分担更多的工作。浏览器也有“心脏”,当今浏览器内核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Trident、Gecko、Webkit和Presto。我们所使用的浏览器差不多都是基于这些内核开发的:IE的内核是Trident,Firefox的内核是Gecko(Firefox其实就是上世纪90年代落败的Netscape,它又在以新的形式继续着和IE的战斗),Webkit内核是耀眼的新星,Google Chrome、苹果的Safari浏览器用的都是它,它以速度快而著称。

既然互不兼容,为什么要“双核”呢?难道也能像CPU一样分担工作吗?很遗憾,不能。“双核”实际上是指一款浏览器中同时采用了IE和WebKit内核。简单说,所谓“双核”就是实现了两个内核的有机整合,共存、共融,既能体现IE的兼容优势,又能发挥WebKit速度快的优势。

应用“真双核” 瞬间提高网速

既然有两个内核,就必须做到自动切换,因为用户有时并不知道哪种网站应该用哪种内核更方便。

场景1:手动切换内核真的很烦人

探秘:对于很多中文网站来说,它们只能在IE内核下才能正常浏览,因为多数网站制作时都要考虑最多的用户,也就是IE用户。这时如果软件不够智能,无法帮助用户判断究竟何时调用哪种内核,就会给用户带来不少麻烦。比如访问淘宝网首页(),搜狗浏览器可以自动切换到兼容模式,这样网页中的众多元素就可以比较正常地显示(见图1)。

选用哪种内核,是如何判断出来的呢?像搜狗浏览器,它实际是长期积累了一个庞大的网站判断库,能够很聪明地给出最佳内核匹配方案。傲游3的浏览器也具有WebKit功能,只可惜它目前还是beta阶段,功能不完善。

场景2:换内核就要重新登录

双内核的浏览器虽然好用,但如果在论坛的使用过程中带来麻烦就不好了。有些浏览器虽然是双核,但是在登录论坛后一切换内核,登录信息就丢失了,需要重新登录,这带来的麻烦可不少(见图2)。这可以被称为“假内核”,在“假双核”中,两个内核是放到一个程序中分别调用,一旦切换内核,很可能造成数据调用出问题,丢失登录信息就不奇怪了。打个比方,“假双核”相当于将一个MP3和一台手机揣在兜里,用哪个需要掏出哪个,而“真双核”就是一台“音乐手机”,功能集成到一起了。

场景3:双核能不能“防假死”?

傲游浏览器一直有一个被用户诟病的毛病,容易“假死”。所以也希望通过多核来解决这个问题。WebKit内核确实不太容易假死,但是,新内核需要另起炉灶进行开发,WebKit内核的一些毛病可能还没有显现出来。

场景4:为何感觉不出WebKit所标称的快速?

WebKit的优势就是渲染速度快,这没错,但优势显然还不够明显,要真正实现“健步如飞”,还需要对WebKit挖掘潜力,让它“快马加鞭”。虽然各家都拥有WebKit内核,但各家的手段各不相同。比如世界之窗浏览器用多线程浏览来加快速度,搜狗浏览器重点推荐“全网加速”功能,能够智能优化电信、网通、教育网等各个网络速度,而傲游的特点是广告过滤功能强大,这个优点希望可以在WebKit上保留。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简单的内核叠加是无法发挥双核优势的,不是所有双核都是“真双核”。WebKit内核缺乏“二次研发”的积累,就像盖房子,它还是新打的地基,要发挥它的优势还需大量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WebKit和IE的融合并不简单。傲游在宣布3.0双核版之后,耗费了很长时间闭门打造,至今没有正式版本,可见其中存在大量需要开发者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抢先评:HTML5为 Flash掘墓? 下一篇:借标签智能管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