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2022-08-01 01:41:43

阅读指津

记叙文一般是写人记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来龙去脉,因此我们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统称为记叙文的六要素。阅读记叙文,只有抓住了这六要素,才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全文的基本内容。

对于记叙要素的交代,作者往往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既巧妙又明确。如写时间,可能会用“公鸡叫了”暗示天要亮了,用“太阳落山了”暗示晚上到了。有时在不影响表达效果的情况下,记叙文中的某个要素也可能省略。因此,我们在阅读记叙文时,应注意:关于时间,要注意捕捉表示时间的词语;关于地点,多指地名、处所名或具体方位等;关于人物,阅读时应找出文章中的所有人物,抓住主要人物,并注意分析主要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关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抓住事件 线索,逐一进行分析,明确所谓事情的起因,即“因何发生了这件事”,经过指“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果指“到最后阶段事情发展的最后状态”。

模拟训练

像鸡刨食一样活着

王伟林

第二次失业时,心里有些悲伤和凄惶,因为我突然有一种重重跌落的感觉。那时大地上的一切都已经活泛起来。不管怎么说,这里的一切植物都绿了。而我却在这绿色映照下又一次失去了饭碗。

那时为了再找一个饭碗,我几乎把这里跑遍了,我不想在家闲着靠妻子一人不足千元的工资养着,我必须重新找份职业养活这个家。整整有半个月时间吧,我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在这座刚成立不久的小城寻找合适我的职业外,我还把周边的一些农场也转遍了。其结果是一无所获。

在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时,母亲了解了我的苦楚。她一大早还没等我出门就把我堵在了门口。她说她很想跟我聊聊,说说话。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可是,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此时所遇到的困境,她想跟自己的儿子好好说说话了。

我跟母亲没在她的房子里说话,我们是出去说的。我们顺着公路往前走,渐渐来到了一片林带。

“你看,林娃,那些在林带里刨食吃的鸡。”母亲好像是不经意地对我说。我也随便瞥了一眼,几只半大的鸡正在林带里扒拉着,它们只是在野外刨食而已。母亲见我反应不大,又进一步说:“别小看这些鸡们在野外这样刨食,它们这样坚持刨下去,就不会饿死,至少能把肚子填饱。”我听了母亲的话,猛然心里一震,难道我还不如这些在野地里刨食的鸡吗?我再次往林带里看去,这些刨食的鸡正在聚精会神地扒拉着,它们仔细地寻觅着地上的每一粒草籽和小爬虫。它们的脑袋不时在地上的树叶间啄着。看来它们凭着努力找到了自己中意的食物。它们心里一定很畅快。看着它们欢快地找寻,看着它们与土地亲密地接吻,我真有些羡慕它们了。它们或许是感到我正用欣羡的眼光瞧它们吃食,有些不好意思,找一阵就抬起头看看我,我能感到它们此时的幸福和满足感。它们似乎在邀请我和它们一块找寻食物。从它们发出的轻微的咯咯叫声里,我能听到它们对我友好而害羞的呼唤。我此时也明白了母亲让我跟她一块儿出来走走的用意,她想让自己的儿子重新振作起来,像这些在林带里刨食的鸡一样活着。它们的幸福尽管是卑微的,可是,这样的幸福是可贵而真挚的,是任何虚伪都无可比拟的。

后来,我又重新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私人酒厂干活儿,洗酒瓶、贴标签、灌酒、包装,活儿虽然很脏也很紧张,也感到有些累,可是,一想到母亲对我说的像鸡刨食一样活着的话语时,我又多了一些气力和信心。我想,我能凭自己的本事在大地上刨出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一定能。

(选自《散文》2012年第6期,有删改)

1.仔细阅读文章,梳理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一大早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我”因失业而感到悲伤和凄惶。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2.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两句话中黑体词语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1)我也随便瞥了一眼,几只半大的鸡正在林带里扒拉着,它们只是在野外刨食而已。

(2)我再次往林带里看去。

3.文章第一段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4.文中的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那片林带?

5.文中的“我”从鸡刨食中受到启发,重新振作了起来。读完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上一篇:大嶝小嶝土土的海味儿 下一篇:小议现代建筑模板的安装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