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借助”葡萄牙保卫海疆

时间:2022-08-01 10:31:28

明朝“借助”葡萄牙保卫海疆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地大物博的中国自然成为他们的目标。不过,葡萄牙的中国之行似乎不是那么顺利。正德十六年(1521),明朝水师在广东海道副使汪鋐的指挥下将盘踞广东屯门岛的葡萄牙人几乎全歼(仅余少量人逃回马六甲)。次年,葡萄牙国王派遣训练有素的远征军300余人,分乘五艘巨舰前来报复,在新会西草湾与明军发生遭遇,明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仍然大获全胜。葡萄牙见在广东打不开局面,转而北上进犯福建、浙江,但同样没有任何收获。嘉靖二十七年(1548),葡萄牙经过精心准备,卷土重来,大规模进犯福建漳州,不过,结果仍然很悲催,竟然被明朝小小的海道副使柯乔击溃。

但是,在战况如此“一边倒”的情况下,明政府竟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把澳门租借给葡萄牙(即所谓的葡萄牙攫取了澳门居住权)。明政府为何要这样做?难道仅仅是葡萄牙对地方官进行了贿赂,或是明政府看重了中西商业利益,抑或葡萄牙的执着感动了一向以“怀柔”自我标榜的天朝上国?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实际上,这是明政府在新形势下主动做出的战略调整。通过把澳门租借给葡萄牙,明政府希望葡萄牙成为其维护南部海疆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

明朝后期,东南沿海的海盗很猖獗,令地方政府很无奈。不过,受地方利益和自身实力的影响,地方政府也不愿冒过大的风险,不想付太大的代价,所以一直没有给海盗以有力的打击。中央政府虽有打击海盗的决心,但无奈路途遥远,常有鞭长莫及之感。而葡萄牙人本身所具有的勇敢、执着精神,以及刻意表现出的恭顺、谦卑态度,引起了明政府的注意和思考。于是,双方很快就达成了秘密的合作计划——共同打击海盗。对此,葡萄牙自然是求之不得,当然乐意效劳(毕竟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很想通过建立“功勋”来获取利益。嘉靖二十七年(1548),中葡组成联军进攻海盗林剪的老巢——双屿(浙江),彻底剿灭了这个令明政府伤心动脑的海盗集团。葡萄牙的出色表现很快就获得了好处,明政府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把澳门租给葡萄牙。这种实惠令葡萄牙倍受鼓舞。嘉靖四十三年(1564),粤东柘林兵变(土著士兵与海盗集团联合),叛兵包围了广州。总兵官俞大猷立即派人通知驻扎在澳门的葡萄牙军队,葡萄牙二话不说迅速出兵,联合明军很快就将叛军镇压了下去。事后,两广总督吴桂芳还向葡萄牙人颁发了奖状。此后,中葡的国际化合作保持了下去,一直到万历年间,两广总督刘尧诲还曾联络过葡萄牙夹击海盗林道乾。

当然了,使唤别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将澳门租给葡萄牙即体现了这点。对于明政府来说,出租澳门不仅仅是一种笼络,它更是一个借力。明政府通过与葡萄牙的合作,既可让葡萄牙放弃对东南沿海的骚扰,又能以较小代价打击猖狂的海盗,这当然有利于海疆的稳定。另外,把澳门租于葡萄牙,不但可以将澳门建成保卫广州的防线,而且还能以澳门为基地对外进行“防守反击”,联合出海打击其他敌对势力。

明朝后期,除本土海盗外,在东南沿海还出现了大批的日本浪人(早在明初就有活动),这些浪人与北边的蒙古构成了令明朝头痛不已的“南倭北虏”问题。后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吉利等国有组织的殖民扩张更是中国未曾遇到的新现象。明政府担心东西、新旧两股外来势力汇合起来,这将给国防造成巨大的压力。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当时的葡萄牙人与日本人已有了不少的勾结,特别是在葡萄牙人中竟然兴起了蓄养倭寇的风气,他们竞相招募大批来自日本的亡命之徒。这对中国绝对是一种可怕的威胁。时任两广总督张鸣冈上疏朝廷建议租借澳门给葡萄牙,也正是以“葡倭勾结”的可怕后果说服朝廷的,正如他所说的,“粤之有澳夷,犹疽之在背也;澳之有倭贼,犹虎之傅翼也”。明廷经过认真讨论,决定“驱倭留夷(葡萄牙)”,将澳门租于葡萄牙。如此以来,葡萄牙殖民者与日本海盗的勾结就走到了历史尽头。这不,就在当年,张鸣冈即命令葡萄牙全面驱逐日本人,还派海道副使俞安性负责监督执行。为了将“驱倭事业”进行到底,中葡还刻碑立誓,其中的第一条就是“禁蓄养倭奴”。

与此同时,针对西方殖民势力,明政府采取了“以夷(葡萄牙)制夷(其他殖民国家)”的策略。为了防止西方殖民者联合起来侵扰中国,更为了加深西方各国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明政府除了将澳门租借给葡萄牙外,还对西洋商船征收两种不同标准的关税(葡萄牙只有其他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西方殖民各国本来就有矛盾,经明政府这么一“挑拨”,矛盾就更深了,竞争也更激烈了。而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制约关系,有利于东南海疆的整体性稳定。以上这些足以说明明政府与葡萄牙形成了一种公开的“条约关系”。明政府为此也尽到了一定的义务。比如万历二十九年(1601),荷兰人与葡萄牙人为争夺澳门权益发生战争,葡萄牙马上向明政府求援,广东地方政府立即派遣水师增援。虽然最终并没有真正参战,但确实展现了两国间另类的“同盟关系”。此外,明政府对荷兰侵占台湾、澎湖始终采取不承认的态度,天启年间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将荷兰人击溃于厦门,后又逐出澎湖。这也可从侧面证明明政府对葡萄牙的态度。

明政府的海疆维稳政策,以较小的代价,既打击了国内海盗的嚣张气焰,又避免了西方各国的联合侵犯,还保持了东南海疆长时期的和平稳定。真可谓一箭三雕!正如《澳门纪略》一书中说的那样,“今海宇承平,诸蕃向化,以此为天朝守海门而固外圉,洵有道之隆也”。该书所言虽有过誉之嫌,但大体上符合实情。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十九中

上一篇:“四八烈士”黄齐生(连载9) 下一篇:征联欣赏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