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8月8日

时间:2022-07-31 08:01:04

纯属巧合

你一定知道,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是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的历史性时刻。望着这一连串的“8”你也许会联想到,之所以定在这一天这一时刻开幕,大约也是为了图个吉利吧。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2001年7月13日,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紧接着的一件大事就是要确定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日期。按照国际惯例,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时间一般在7、8月份。国际奥委会在全面考虑各项国际赛事的日程安排后作出决定: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日期为2008年7月25日至8月10日。也就是说,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将在7月25日那天举行。这一天是星期五,按照奥运会的惯例,开幕式都在周末举行。但对北京的天气来说,这不是一个举办奥运会的好日子。

北京地处北纬40度左右,它的西面、北面和东北面群山环绕,东南面是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七下八上”是北京的主汛期,也就是说,北京的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这段日子里。而国际奥委会决定的7月25日到8月10日,正好处于主汛期内,是北京天气最复杂,最不利于举办奥运会的日子。

为了保证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和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北京奥组委向国际奥委会打了报告,申请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日期向后推迟三周,改为8月15日开幕。国际奥委会为此专门召开会议,最后决定推迟两周,改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这一让中国人一听就觉得很有特殊意味的时刻召开。显然,这纯属巧合而非刻意安排。

天有不测风云

2006年12月2日,第15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卡塔尔多哈举行,长达3个小时的开幕盛典极尽奢华,向世人展示了卡塔尔这片神秘的沙漠绿洲,再现了瑰丽奇异的亚洲文化。卡塔尔是个干旱的国家,全国年平均降雨量大约60毫米,然而,就在开幕式举行的时候,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雨却把多哈一年的雨水都给下完了。虽然,对水比油贵的卡塔尔来说,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但对多哈亚运会开幕式来说,这多少总带来了些许遗憾。

其实,多哈亚运会的组织者也查阅了几十年的气象资料,深信在亚运会举办期间,多哈几乎不可能发生降水。具体地说,降水的概率几乎是几十年一遇。但它偏偏就在那一天发生了,而且给开幕式带来了明显的影响。人们不禁担心,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到10点,北京会下雨吗?

北京市气象局的专家说,2008年8月8日那天,有一半的几率要下雨。事实上,2006年8月8日北京下了雨,而2007年8月8日北京没下雨。现在,谁也无法确定地说2008年的那一天,究竟会不会下雨。能说的恰恰是,在奥运会期间,包括高温、暴雨,甚至冰雹在内的恶劣天气出现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因为即使已经推迟了两周,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日期仍处在这个气候段之内。

奥运会的开幕式,历来引人注目,而打造一台很多年后还让世界津津乐道的开幕式,足所有奥运会承办者追求的梦想。难道就因为天有不测风云,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

消云减雨

为了确保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顺利进行,必须精确预报2008年8月8日那天,尤其是晚上8点到10点的每个时间段的天气变化情况,要精确到每一小时,每一分钟。为此,2006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由该气象卫星全面负责预报北京奥运期间的天气,特别是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等大型活动及重要赛事的天气变化情况。它将与其他气象卫星一起,结合多普勒雷达探测器,为北京奥运气象保障体系提供准确、及时的服务。它将为奥运期间精准预报每个场馆、每个时间段的天气情况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人们更关心的是,如果确认恶劣的天气即将来临,我们能否有所作为呢?为此,北京市气象局专门成立了一个“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它的任务就是在不利天气即将来临前及时采取“人工消云减雨”等有效措施,把暴雨、冰雹等恶劣天气拒之北京城外,切实起到为北京奥运保驾护航的作用。

什么是“人工消云减雨”呢?在某种程度上,它和你熟悉的“人工降雨”非常相似。如果气象预报说,有一降雨云层上自西向东随风而来,2-3小时后将在北京城上空降雨。此时,“人工影响天气”人员就在“上风”,也就是北京城以西约50公里的地方,用小火箭、高射炮等装备,向该云层发射大量名为“碘化银”的物质,以增加它的凝结核。你不是有厚厚的积雨云吗?你不是需要有足够多足够大的凝结核才能下雨吗?我为你提供凝结核,我帮你把雨降下来!等你走上50公里,飘到北京上空的时候,雨已经不下了。

另一种“消云减雨”的方法,是向有可能下雨的云层喷洒一些催化剂,减小积雨云中作为凝结核的小冰晶的体积,而不是增大,这样它就不会形成雨滴掉落到地而上了。5年多来,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停地穿梭于北京郊区的20多个人工消云减雨实验点,进行各种实战演练,目的就是要让经过北京上空的雨水提前降落或憋住不下,将恶劣天气阻挡于北京城外!

化解冰雹

2005年的6月2日这一天,天边全都是淡积云,慢慢的就凝成了比较强的云系。早晨5:05,一架“运五”起飞了。飞机穿过云层后,在云顶上部播撒了大量的硅藻土,2分钟后,原先跟咱们吃的菜花似的,呈一个一个鼓包的云层整体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5分钟后,它已经消散了。一场有可能降临北京的大雨因此消失了。这一实战演练的成功,使北京市“人丁影响天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极为兴奋、激动。

目前,他们已为北京城构筑了一张无形的天罗地网。届时,他们将对所有经过北京上空的降雨云层提前进行消解。他们更警惕的恶劣天气是冰雹,如果风云气象卫星预测到北京上空有出现冰雹天气的可能,他们将用高射炮向云层发送大量的碘化银等催化剂,让云层中形成大量的凝结核,使原本容易形成大冰雹的云层,由于突然出现大量的凝结核,而无法继续扩大已有冰雹的体积,最终不能形成能降落地面的冰雹。

为了以防万一,配备了飞机、小火箭、高射炮等先进设备的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已经设置了多道防线,实施层层阻击。力争使大雨化小雨,小雨变无雨;使冰雹大不了,降不下。他们的目标是把雨水严格控制在主会场以外,尽量减少恶劣天气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重大比赛的影响。

尽管如此,作为炎黄子孙的每一个中国人,都祈祷2008年8月8日能晴空万里,整个北京奥运会期间能一帆风顺。让北京奥运会能成为历史上最好的一届奥运会。

上一篇:奥运场馆话春秋 下一篇:轨道上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