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测大气压”实验的误差分析

时间:2022-08-01 10:48:44

“估测大气压”实验的误差分析

1 “估测大气压”实验中测量大气压的步骤

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图1)。

由于在前面讲授力的测量时,都应用了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相互平衡的知识(如测量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时,利用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可以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摩擦力的大小。然而测量大气压力时,却在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刚开始滑动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认为是此时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在操作时,由于是在活塞滑动的瞬间读数,活塞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这让很多学生感到困惑不解?

2 对实验进一步分析

取量程为5ml的小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总长度为4.10cm,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活塞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刚开始滑动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果是人能感觉到的刚刚滑动就读数,大约在5N左右,若将活塞明显拉动(到达0.6ml处),大约在10N左右。测量三次弹簧测力计示数均有较大的差异(9.2N、10.4N、10N)。若将活塞再拉开(到达1ml),并让活塞处于静止状态,示数大约在12.5N左右(12.5N、12.7N、12.5N)。若将活塞再拉开(到达3ml),并让活塞处于静止状态,示数与2ml时几乎相同。为什么刚刚拉动与拉动到0.6ml时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原来注射器的前端有一个细长的孔道,即使将活塞推到底部也无法将注射器内的空气全部排出。通过测量可知:这个小孔道的内径直径大约1mm,长大约1.2cm,那么当活塞还没有拉动时,这部分气体的压强大约为1.0×105Pa,体积大约0.009ml,刚刚拉动的瞬间,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减小,但活塞的受力面积瞬间最大为活塞的横截面积。所以内部气体对活塞会产生一个不可忽略的作用力,此时,只需要用较小的拉力就能够拉动活塞。但如果将活塞拉开一定的距离,内部气体体积增大到0.6ml,则压强减小得多,内部气体对活塞的压力也减小,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但此时,内部气体产生的压力还是存在的,并且影响着大气压力的测量,所以如果按照10N的拉力计算,大气压大约是0.8×105Pa,要比实际的大气压值小得多,又由于是在活塞刚刚拉动时测量,由于每位同学测量方式的不同,实验测量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能否改进实验从而减小差异呢?

因此产生误差的原因是:①注射器针端小孔内气体的无法排尽;②是人刚刚拉动活塞时,活塞处于不平衡状态,所以拉力的测量并不准确;③活塞和筒壁之间的摩擦不可忽略带来的偏差。

3 改进实验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想办法排除针端孔道内的空气,仅仅将活塞压到注射器的底部是无法排除这部分气体的,可以用液体来排除。如果我们首先在针筒内吸入一部分液体(不容易汽化的植物油),然后再将活塞推到针筒的底部,让孔道内保留植物油,那么,这部分空气就可以排出孔道,从而消除内部气体对活塞的作用。

②要尽量避开刚刚拉动时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读数,不仅拉力的大小偏差很大,对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误差也不可忽略。最好在活塞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来测量大气压力。

③减小摩擦这一步骤中,我们联系到第一步中用液体排气的方法,用植物油(食用大豆油)取代油,拔掉橡皮帽测量匀速滑动时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力从0.8N降低到0.2N,大大减小的摩擦,可谓一举两得。

4 改进后的实验结果

用大豆油代替油,并用大豆油排出孔道内的气体之后,再次测量大气压力,发现:无论是让活塞拉开到0.6ml还是2ml或3ml,当活塞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几乎相等都在12.5N左右。若将活塞做缓慢移动(近似匀速直线运动)也大约在12.5N左右。于是让活塞拉开到某一位置后,让它处于静止状态,测量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计算出大气压强大约是:

比较接近大气压的实际的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物理教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点 下一篇:巧用酒瓶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