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的学问

时间:2022-07-31 08:41:33

如何科学用药?药学专家告诫,只有对药疗有科学的认识,并注意正确的用药方法,才能达到好的疗效。

药物学专家指出,首先要明确,绝对不能把药物作为治疗疾病的唯一选择。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治疗所有的疾病,也不可能任何疾病都能完全靠药物来治疗,需要配合饮食、运动、心理调节来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许多药物的使用,只是减轻疾病的症状,真正根治疾病还需要自身抵抗疾病的免疫力的提高。因而,患者还需要有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营养的饮食、愉悦的精神生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否则将会降低药物疗效,增加不良反应。

服药时间有讲究

不同的药物选择不同的服用时间,其中大有学问,这与中医的“天人相应观”一脉相承。

滋补类药物如人参、蜂乳等,适宜在早晨空腹时或晚上临睡前服用。而消炎药物可在早晨加大剂量服1次,效果最好,因为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在每天清晨和上午关节疼痛较重。

催眠、腹泻、驱虫、避孕药、治皮肤过敏药,最好在临睡前半小时服用。而抗菌素类药物,由于排泄较快,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每隔6小时应服药1次。关于激素类药物最好在早饭后服用1次为好,因为在早晨6~9点之间,人体血液中的浓度最高。

降血压药物临睡前忌服用,最好1日3次,分别在早上7时,下午3时和晚上7时服用。而贫血患者补充的铁剂,最佳服用时间是晚上7点。

助消化药物宜在饭前10分钟服用,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充分与食物混合。而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应在饭后半小时服用。维生素类药物一般宜在两餐之间服用。

服药时间把握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吃药喝水学问大

有些药不能用热水送服

1、含酶或益生菌的药物

这些药物受热后会失去大部分的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如助消化药中的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淀粉酶、多酶片、乳酶生、酵母片等。

2、维生素类

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易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3、止咳糖浆类

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保护性“薄膜”,影响疗效。

有些药服后要多喝水

1、平喘药

茶碱或茶碱控释片、氨茶碱、胆茶碱、二羟基茶碱(喘定)等,由于其具有利尿作用,容易出现口干、多尿或心悸,要多喝白开水或橘汁。

2、利胆药

某些利胆药服后可能会引起腹泻,因此服用期间应尽量多喝水,以避免过度腹泻而脱水。

3、蛋白酶抑制剂

可形成尿道或肾结石,所以,为避免肾结石的发生,每日需饮水2000毫升以上。

4、双磷酸盐

阿仑磷酸钠、帕屈膦酸钠、氯屈膦酸钠在治疗高血钙症时,因致电解质紊乱和水丢失,故应注意补充体液,使每日的尿量达3000毫升以上。

5、抗痛风药

应用排尿酸药如硫氧唑酮、丙磺舒或别嘌醇的过程中,需增加饮水量,使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同时应碱化尿液,以防止泌尿道形成结石。

6、抗尿结石药

服用中成药排石汤,排石冲剂或西药优克龙后,都应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2500~3000毫升,促进结石排出。

7、电解质

口服补液盐,每袋加500~1000毫升凉开水后服下。

8、某些抗感染药

磺胺药主要由肾排泄,易发生尿路刺激和阻塞现象,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和尿闭。在服用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和复方新诺明后宜大量喝水,用尿液冲走结晶,有条件可加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萘替米星、阿米卡星)对肾的毒性大,宜多喝水以稀释并加快药物排泄。

责编:张宝盈E-mail:zhangby98@sina.com

上一篇:眼科疾病食疗方 下一篇:择时治疗:新兴的时间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