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傩生态艺术符号的探研

时间:2022-08-01 12:28:37

赣傩生态艺术符号的探研

摘 要:赣傩文化资源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古代艺人的传承创造,已名扬四海。其衍生出来的生态艺术符号,视觉形象稚拙纯朴、意蕴深远、独具特色,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从赣傩生态艺术符号的造型艺术、色彩艺术等视角对其进行探研,以此,体认赣傩视觉形象的形态趣旨和精神图景。

关键词:赣傩;艺术符号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67-02

“傩”是远古时期原始宗教的产物,以驱鬼纳吉、祈福免灾为目的,据江西南丰县西溪乡余氏族谱《金砂余氏族谱·傩神辨记》记载:“汉代吴芮将军封军山王者,昔常从陈平讨贼,驻扎军山,对丰人语曰:‘此地不数十年,必有刀兵,盖由军峰耸峙,煞气所钟,凡尔乡民一带介在山辄,必须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周礼·夏官》也曾记载,“方相氏掌傩神,熊皮四目,执戈扬盾,皆所以除疫”。可见“傩”的原始之用即为“靖妖驱疫”。

赣傩是中国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傩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经数千年的传承积淀,具有中国傩的共同特性,同时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又具备了自身的鲜明特征,赣傩以其历史悠久、形态质朴、品类丰富,自成体系而享誉四海,被称为研究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赣傩的品类丰富,在中国的傩文化中屈指可数,按傩的形式来分,可分为“开口傩”、“闭口傩”,“文傩”、“武傩”;按形态来分,可分为傩祭、傩艺。在南丰、上栗、萍乡、万载、婺源等地仍遗存有原始质朴的傩戏、傩舞、傩面、傩庙等,形成了独具赣鄱特色的赣傩文化群。正因为此,2006年5月20日,江西南丰跳傩、萍乡湘东傩面具、婺源傩舞、乐安傩舞,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丰县和上栗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赣傩文化作为中国傩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中国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以其艺术特色鲜明、意蕴深远等特征,为世人所瞩目,赣傩文化中衍生出的视觉艺术符号,是其艺术形态中的核心之一,对其挖掘、提炼、研究,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

一、赣傩生态艺术符号的造型艺术

傩是远古先民与神灵对话的媒介,远古先民在强烈生存欲望的驱动下借以原始巫傩行为试图征服自然、超越自然,已获得和谐如意的生存空间,于是诞生了灿烂的巫傩文明。随着岁月的变迁,傩由原始的驱邪逐疫时期,逐渐演变为酬神纳吉,世俗娱人时期,由单一的驱邪逐疫,逐渐向多元的世俗娱人方向嬗变。从艺术形态角度看,单纯的巫傩形态逐渐向多元的舞蹈、戏剧等艺术形态流变,期间不断汲取佛教、儒家、道家之精华,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傩文化形态。赣傩面具是赣傩文化的精髓所在,是赣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焦点所在,赣傩面具中的生态艺术符号历经几千年的积淀,所特有的造型观念、艺术表现形式及其透露出的浓郁的本土艺术气质,映射出赣鄱大地人们特有的审美意象和精神图景,极具艺术魅力和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

赣傩面具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体,实用性体现在赣傩面具的本质意图:驱邪避鬼,酬神纳吉;艺术性指的是为使本质意图得以实现,对其进行的目的性明确的艺术化处理,以期符合创作者的精神意图和审美情趣。赣傩面具的创作者通常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体现赣傩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具象实体为艺术处理的基础,在二维三维的视角加强其艺术质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美感。赣傩面具艺术符号的提炼变形主要依据赣傩的角色,通过对五官形态造型上的艺术处理,借以诠释赣傩角色的威武、霸气、凶悍、勇猛、委婉、温柔、友善等性格气质,如赣傩面具中獠牙、双角、暴眼等的艺术处理,可以彰显人物角色的霸气、威猛的性格特征。赣傩面具的形态构图具有较强的视觉流程,主次分明且简繁得当,同时构图上主要采用均衡的构图手法,符合中国传统的美学原理。创作者在面具艺术元素的构成中力求稳中求变,以期增强面具元素构成的丰富感,面具的左右两边进行对比处理,左笑右哭、左静右动、左亮右暗等手法的形象塑造,极大丰富了面具的艺术效果。赣傩面具所特有的原始宗教特色,赋予了艺术形态原始朴拙、神秘悠远、深沉粗放等艺术气质,体现出江西特有的传统艺术情感和艺人们特有的智慧与技艺,映射出华夏民族民间艺术基因的密码,赣傩面具是人与神理想化的综合像貌,是人与神沟通交流的实体符号,基于此,赣傩面具有独特的实用使命,艺人们将先民们对神灵的崇拜与对鬼魂的憎恨,通过艺术的手段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赣傩面具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

二、赣傩生态艺术符号的色彩艺术

赣傩生态艺术符号色彩体系创作观念的形成与演变,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互融合,必然与偶然相互作用的结合体。色彩体系作为赣傩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规律。其艺术规律的形成受到环境、人文、历史、民俗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于艺人们的主观精神意象,是艺人们的将抽象的精神图景转化为具象的物化实体。

赣傩生态艺术符号色彩体系的形成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如早期的赣傩面具的色彩运用不成体系,缺乏考究,只是雕刻对象的本质颜色,也就是说早期的面具色彩运用是感性的、稚嫩的。随着人们艺术观念的加强和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色彩的运用逐渐具有了丰富的色彩象征意象等特点,其色彩体系逐渐形成和成熟。赣傩生态艺术符号色彩体系的艺术规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色彩运用纯度较高,对比强烈刺激,多用民间惯用的隔离调和法搭配色彩,本土气息浓郁,具有较强的民间色彩意味;第二,色彩情感与赣傩角色巧妙对接。民间百姓对于色彩的情感经过长时间的生活积累,形成了一套共识的色彩情感倾向,如热情的红、冷峻的青、神秘的紫等等,色彩对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绝不是停留在装饰的意味,而是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视觉情感,民间艺人们利用色彩的情感差异表现赣傩角色的性格差异,比如红色系,红色系是赣傩面具中常用的色系,视觉联想血液、烈火,视觉情感忠勇、正直、热烈,同时红色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红色系与夸张图形符号的巧妙结合,彰显了赣傩酬神驱魔的作用,以上关、下关、颜良、雷公等为代表;黄色系,其用材料为雄黄药,雄黄药可解毒去疾,故黄色寓意镇妖辟邪,另古时皇帝着黄衣,黄色又有了权贵、功德之意。用黄色系装扮的赣傩,表现人物的崇高、博大、沉稳的性格特征。红黄两色是赣傩文化中的主色系,在赣傩面具、赣傩衣物及赣傩场所中多见。红与黄的色彩搭配,醒目而和谐,体现了赣鄱艺人们的色彩审美情趣和其自身的精神图景;黑色系,以包公、小鬼、判官、雷公、灶王、四大天将等为代表,黑色是夜晚的颜色,深沉、恐惧。配合赣傩图形符号的夸张神态造型,将其恐惧、震慑等意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赣傩面具对于色彩情感与赣傩角色的对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规律,一般来说,赣傩面具单一色系,其视觉感受为面目狰狞,彩色系,视觉语言及寓意丰富,赣傩面具的着色差异,象征着角色的不同性格气质,彰显着特定的精神世界、善恶情仇,同时也表达着民间百姓避难求福的良好愿望;第三,色彩搭配和谐,具有较强的艺术美感。赣傩用色多高纯度用色,但和谐美观,其色彩搭配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色彩面积的主次关系上处理得当,透露出独特的艺术气质和较强的艺术美感,彰显了独特的民间美术特色。

三、结语

在艺术设计领域,民间本土艺术资源给予了丰厚的养料,将其与时俱进的应用于艺术设计的创作中,即可弘扬本土文化,又可增添作品的本土文化意味和标识地域文化特色,使其更具识别性。赣傩文化资源历史久远、形态质朴、色彩饱满、内涵深厚,根植于土地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表达了民间百姓向往美好生活和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体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心境。赣傩文化资源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其艺术符号的造型艺术与色彩艺术逐渐由感性到理性、单一到丰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具有较强的艺术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当前由于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中国的设计思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受其影响作品优劣的评价标准片面的趋向于“洋汁洋味”,将中国传统文化放置一边,作品空洞缺乏深度。基于此,我们学习西方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应扎根土壤,深度挖掘本土民间特有艺术符号的价值,凸显地域文化的意蕴,赋予艺术设计创作全新的生命。

基金项目:2011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赣傩生态艺术符号在地域性视觉设计景观中的应用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YG201110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2011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在江西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1ZD05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汪鸿.赣傩面具的艺术符号探微[J].装饰,2010,(02):133-134.

[2]沈海晖.赣傩文化的审美象征特性及其图形的视觉延展[J].江西科院学报,2011,(02):121-124.

[3]刘卷.赣傩艺术视觉审美特征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86-187.

[4]冯立.赣傩文化中的寓意艺术[J].文艺争鸣,2010,(12):110-112.

[5]宗恒.赣东南丰傩面具的几个艺术特征[J].创作评谭,2008,(03):48-50.

[6]徐敏,冯立.赣傩文化中的傩面具造型艺术[J].商场现代化,2010,(10):78.

[7]周曙华,梅小清.江西傩文化与面具工艺[J].美术大观,2008,(04):164-165.

[8]李健,李帆.赣傩的历史文化及审美特征研究[J].农业考古,2011,(04):150-152.

上一篇:宋代赣州七里镇窑兴盛原因探析 下一篇:诗画犹与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