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短板,谋发展

时间:2022-08-01 09:43:43

找短板,谋发展

德州纤检所于去年迁至鲁北质检中心。今年9月,棉花公检还未开始,办公楼窗明几净、实验室里井井有条。

与其他纤检所不同的是,在德州纤检所的办公楼后面,还有一个“小型加工厂”。原来,这就是国家棉花标准样品研制基地。在参观完现代的检验仪器和研制基地后,记者与德州市纤检所所长刘振峰聊了起来。

科技纤检看德州

刘振峰在就职前,是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德州分院院长,记者不由得问道: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和纤检工作有没有相通之处呢?

在刘振峰看来,这两项工作有很多相通之处,特检检锅炉、电梯、管道等等,纤检检棉麻丝毛化纤。二者都是用技术检验,也都有检验流程和检验规范,从质量控制和环节设置等等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特种检验并不是监检合一的,因为特种设备检验不是公证检验,所以它的管理权在市局。

关于监检合一,刘振峰有自己的理解:“好多人跟我聊天,说这个监检合一是不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了,我觉得不是,纤检工作重心在公检上,但本质确实在监督上。如果纤检机构本身在市场竞争的环境里,那么既检验又监督是不合适的,但公证检验与监督执法并不矛盾。棉花检验是由国家给各局所拨款,目的是通过公证检验实现监督执法,以及落脚到提高纤维质量上。所以这方面自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通过三个月的熟悉,刘振峰已了解了德州纤检所的优势。

首先是国家棉花标准样品的制作,HVI需要棉花样品来校对参数,以前我国需要从美国购买棉花标准样品,需要大量的外汇。因此,从1996年开始,中纤局将棉花校准样品的研发任务交给了德州市纤检所。2009年,德州所开始筹建棉花标准样品研制基地。2010年正式开工建设。如今,国产的棉花校准样品已开始批量生产。

其次,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棉花加工企业信息平台。这一平台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棉花加工申报企业高效化、流程化、电子化的管理,减轻了执法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最后,率先应用了RFD射频识别技术,这项技术最早应用时全国只有四五家实验室试点,提高了棉花公检的规范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单提高了效率,还提高了准确率。”刘振峰说。

不可否认,工作中还是有一些难题需要刘振峰去解决。他认为,目前的难点首先就是棉花种植面积越来越少,根据农业部门统计,现在棉花种植面积正在以每年25%的面积递减。

“现在老百姓种棉积极性太小了,以前土地没改良,技术也不发达,地里除了棉花什么都不长。土地改良后,农民能种玉米就不愿意种棉花了。”刘振峰很是忧虑。

除此之外,混等混级的情况也颇为棘手。因为中美国情差异很大,美国的农场主使用统一的种子机械化生产,所以棉花的一致性好。而我们国内往往同村邻居使用的棉种都不尽相同,棉花企业收棉后很难再区分,造成了混等混级现象的产生。

从德州纤检所自身而言,问题在于“偏科”严重,基本以棉花检验为主,检验内容显得较为单一。

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

“都说要谋发展,谋发展怎么谋呢?就是要找短板,把短板补上,做到可持续发展。”刘振峰笑着对记者说。

针对目前棉花种植的严峻形势,刘振峰考虑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首先,继续把棉花标准样品研发生产工作作为最重要工作来抓。“这样既完成自己的使命,也让中纤局放心。现在棉花标准样品需要从美国进口,太贵了,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推进棉花标准样品的国产化。”刘振峰解释道。

其次,重视纺织品检验。在没有搬迁新址以前,实验室苦于没有位置安放纺织品检验仪器。乔迁后,德州所专门投入100多万元资金用于购置纺织品检测仪器,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纺织品检测方面的工作提上了日程。

说到这里,刘振峰顿了顿:“有一个情况,也是我到所里之后才掌握的。”他上任之后,在调研中发现,德州有一个乡镇与河北省清河县隔河相望。受清河羊绒产业带动,这个乡镇有1000多家羊绒企业,产业聚集已形成了几十年。

“只有山羊才有绒,绵羊没有绒,绵羊毛再细那也叫羊毛。”刘振峰解释道,“但是河北省已出台了一个绵羊绒的地方标准,符合这一标准的,可以叫做绵羊绒。”同样的产品,在山东叫做羊毛,在河北叫做绵羊绒。因为这个乡镇的羊大多是绵羊,所以羊绒企业都把产品送到河北去加工。

思考之后,刘振峰也希望建立一个山东省地方标准。这个项目今年已经在山东省质监局立项,启动了山东省绵羊绒标准的研究。这项研究可以作为一项科技成果,也是一个山东省的地方标准。

“以前把羊毛叫做绵羊绒那叫造假,但是我想通过地方标准的形式在山东叫它绵羊绒,有了标准之后,就不算作假了。”刘振峰道。

刘振峰表示,德州纤检所会尽快完成这个标准的制定,并通过这个标准积极扶植这一产业。记者了解到,为发展经济,当地政府这些年也为这一产业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羊绒协会。当山东省绵羊绒地方标准建立后,这1000多家羊绒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会更加方便快捷。

最后,就是进口棉的检验工作。德州也是一个用棉大市,然而由于制度的限制,德州市的用棉企业只能去滨州、青岛等地检验进口棉。刘振峰的下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希望能够得到检验进口棉的资格。这样,德州当地的企业也就不用跑去外地检验进口棉,这将给当地用棉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

“一样的棉花,我们检进口棉应该是没问题的。”刘振峰经过调研后,对德州所的检验能力非常自信。

归根结底,刘振峰要打破德州所以前只依靠棉花公检的现状,通过多条腿走路,积极发挥纤检机构的作用,促进德州纤检所的工作开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上一篇:解读保暖内衣 下一篇:ERP:使纺织服装业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