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情况汇报

时间:2022-07-31 09:46:29

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情况汇报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年以来,围绕推进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我市把大力提高服务业集约、集聚发展摆上重要战略位置,科学抉择,提升资源要素和集聚水平,放大服务业集聚发展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实践证明,在资源能源日益紧张、用地约束不断加大的条件下,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既有利于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企业转型,也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还有利于推动产业集聚、提高集约发展水平,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做法

我市的基本做法有四个方面。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点空间放在主功能区。在主功能区共有花木大世界、钢材市场、天平市场、科技创业园、苏浙大市场、汽车城、科技园、港物流园等近1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取得了集约发展的效果。二是突出产业特色。充分利用各镇区区域资源优势,使集聚区建设凸显产业特色。在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集团的港区建立起全国唯一的船舶配件市场、现代物流集聚区。在如城依托花木产业的优势建立了花木交易集聚区。三是提升发展层次。在发展传统产业特色的同时,大胆创新,建立新兴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城(软件园)信息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达到106家。同时与世界500强企业百胜集团及国内知名企业东轮集团、浙大网新、神州数码等30多个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四是强化服务配套。各重点服务业集聚区都有专门管理服务机构,建立了公共信息平台。港物流集聚区加大招商力度,吸引第三方、第四方货代物流企业入驻。初步建立起功能完备的网络支撑和快速的信息通道。

二、初步成效

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虽然时间不长,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规模效应。“十一五”期间我市120个各类市场建设质态不断提升,呈现出露天交易向室内经营转变、临时摊位向固定网点转变、混合经营向专业特色转变、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良好格局。全市市场成交额每年以25%的速度不断攀升。

二是集聚效应。我市列入市级的4个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一季度四个集聚区新增入园企业133个,投入7.89亿元,完成税收3461万元。一季度花木交易集聚区成交额12.4亿元,预计花木交易集聚区年营业额突破50亿元,嘉信钢材市场超过50亿元。全市亿元以上市场由2005年的5个上升到25个。

三是扩张效应。圣名国际广场、船舶配件交易市场的建设投运成为港区新的商业中心。文峰大世界的落成为主城区商贸集聚区增添了新的亮点。苏浙商贸城、亿丰国际商城入驻企业不断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兴隆装饰城成为最大的装饰用品集散地,为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提供服务。驰名省内外的天平小商品市场,有如“小义乌”吸引着苏中、苏北客户前来经营。

四是特色效应。新兴的船舶配件市场反映出港区“中国船舶第一城”的产业服务配套延伸特色。“花木大世界”、下原树木市场彰显出“中国花木盆景之都”的特色。下原医疗器械专业市场带动医疗器械产业的迅猛发展。吴窑山羊市场及遍布各镇区的农副产品市场反映出我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特色。

五是孵化效应。科技园建立于2000年,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研发用房、生产用房、办公用房、成果展示厅、商贸洽谈室、网络中心等配套设施齐全。2010年被认定为部级科技孵化器。累计有146家企业进园孵化,65家企业孵化成熟出园,入孵企业累计有159个项目获得科技计划立项,年纳税近4600万元。科技城(软件园)以创建部级软件园和科技孵化园为目标,已与复旦、东南等知名高校建立了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引进创业创新人才15名和优秀信息技术人才18名。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专业化企业较少,比如物流企业相关的专业化、金融、保险并不发达。二是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与各集聚区需求配套的原则,信息化的建设仍需一个较长的周期。三是专业人才匮乏。

四、今后集聚区建设打算

1.认真落实创建工作。认真做好港物流集聚区和软件园集聚区的省级申报创建工作。

2.培育新的集聚区。一是打造中央商务集聚区。推动建设主城区4.8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建设,目前已达成开发意向。二是沿江人才和人力资源市场集聚区,地处港区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人力资源市场正在进行内部装修,1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10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园正在抓紧设计。三是汽车贸易集聚区。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积极打造汽车销售、售后服务、二手车交易、汽摩配件销售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汽车贸易集聚区。目前已有6家4S汽车销售公司进场经营。

五、建议

加快集聚区建设,做好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的申报工作。尽快出台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激励政策,明确县市可以同等享受。对市级集聚区的建设,要成熟一批,批准一批。

上一篇:法治企业创建活动工作意见 下一篇:企业平安创建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