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大奖为何却烦恼不断?

时间:2022-08-01 02:19:44

中了大奖为何却烦恼不断?

:老师,我中奖了。

:恭喜!

:刚中奖时,我把自己胳膊都掐肿了,还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这些钱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我本来是想,摆几桌酒席和大家一起高兴一下,但结果却让我不胜烦扰。席间就有一些人窃窃私语,说我发了大财却用这点小钱打发大家。

:你听了很不舒服?

:当然了。我掏钱请他们白吃,居然说我打发他们。接下来的事更气人,找我借钱的人就没有断过,有朋友有同事……那种理所应当的样子,哪里是借,明摆着就是要。

:这确实让人烦恼。

:还有更烦人的呢!借钱总是要还的吧!但每当我开口谈还钱的事时,总感觉非常尴尬,一双双冷冰冰的眼神分明在说“发财了,认钱不认人”,“小人得志,穷人乍富”。以前无话不说的朋友现在觉得是那样陌生和疏远。我真怀恋以前没有钱的日子,有时甚至想,干脆把这些钱捐出去算了。

:即使你赌气捐出去了,难道就不会有人谴责你吗?他们会说你“宁可把钱给陌生人,也不帮助自己人”。

:是啊,我该怎么办呢?

:给你讲个故事吧!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踢球,吵得老人难以忍受。老人再三制止孩子的行为,但收效甚微。后来他想出了另一个办法。他对孩子们说:“我很孤独,是你们让这里变得热闹了。为了表示我的感谢,每次踢球后,我会给你们每人25美分。”孩子们当然很高兴,每天更加起劲地踢球。但不久,事情就发生了变化,老人开始只给每个孩子20美分,解释说最近生活比较拮据,只能给这么多了。这让孩子们非常沮丧,踢球也没力气了。但这并没有结束,钱一天一天地降,最后降到了5美分。孩子们终于愤怒了,“我们为了你汗流浃背地踢球,这不是耍我们吗?”为了惩罚这个老人,孩子们再也不在老人门外踢球了。

:这和我的事有关吗?

:这个故事讲的是人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问题。你开始很穷,你和身边的亲戚、朋友的交往基本都是发自真心的,反过来亲戚朋友对你也是这种感觉。而突然的中奖,却打破了现有的平衡,原本与朋友的友谊、与亲戚的亲情这些都是内在动机形成的,但现在无形中被外在动机“钱”所替代。只有你借给他们钱,他们才会维持现有的“友谊”、“亲情”,一旦外在动机不再存在(不借钱),这种关系也将趋于终止。不知不觉中,你被“外在动机”所绑架。那些本来对足球感兴趣的孩子,不也因为钱的一降再降,最后不踢了吗?

:为什么会这样?

:每个人,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也就是说,一旦能用是否借钱来衡量友谊、亲情时,我们就不会进一步费心考虑友情、亲情本质的东西了。就像故事中的孩子,他们本来是出于喜欢踢球这个内在动机的,但那个老人巧妙地将其内在动机转化为外在动机――钱,然后再将外在动机消除,这样孩子们就会因为外在动机的消失而失去了对踢球的兴趣。俗话说“穷在家中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如果我们希望内在动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身边的人足够的外部动机。

:那现在怎么才能缓和我和他们的关系呢?

:我们常说“升米恩,斗米仇”,当你给了一个人过多的东西,对方无以为报时,对方会产生深深的内疚,为了缓解这种内疚,他们会找出种种理由来贬低你,或找出种种借口来证明,你对他的付出的合理性。这样无论你怎么做,对方都不会满意。嫉妒是人的一种天性,你发财了,身边的人有酸溜溜的感觉,这是常态,渐渐地会好起来,或者说习惯了。如果一个人像秋天的蚊子一样,一直紧盯着你,不依不饶,你可能要考虑一下这样的人是不是真正的朋友?如果不是,得罪也就得罪了。

:我明白了,谢谢!

上一篇:总是抱怨,总有抱怨 下一篇:贾静雯:这次爱得很“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