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更需严谨

时间:2022-08-01 01:19:50

1 问题提出

题目1 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f(x)=

-2x+b2x+1+a是奇函数,求a,b的值.

文[1]给出了如下的解答.

方法1:因为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所以f(0)=0,f(-1)=-f(1),即b-12+a=0,b-121+a=-b-24+a,联立两式解得b=1,a=2.

方法2:因为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所以f(0)=0,即b-12+a=0,所以b=1.从而f(x)=1-2x2x+1+a.又f(-x)=-f(x),得1-2-x2-x+1+a=-1-2x2x+1+a,整理得(2-a)(1-2x)=0,这个等式对一切x∈R成立,

所以有2-a=0,即a=2.

评析 文[1]指出方法1直接利用f(0)=0,f(-1)=-f(1),得到方程组来进行求解,简化了计算.但笔者认为,方法1看似简洁,实际上极不严谨.

2 错误分析与纠正

从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当然能得到f(0)=0,f(-1)=-f(1),但反过来,若f(0)=0,f(-1)=-f(1),能得到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吗?显然不行.“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是“f(0)=0,f(-1)=-f(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若利用方法1求解,还没有结束,需要检验b=1,a=2时,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过程如下:

当b=1,a=2时,f(x)=-2x+12x+1+2.

因为f(x)+f(-x)=-2x+12x+1+2+-2-x+12-x+1+2=-2x+12x+1+2+-1+2x2+2x+1=0.

所以有f(-x)=-f(x).从而f(x)是奇函数.所以b=1,a=2.

至于方法2,同样也需要检验.

当然,题目1也可以采用定义法做,这样看似繁琐,却可以避免检验,也可锻炼解题者处理带字母的运算能力.具体过程如下:

因为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所以a≥0,且对于任意x∈R,都有f(-x)=-f(x),从而f(x)+f(-x)=-2x+b2x+1+a+-2-x+b2-x+1+a=0,整理得:(2b-a)22x+(2ab-4)2x+(2b-a)=0,对于任意的x∈R成立.所以2b-a=0

2ab-4=0,又因为a≥0,所以得b=1,a=2.

3 类似错误的延续

3.1 一次随堂听课中的问题

在一次推门听课中,上课教师这样评价了学生的解题过程.

题目2 已知f(x)=x3+ax2+3x-9,若f(x)在x=-3时取得极值,求a的值.

学生说,先求导f′(x)=3x2+2ax+3,因为f(x)在x=-3时取得极值,所以f′(-3)=0,即30+6a=0.从而得a=-5.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是:“很好,很简洁.”然后就继续处理另一个问题了.

评析 由于“f(x)在x=-3时取得极值”是“f′(-3)=0”充分不必要条件,因此上述解答,也未结束.还需要检验在x=-3左右的导数值是否异号.此题学生所犯的错误与文[1]中对题目1的解法错误的本质是相同的,但教师的评价,无疑会助长学生处理问题的不严谨.

3.2 教材中的一处商榷

教材[2],[3]中对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笔者认为就有不严谨之处.先摘录如下(为了方便说明,笔者给每个方程加了序号):

以经过椭圆两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设M(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为2c(c>0),那么焦点坐标F1,F2分别为(-c,0)和(c,0).又设M到F1,F2的距离的和为2a.

由椭圆的定义,椭圆就是集合P={M||MF1|+|MF2|=2a}.

因为|MF1|=(x+c)2+y2,|MF2|=(x-c)2+y2,

所以

(x+c)2+y2+(x-c)2+y2=2a. (1)

为化简这个方程,将左边的一个根式移到右边,得

(x+c)2+y2=2a-(x-c)2+y2,(2)

将这个方程两边平方,得

(x+c)2+y2=

4a2-4a(x-c)2+y2+(x-c)2+y2,(3)

整理得

a2-cx=a(x-c)2+y2, (4)

上式两边再平方,得

a4-2a2cx+c2x2=

a2x2-2a2cx+a2c2+a2y2, (5)

整理得

(a2-c2)x2+a2y2=a2(a2-c2),(6)

两边同除以a2(a2-c2),得

x2a2+y2a2-c2=1. (7)

之后,教材中通过引入字母b,就给出了椭圆方程的标准形式.

评析 事实上,这样的公式过程并没有结束.方程(7)与原方程(1)是否同解,并未给出解释.而在方程的变形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平方处理,这显然有可能破坏了方程的同解性.所以还需要进一步说明两次平方前后的方程是否同解.可作如下的补充:

先说明方程(4)与(5)是否同解.方程(5)同解于方程.

a2-cx=a(x-c)2+y2和a2-cx=-a(x-c)2+y2.

由方程(5)的同解方程(6)可知|x|≤a.又因为a>c>0,所以a2-cx>0,说明上式的第二个等式为矛盾等式.因此方程(4)与(5)同解.类似的,可以说明方程(2)与(3)也同解(本文从略).当然也可根据学情说明检验从略,但是绝不能一字不题,就过去了.否则会为学生在以后求解无理方程时,不验根导致错误,埋下错根.

4 关于错解的思考

从报刊杂志、教师的课堂评价到教材都出现了这些看似简洁,实则不严谨的错误.引起了笔者深入的思考.

41 错误的原因

首先是对答案的急功近利的追逐.题目1与题目2的错解中,结果是正确的,但这也只是碰巧.若将题目1改为“若f(x)=lg(2x1+x+a)(a∈R)是奇函数,求a的值.”或“已知函数f(x)=-2x+b2x+1+a是奇函数,求a+b的值”.若按题目1的错解处理方法,改后的第一个题目就只能得到一个错解,而后一个题目又会出现增解.若将题目2改为“已知函数f(x)=x3+ax2+bx+a2在x=1时有极值10,求a的值”,若按照处理题目2时,那位教师和他的学生们采用的方法,就会导致增解,产生错误.对答案的一味追逐,无疑助长解题者偶尔做“对”的欣喜,结果对了就行,恕不知,错误就掩盖在正确的结果中,下次按同样的方法去解,答案正确与否,就很难说了.

其次是对相关数学知识的不求甚解,乃至一知半解.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数学教师带着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误解,如何能教好学生.题目1与题目2错解的实质是一样的,即在推理的过程中,把上条件是下条件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误认为是充要条件了.

最后是严谨性和可接受性的矛盾.编写教材的专家学者当然知道,给学生展现的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是欠严谨的,可能是出于对学生可接受性的考虑.但笔者认为,即便如此,也应注明“检验从略”.

4.2 类似错误的纠正策略

第一,要有数学学科意识.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数学要求步步有据,这才能保证结果是正确的,无容置疑的.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只有具有这种数学学科的理性精神,才可能学到真数学,而不是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

第二,要理解真数学.解题时,理解每一个相关概念,原理.用正确的方法和原理来指导解题才是学到了真数学.当然这里不是反对猜想、特殊化等解题方法,但是非理性必须得给出理性的解释.

第三,要积累一些错误解法的反例,通过反例教学增强学生的“免疫力”.正例的作用很重要,反例的作用有时会更为有效,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一些错误的解法,往往具有较好的效果.

有时,看似简洁的解法,却掩盖了严重的逻辑漏洞.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征,我们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必须步步有据,绝不能含含糊糊过去.

参考文献

[1] 刘祥.基本初等函数(I)[J].数学通讯,2013,(1-2)(上):86-87.

[2] 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 刘邵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1)[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仝建,男,1980年生,安徽灵璧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一篇:量变质未变 创新重基础 下一篇:高考线性规划“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