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影评人有文化

时间:2022-08-01 06:41:49

就怕影评人有文化

跟考据式的影迷对话,感觉就像北京的雾霾天一样,你无法指责到底是取暖、开车、工厂还是地理原因造成了这么伸手不见五指的状况,你只能接受一种现实,北京就是这样的,王家卫也只能是这样的。

在微博上对《一代宗师》吐了个槽,认为有宗师水军参与口碑营销,为此与墨镜粉交战了两天,遂受邀参加搜狐影评人辩论会,作为反方代表之一,正面领教了正方墨镜粉的厉害。

比如说,他们一方面承认这是一部半成品电影,另一方面又认为,对于王家卫来说,“残本”也是有价值的,所谓大成若缺,因为他对功夫精益求精拍了很多年,导演版剪了4个小时,最后因为市场原因只能上2小时版。墨镜粉最后问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对王家卫这样的导演更加宽容一些呢?” 在这样充满深情的提问下,我等反方只得讪讪而笑,若再咄咄而辩,倒显得我们没有情谊了。

再比如说,他们对情节上的疑问一律回答以“画面中都交代了”,其中一位技术派反复提醒我们,注意功夫与大地的关系,注意灯光、某个镜头和某个镜头的前后呼应,注意叶问的背影从切到肩膀,到整个背影的露出,代表导演的什么什么用意,黑与白,甚至片头反白的拓片意味代表着对民国武林的还原,等等等等。跟这种考据式的影迷对话,感觉就像北京的雾霾天一样,你无法指责到底是取暖、开车、工厂还是地理原因造成了这么伸手不见五指的状况,你只能接受一种现实,北京就是这样的,王家卫也只能是这样的。

会后我表示立即收回之前的宗师水军说,我相信了,王家卫确实有一帮铁粉,死心塌地地喜欢墨镜男。这些铁粉都带有一些很特别的气息,我怀疑他们类似于《黑衣人》里的外星智慧生物,非常高级,非常特别,对电影的需求有别于人类。

爱书到极致的人可以叫书虫,爱电影到极致的人,是不是可以叫影虫呢?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拿着高倍放大镜,在图书与图书中、电影与电影中穿行,一部书、一部电影就是他们旅行的一个世界,只要这个世界的气息是他们热爱的气息,沿途看到的一沙一石都足以让他们发出赞美的声音,不必在乎这个世界的逻辑是否成立。这种对于局部的热爱使他们不屑于去考虑整体的和谐。我想,假如一只蚂蚁在一片草地中旅行,它满眼看到的也必然是绿树成荫,美不胜收,即便隔壁就是一块垃圾填埋场,它也会毫不在乎。

于是乎,这场影评人辩论会实则变成了蚂蚁和大象的对话会,尽管大象屡次亮剑试图发出攻击,无奈蚂蚁只用一招,就抵挡了大象的所有攻势—不断举起它们眼中的小小宝石,说“多么美,多么好,你们怎么看不见啊”。

在旁观战的张朝阳最后终于按耐不住抢过话筒,“圈内人和导演往往容易对电影的专业技巧津津乐道,但其实往往忘记了关心观众最朴实的情绪”。这是一句大实话,也是一个观众的朴素立场。可惜,这次辩论会其实并非一场纯粹的观众立场的影评人辩论会,确切说来,这是一场墨镜粉和影评人的对话会,在类似对情人的辩护与抒情面前,影评人们再多意见也束手无策了。走出辩论室时,我听到有人深深叹了口气:真有这样看电影的啊?

我的推荐

《唐顿庄园》:喜欢《一代宗师》民国范儿的人, 不如看看这部英国电视剧,没给自己加什么范儿的标签,但是一百年前的英国范儿该有的都有了。

上一篇:王家卫的得与失 下一篇:时尚 艺术 双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