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01 04:59:46

例谈《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摘要】《长方体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长方形以及长方形面积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实物和演示,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实际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长方体的铁丝框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物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铺垫孕伏

1.1 由平面图形引入立体图形。

课件展示:

教师:同学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引导学生说出各图的名称)

教师: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屏幕展示:平面图形)

1.2 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我们再来看一组图形。

(课件演示:在商店中摆放的物体,墨水瓶盒、牙膏盒、肥皂盒、奶粉筒、魔方玩具等)

教师:这些图形和前面的图形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立体的。)

教师: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个立体图形——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1.3 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实物。

[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让学生对以前平面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为将来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再用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立体图形表象,并得出立体图形概念,从而揭示出课题,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实物,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建立学生对长方体的初步感知。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动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新知探究

2.1 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①面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由面围成的)教师板书:面

(演示:将长方体实物模型展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并用手摸长方体的面。)

这就是长方体的面,请你们拿起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你有什么感觉?(光滑的或平平的)

②棱的认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感觉?(割手的感觉)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③顶点的认识:

师:再继续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我们把在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过程应由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本环节以让学生摸、看、量等多种形式分别感知长方体,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2)深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①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面的特征。

教师谈话: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要从它的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研究,请同学们拿着长方体,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6个)(板书:6个)

教师:每个面是什么形状?(讨论)

通过讨论、观察、交流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各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对面是正方形)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长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呢?

请看屏幕:(课件演示长方体面的特征:上下、左右、前后面重叠的动画)

教师:看了刚才的演示,你发现发什么?(相对的面相等)并板书。

②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棱的特征。

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演示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研究棱的特征,棱的特征要根据它的条数和长短去研究。

请同学们拿着长方体,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数出长方体有12条棱)(板书:12条)

教师:哪些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概括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③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顶点的特征。

教师:研究顶点,要从个数进行研究。

通过课件演示或实物观察:得出长方体有8个顶点。(板书:8个)

④简要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观察以及观看课件视频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2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的铁丝框架:

教师:谁能在这个长方体中指出长度相等的三组棱?(学生指长度相等的棱)

教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不相等)它们和这三组棱有什么关系?(它们各代表这三组棱中的其中一条棱)

请你们的自己的长方体上找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学生找出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观看视频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学生互指长、宽、高。

教师说明: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发生改变后,长方体的长、宽、高也要发生改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 课堂小结(课件演示小结内容)

2.4 导入生活,活学活用。

举出生活中长方体实例,并指出相应长、宽、高及面、棱、点,以深化学生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如:、教室、玻璃、讲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服务于生活。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数学带到生活中和学生有数学的意识。]

3.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目:教材23页练习五的第2、3题。

4.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教学设想: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从而主动、自主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数学的学习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

上一篇:史玉柱:告别江湖 下一篇:警惕工资增长过快引起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