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分析”课堂教学问题商榷

时间:2022-08-01 02:56:14

“资产负债表分析”课堂教学问题商榷

[摘要] “资产负债表分析”是高职“会计报表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学资源、学生基础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该部分教学内容存在若干难点。为取得抛砖引玉之效,笔者通过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从教学重点的确定与讲解及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化解难点的单方见解,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部分教学片断诚示商榷。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重点;难点;措施

[作者简介] 莫春兰,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C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8-0174-04

由于“会计报表分析”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理论体系不成熟、内容变化快等特点,对于理论功底薄弱且又欠缺实践经验的高职学生来说,该课程的总体教学难度较大。化解教学难点是高职“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不能回避的首要问题。为求得抛砖引玉之效,本文试以高职“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中“资产负债表分析”一章的有关课堂教学问题与同行商榷。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在“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中不可或缺

1.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中的头号报表。从本质上说,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都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的内容是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股东权益增减变动情况的详细说明,现金流量表的内容主要是解释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减变动的原因。从会计核算上看,除了少数业务只影响利润表外,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几乎涵盖了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所得税核算方法的改变,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会计理念,使资产负债表真正成了名符其实的头号报表。因此,在“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中“资产负债表分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2.资产负债表反映的财务信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资产负债表是各种会计报表数据之间内在联系的主要结点。以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为核心,可有效地对会计报表项目数据的变动关系展开分析,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及变动原因,评价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评价企业会计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并修正资产负债表的数据等。通过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可获得丰富的财务信息。

3.资产负债表分析具体运用了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常用的会计报表分析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贯穿“会计报表分析”课程的始终,可以说,“资产负债表分析”章节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对后续章节的教学有直接的影响。

二、“资产负债表分析”的课堂教学存在若干难点

1.资产负债表分析涉及广博的理论知识。资产负债表又称财务状况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状况,是对企业一定期间内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资产负债表分析又称财务状况分析,主要是运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各项财务指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和评价,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和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促进企业加强资金循环,保证企业经营的顺利发展。换言之,财务状况分析,就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规模、结构及其变动情况为基本内容,以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经营风险及资金的成本、财务风险等方面的变化及对未来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会计核算的结果作出分析评价。分析中需要综合利用宏观经济信息、行业知识、市场信息、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特点、会计报表项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涉及的理论知识广博。

2.会计报表项目数据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之间的数据存在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实施会计报表分析,就要充分利用四大主表之间的数据关系,以会计报表项目的变动为主要观察点,通过比较分析相关会计报表项目数据的变动情况,从技术层面分析会计报表数据之间、会计报表数据和附注数据之间、附注数据内部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好坏作出评价。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应该是比较式的,通过比较式会计报表,很容易计算出报表项目的变动情况。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应以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为核心展开,并通过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来解释,这要求分析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并深谙报表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较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3.资产负债表分析的课时较少。根据高职“会计报表分析”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在“资产负债表分析”一章中,要求学生掌握资产负债表的阅读与分析方法,并据此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合理评价。为达到此目标,学生不仅要从理论上理解丰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内容,还要在实践上掌握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策略和方法。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既要讲清资产负债表及相关项目的内涵、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步骤、重点项目的确定与分析方法、财务状况的评价依据、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方法等理论知识,又要采用具体的习题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用真实资料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使学生具备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资产负债表分析”的教学只有6个课时,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难度较大。

4.现行教材对资产负债表分析的框架还有待商榷。为帮助学生学习会计报表分析,现行教材一般都以某企业的会计报表为例进行分析评价,如在资产负债表分析中,先根据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编制出水平分析表、垂直分析表,然后通过数据和文字表述水平分析表、垂直分析表中显示的财务状况信息作出评价。但这些分析、评价通常是描述性的表层分析,对数据之间的关系缺少深入分析,对数据隐含的深层意义较少揭示,体现不出职业判断能力的应用和需求,也欠缺分析思路和框架上的指导。学生看清了数据却不明白数据隐含的意义,对数据不敏感,加上文字阐述上的不到位,通常觉得这些数据和文字枯燥无味从而缺少认真阅读的积极性,或认真读后仍不得要领,当更换报表让学生独立分析时,学生就会觉得不知从哪开始、又将要到哪里去。

三、“资产负债表分析”的课堂教学要抓住若干重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简明扼要的讲解和引导对于化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明确教学目标,把准课程主线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应找准教学重点,精讲理论、强调分析方法,并将复杂的问题进行有机的分解,按一定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格式化、程序化,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操作。本章应将以下几个环节作为教学重点:

1.讲解资产负债表及相关项目的内涵。首先以会计恒等式为切入点,讲解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格式;然后通过简要讲解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数据来源、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项目数据的影响及会计报表数据之间的关系;最后讲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局限性及分析资产负债表应注意的问题。

2.讲解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步骤。曾有人戏称:“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是“画鬼”的课程,由于谁也没见过鬼,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戏言不足信,但启示了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或教材编写者都应加强对会计报表分析方法、步骤的研究,钻研教学方法,使受教者思路明确、有章可循。

首先,讲解资产负债表的水平分析表和垂直分析表的编制方法和用途。通过编制、分析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可以从总体上概括了解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并抓住重点项目进一步分析其变动的原因及其变动的可能影响。通过编制资产负债垂直分析表,可据以分析、评价企业资产结构、资本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变动的合理性,并分析、评价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适应程度。

其次,讲解阅读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步骤。初次阅读资产负债表,不知从何处看起,分析起来杂乱无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按照以下的分析步骤将复杂的资产报表分析进行格式化处理,对于初学报表分析的学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一是看资产总额是增加还是减少,判断企业潜在获利能力的变化情况;二是看资产总额变动的构成,进而分析明细项目的变化,判断其对资产的流动性、经营风险、盈利性的可能影响;三是看导致资产总额变动的资金来源的变动情况,进而评价企业财务风险、资金成本的变化;四是看资产结构变动与资金来源变动的相互作用,如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应关系、长期资产与长期资本的对应关系、货币资金与留存收益的对应关系、留存收益的变动与应收款的变动关系等,进而评价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五是抓住重点项目或关键项目,结合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进行分析,评价资产负债表项目变动的合理性与效率性。

3.讲解重点项目的确定与分析方法。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内涵已较为熟悉,且一般教材也进行了阐述、总结,教师不须花过多的时间重复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只须适当指导学生自学即可。但根据切身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启发学生如何确定重点项目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一般情况下,需重点分析的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负债表上的合计数;二是变动幅度大的项目;三是金额占总资产比重大的项目;四是审计重点或矛盾焦点;五是经营性项目或与特定的分析目的相关的项目等。

4.讲解财务状况的评价依据。财务状况的评价依据,与分析会计报表的基本步骤、重点项目的确定与分析方法共同构成了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基本框架。在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依据方面,现行教材没有指明。学生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已储备了相关知识,但如何应用还需教师给予点拨、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资产、资金的性质作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依据。概括地说,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依据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资产的流动性、经营风险、盈利能力不同;二是不同资金的偿还期限、财务风险、成本不同。教师可以表1、表2所示的归纳、总结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加深学生对财务状况评价依据的理解。

5.讲解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现行教材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分别从水平分析、垂直分析、重点项目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对如何由分到总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作出综合评价则显得不足。为了形成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教师有必要结合实例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根据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形式,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应结合水平分析表和垂直分析表,先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方向的变化分析人手,然后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括分析,最后给出评价结论并指出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四、“资产负债表分析”的课堂教学要有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会计报表分析的主要对象就是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会计报表的数据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勾稽关系,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已远落后于本课程的教学需要。课堂教学应有效使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辅助会计报表关联数据的分析,将抽象的报表分析问题具体化,使枯燥的报表分析内容生动化。如下“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图片所示的教学课件的使用,可有效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上一篇: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下一篇:教师创建个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