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意愿及能力的调研与分析

时间:2022-08-01 12:06:14

大学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意愿及能力的调研与分析

【摘要】为深入了解大学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意愿及能力情况,提高大学生服务与老年人需求的匹配程度,特进行此次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老年人的印象较好,认为老年人应该受到尊重,愿意并且能够利用空闲时间为老年人提供出游、出行、购物、聊天、文娱等多种服务,且期望薪金与当前市场平均服务水平相当。

【关键词】大学生;老年人;服务;意愿;能力

1.引言

大学生作为一股新鲜而富有活力的社会力量,对养老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既可以满足老年服务需求,弥补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缺点,又可以为大学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缓解社会矛盾,实现大学生服务和城市老年人需求的双向对接。为深入了解大学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真实意愿及其能力状况,特组织此次调研活动,为俏夕阳老年服务社的业务类型的规划与决策提供依据。

2.问卷设计及样本描述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为济南在校大学生,考虑到样本的区域分布,我们分别从不同行政区域选择了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济南大学以及山东政法学院等高校的学生进行调研。共随机发放调研问卷400份,回收336份,有效份数265份,有效率78.87%。被调研大学生中,男生占36.98%,女生相对较多,占63.02%,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大学生年级多集中在大一大二这部分新生力量,占总受访人员的56.98%,大三大四应届学生也占据相当一部分力量,占24.15%,研究生相对较少。

3.大学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意愿及能力分析

3.1大学生对老年人的认识与了解

受访人员中,69.81%的大学生认为老年人应该受到尊重,21.89%的同学觉得没什么两样,但是也有少部分人认为老年人没法沟通。84.15%的同学认为与老年人相处的很好或者一般,13.2%的同学认为老年人嗦讨厌。总体来说,绝大部分的人认为老年人需要尊重并且能和老年人好好相处。同时,大学生们也能清楚地认识到子女不尽责、孤寡老人缺乏照料、养老金不能及时发放、生活乐趣不多、孤独,缺乏精神方面的照料、老人医药费太高等现代社会的养老问题。大学生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的了解,46.42%来自自己家中、亲戚朋友或邻居家中。此外,还有新闻媒体、与朋友聊天等方式。

3.2大学生期望自家老人的养老方式

对于自己家老人的养老方式,受访学生中,绝大部分(78.86%)希望他们居家养老或与子女同住养老,仅10.94%的大学生支持老人在养老机构养老;对于给老年人提供服务方面,81.88%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或者可以尝试给老年人提供服务。

3.3大学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期望薪金及可接受的连续工作时长

薪金方面,55.47%的大学生期望薪金在每小时10~20元,20.38%的大学生期望薪金在每小时20~30元,12.08%的大学生期望薪金在每小时30元以上。可见,大学生对于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期望薪金几乎与社会家政服务的平均薪资水平相当。至于大学生能接受的一次性连续工作的时长,55.09%大学生选择2~4小时,24.15%大学生选择2小时以下,16.23%大学生选择4~6小时,4.53%大学生选择6~8小时。54.34%的大学生依靠分发的广告获得招聘信息,其次是朋友介绍、学校宣传栏,然后是招聘网站等。

3.4大学生愿意并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类型及其服务时间

大学生多数愿意在寒暑假、周末等空闲时间为老年人服务,能够提供的服务也涉及多个方面(设置了多选题)。其中,大部分学生愿意陪同老人出游、出行、购物、聊天等(67.92%),25.66%的被调研者愿意并能够提供居家护理服务;而26.04%的大学生愿意并能够对老年人进行文娱服务,还有10.94%愿意提供其他服务。这充分表明二点:一是结合自己的专长与兴趣,大学生愿意并且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二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不少大学生具备多种专业技能。

4.研究结论

当代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老年人基本秉持尊敬的态度,表示愿意为老年人提供有偿服务,给老年人生活增添快乐。大学生愿意且能够利用空闲时间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且期望薪资不高。可见,大学生服务既可以满足老年服务需求,又可以为大学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缓解社会矛盾,实现大学生、城市老年人的“双赢”局面。

5.大学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建议

(1)针对需求开展上门服务。通过数据库资源,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及精神需求,搜索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进行匹配,从而开展一系列上门服务活动,包括聊天、读报、陪护等。

(2)扩大老年人交友圈,丰富老年生活。通过定期举办文艺演出,养生保健专题知识讲座,茶话会等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休闲、宽松愉快的交友环境,扩大其交友范围。

(3)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子女身份这一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安慰服务。针对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大学生应在服务时对老年人更加关爱,从而减少老年人因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和落寞感,使其感受到子女般的关心和照顾。

(3)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增进大学生对老年人的认识与了解。可在大学教育中开设有关老年服务的相关课程、或组织相关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等。老年人大多会出现语言、行动迟缓等现象,大学生面对这一群体需要耐心。

(4)借助网络平台加强老年人与大学生的沟通与联系。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完整的老年人需要数据库及大学生服务数据库,包括个人档案信息,便于快速查询,匹配。

参考文献:

[1]朱成英,汤伟强.社区志愿者参与医院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学管理,2013,(01):5657

[2]李华玲,陈文飞.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探讨[J].高教研究,2012,(17):56

[3]杨蓓蕾.构建面向生活质量的城市养老体系探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4):94100

基金项目:

本文系山东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编号201410445191)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试论校园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下一篇:试论学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