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规制度下会计信息的失真

时间:2022-08-01 11:38:18

浅谈法规制度下会计信息的失真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目前存在于诸个领域,形成的原因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本文主要从会计理论法规制度等本身的缺陷、激励和约束机制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防止信息失真并增强会计信息真实性、正确性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制度 会计信息 失真

人类的经济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反映这些经济活动实质内容的方法——会计,应当是系统的、统一的、公认的。否则不同主体的会计信息就失去了比较判断的标准,会计信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具体的会计工作需要会计理论的指导。会计理论应当适应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发展的需要,才能使会计信息客观、及时、全面反映新的经济活动,满足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目前的会计基本理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经营方式和手段呈现多样化,传统会计假设及有关会计原则已难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亟待改进。

一、会计理论与客观实际脱离

会计理论与客观实际存在矛盾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会计学科属性上。会计学的属性有理论属性和方法属性两方面。从会计学的理论属性看,其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一门社会科学;从会计学的方法属性看,则是一门以严密的数学逻辑关系为计量原理的精算科学。如果将会计学的理论属性和方法属性结合起来看,会发现两者存在矛盾。会计核算中数据计算都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而某些支持数据的数字来源,却往往是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的货币化,经历了一系列估计和判断过程,这就使得部分数据的产生不是依赖于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而是来自于主观世界的意识和经验判断,使得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结果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产生合法会计失真。

另一方面表现在会计计量上。首先是计量单位问题,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假设,但货币计量本身具有局限性,这一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而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所描述的会计成果和经营业绩就会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告中许多数据都是通过合计、汇总而来,是若干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汇总、抵销所形成的,种汇总抵销也不可避免地掩盖了某些矛盾与问题;当前有不少尚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再就是计量属性问题。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是历史成本计价法,而使用者的决策都是希望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面向未来的信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信息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决策对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二是会计理论研究水平未能跟上时代步伐。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管理的需要面产生和发展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会计活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会计的目的是为了对会计主体的现状和发展能力提供财务资料,以便经营者和投资者作出合理决策,同时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会计信息。

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完善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的,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制定人员的知识水平对准则制度的公允性,是否具有较长远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制度经济学认为,组织中的个体有各自的利益,每个个体都将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个体不可能无限地扩大自身利益,因为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在于对组织中的其他个体的利益影响最小。这种由于不同个体寻求利益最大化导致产生的个体的最优行为解的集合就是规则,规则的集合形成制度。由此可见,准则、制度的形成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就会出现偏向性,如果一项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会有歧义产生,必然产生操作的不确定性。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加上人们在制定这些准则、制度的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掺杂进一些个人主观判断,使得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这些规范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从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看,会计信息是建立在稳健性原则基础上的。稳健性原则的运用,能使会计提供反映经济风险的信息有利于企业做出准确经营决策,保证企业资产完整性,增加企业营利能力。但也有其局限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都要求会计信息符合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采取稳健性原则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这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偏离实际。因为过度的谨慎会造成会计信息的歪曲,甚至造成人为地操纵会计计量。企业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采取稳健性原则确认的计量常会使企业会计报表的信息偏于保守二重要的重要性原则允许企业对不重要项目可以例外处理或灵活处理,但对于区分重要项目与非重要项目的标准,从质和量的方面都未能做出规定。如果企业将重要项目按不重要项目处理,势必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公允表达,使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偏离企业实际情况。从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原则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即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方法,要主观确认量和时间。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主观确认“量”的机会越来越多,如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摊销、金融资产、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等。所以,经济越发展,这种主观性确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会计确认除了要界定确认的量以外,还要界定确认的时间,即在什么时刻确认才能最恰当地反映经济业务肘企业的影响。这种时间确认的界定也会产生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另外,当前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与之相适应的会汁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活动、法律和金融环境的口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也会加大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

上一篇:论网络时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下一篇: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大学生学习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