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砜霉素联合迪银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1 03:42:47

甲砜霉素联合迪银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甲砜霉素联合迪银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迪银片对照组。联合治疗组50例,给予甲砜霉素1.0g/d,分2次口服,服2周停2周,同时口服迪银片每次5片,每日2次;对照组46例仅给予口服迪银片每次5片,每日2次。均8周为1个疗程。结果:联合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0.9%;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甲砜霉素;迪银片;银屑病

【中图分类号】R758.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490-02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皮防科门诊采用甲砜霉素肠溶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联合迪银片(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选择在我科门诊就诊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泛发,年龄15~65岁,性别不限。寻常性银屑病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②排除标准:近4周内接受外用药物或光化学疗法治疗者;8周内接受过系统性抗银屑病治疗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免疫功能缺陷者;孕期或哺乳期妇女;有造血系统疾病者;不能完成治疗和无法随访者。

1.1.2 病例资料:9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迪银片对照组。联合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32.5岁;病程1月至35年,平均4.4年;皮损形态为点滴状25例,地图状14例,泛发性斑块状11例。迪银片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1.4岁;病程1周至38年,平均4.2年;皮损形态为点滴状23例,地图状12 例,泛发性斑块状1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给予甲砜霉素1.0g/d,分2次口服,服2周停2周,同时口服迪银片每次5片,每日2次,外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每日早晚各一次。对照组仅口服迪银片每次5片,每日2次,外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每日早晚各一次。两组均8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患者每周复诊一次记录皮损变化,对服药4周无效的患者停止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变化,患者病情评分参照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标准。

1.4 疗效评价标准:①痊愈:PASI评分下降指数≥90%;②显效:PASI评分下降指数为60%~89%;③有效:PASI评分下降指数为20%~59%;④无效:PASI评分下降指数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2.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组为60.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 P

2.3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甲砜霉素较小剂量间歇用药未见明显的造血系统毒性反应。联合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呈黄色稀便,每日2~3次,无腹痛及脓血,有2例患者出现腹胀及食欲下降,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对照组有1例腹泻,1例腹胀及食欲下降,3例皮肤瘙痒。所有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均症状轻微,能耐受,未予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其中主要有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内分泌影响、神经精神因素及免疫等学说。临床观察到不少银屑病(特别是点滴状银屑病)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及咽炎等,因而有人认为链球菌感染是本病的诱发因素[2]。点滴状银屑病和泛发性斑块型银屑病需口服抗生素治疗[3]。

甲砜霉素为氯霉素的衍生物,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生素。甲砜霉素在肝内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因此体内抗菌活性较氯霉素高。连续用药在体内无蓄积现象,在体内不代谢,肝功能异常时血药浓度不受影响[4]。甲砜霉素还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其免疫抑制强度为氯霉素的6倍,可抑制抗体合成,还可抑制白细胞的游走。有报道[5],甲砜霉素联合维胺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取得满意疗效,其可能通过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TNF-4水平及升高IL-4水平发挥作用。

迪银片有效成分为氨肽素、氨茶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氨肽素有助于机体营养代谢;氨茶碱具有抑制磷酸二酯酶的作用,可以减少cAMP分解为5-AMP,导致表皮中cAMP含量显著增加,从而抑制银屑病表皮细胞增殖和异常分化;马来酸氯苯那敏具有镇静、止痒、抗过敏作用。

本研究观察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109.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9-772.

[3]朱文元.临床皮肤性病治疗手册[M].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孙心君,李永华,刘星.常用抗生素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陈文辉,李晓鹏,杨闰平,等.甲砜霉素联合维胺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1,54(6):502-503.

上一篇:加味犀角地黄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前列安栓联合微波热疗治疗前列腺炎效果观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