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株洲市县域外贸经济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7-31 07:55:10

关于加快株洲市县域外贸经济发展的思考

【摘 要】县域外贸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衡量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株洲市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县域外贸经济势在必行。本文概述了株洲市县域外贸经济基本概况,对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株洲市;县域外贸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群众的切身利益。而县域外贸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衡量其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县域外贸经济越发达,标志着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上的参与性、竞争性越强,从中得到的利益越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明显。

近年来,株洲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开放型经济发展助推‘四化两型’建设和‘三个加快’的实施”,科学地将发展的目光聚焦于开放型经济,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进出口贸易渠道,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总体步伐明显加快,成效逐步凸显。加快县域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对促进全市开发型经济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株洲市县域外贸经济基本概况

株洲市现辖五县四区、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云龙示范区,五县分别是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和炎陵县。2011年,我市五县(市)生产总值763亿元,增长15%,占全市比重48%;财政总收入64亿元,增长38%,占全市比重52%,县域经济占了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而县域外贸经济,2011年,五县(市)外贸总量3亿美元,占全市比重15%,外贸依存度为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县域外贸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极不相称。具体情况:

醴陵市: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2011年GDP332亿元,县域经济排名全省第四,跻身全国百强、中部十强,是我省传统出口强县。现有海关注册企业128家,2011年进出口总额2.77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总额300万美元,外贸依存度为5%。主要出口商品:日用陶瓷、烟花爆竹、电瓷、箱包、服装等。

株洲县:总面积1053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2011年GDP70亿元。现有海关注册企业28家,2011年进出口总额700万美元,外贸依存度为0.63%。主要出口商品:工程轮胎、棉纺织品、服装、电瓷、农副产品。

攸县: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总人口77万。2011年GDP217亿元,县域经济实力排名全省第八。现有海关注册企业4家,2011年进出口总额230万美元,外贸依存度为0.07%。主要出口商品:竹木家具、塑料玩具、化工产品、石材、生猪、农副产品。

茶陵县: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总人口59万。2011年GDP93亿元。现有海关注册企业6家,2011年进出口总额100万美元,外贸依存度为0.07%。主要出口商品:服装、陶瓷、化工产品、石材、生猪、农副产品。

炎陵县: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2011年GDP36亿元。现有海关注册企业9家,2011年,进出口额420万美元,外贸依存度为0.73%。主要出口商品:农副产品、有色金属材料、硬质合金、化工产品、竹木制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外贸经济重量较小。作为湖南省出口前三的醴陵市,2011年进出口额2.77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仅为5%,而其他四县进出额之和仅为1460万美元,外贸依存度均不到1%。进出口主体实力不强,除醴陵依靠陶瓷、烟花两个传统产业,注册企业达到128家外,其他县注册企业平均只有十余家,有具体进出口业绩的企业就更少且进出口总额都不大。各县市进出口贸易额度与经济总量比例严重失调,外贸经济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不大。

(二)加工贸易实力较弱。目前,除醴陵市外其他四县加工贸易基本为0,而醴陵市也仅有华鑫电瓷、达越特箱包、恒茂电子3家加工贸易企业,且加工贸易数额不大。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对开展加工贸易积极性不高。由于对加工贸易政策的不了解和对业务流程的不熟悉,不少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怕手续难办、怕出问题受到处罚,并由此产生畏难情绪;此外,许多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满足于当前状况,对加工贸易带来的好处视而不见。二是物流成本过高。本地出口产品的运输成本平均每标箱要高出沿海5000元以上,压缩利润空间。三是各县市承接沿海转移过来的生产加工型企业缺乏对外自主经营能力。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档次低,对外不能独立签订订单,只能依靠沿海公司拉单;有些企业不具备自营进出口的能力,缺乏懂国际贸易的管理人才,无法实现自主对外贸易;有的企业只将生产环节放在本地,使用外地报关,省去报关、报检、报税等环节,客观减少了株洲加工贸易进出口额。

(三)外向型经济结构不合理。一是进出口比例严重失调。除醴陵2011年有少量进口外,其他各县进口为0。二是出口产品主要为资源型产品。缺乏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三是产业结构不优。支撑外贸工业发展的大项目少、对外贸易基础薄弱;本地企业多为家族企业,眼光有限,生产技术受限导致产业结构不优。四是产品层次不高,行业竞争无序。高端产品比重小,产品层次低,特色产品不多,科技含量较低;产业陋习过多,行业内剽窃成风,经营环境恶劣,价格内战严重,相互压价竞销。

(四)企业品牌意识薄弱。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进出口权,没有国外客户,多为贴牌生产,主要依靠国内企业分包,未产生应有的品牌附加值。例如:醴陵的烟花、株洲县的蕨菜、攸县的氟化钠、茶陵的棉纺服装、炎陵的钽铌产品年出口值均为1000万美元以上,但大部分或全部由外地外贸公司收购后贴牌出口。

(五)外贸平台建设滞后。一是外汇、退税等县域分支机构不健全。炎陵、茶陵两县没有设立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外汇核销办理不便;同时,退税手续多,耗费时间长,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劳动力市场不成熟,企业招工难。株洲县域外向型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需求大。本地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是没有形成市场,劳动力资源流动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托本地农村劳动力,但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者大多流向发达地区。因此近两年来用工成本上升,甚至超过沿海,相对沿海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已逐渐丧失。三是融资平台高设,企业融资难。株洲各县市大部分外向型企业规模偏小,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是靠银行贷款,中小企业在银行申请贷款较为困难,存在门槛高、审核严、资金到位不及时等问题。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提升认识水平,转变传统意识。“观念的落后是根本的落后,思想的解放才是根本的解放。”由于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的绝对差距不断扩大,这不仅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对外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能够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10%,对外贸易吸纳的就业人数超过1亿人。内陆开放与沿海相比相对滞后,实质还是开放意识不强的问题,身处内陆的株洲人民,特别是我们的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必须变革内陆意识,寻求开放思想的崛起,努力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才能进一步拓展开放的空间。

(二)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目前各县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大都只局限于引进单个企业,而无相关配套企业和整个产业链的引进,从而导致引进企业发展缓慢。此外,在突出抓好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引进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引进龙头企业,尤其是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企业,只有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才能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配套跟进,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株洲招商一是要进一步出台用地、用人、融资等方面的招商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二是拓宽招商渠道,既可以通过委托招商,即委托沿海发达地区招商机构招商,也可以通过以商招商,即以专业生产基地和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产业链项目专题招商活动;三是政府部门切实优化工作作风,对引进的企业加强支持指导,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招商软环境。

(三)构建发展平台,畅通进出渠道。一是引入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解决好物流瓶颈。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培育引进一批知名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基地和大型专业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运输、配送、仓储等功能齐全的物流网络系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或者参照成立融资担保公司的做法,政府出资成立一家物流公司,全权株洲地区的进出口业务,切实解决企业业务不熟、资金紧张的矛盾。二是切实加快园区建设。认真研究国内外市场环境新变化、产业调整新格局、产业转移新趋势、投资者整合扩张转移新需求,对工业园区进行规划调整,明确定位,抓紧建设,使之成为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亮点;同时,进一步加强醴陵市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攸县、炎陵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工作,争取上级更大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对企业的引导,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产业向专业化、区域化、系列化发展。三是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积极解决招工难问题。四是在茶陵、炎陵等县设立政府有关外贸工作机构,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成本。

(四)调整产业布局,打造集群效应。建议加强对各县市产业布局的研究指导,对本区域优势和潜力产业、企业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分类梳理、分类培育、分类引导,找准辖区内的需要扶持的重点产业和企业。在选择重点产业时,要注意是否能够促进其形成一定的规模,是否能产生集群效应。在引进企业时,要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因地制宜承接优势特色产业。比如:醴陵作为烟花始祖李畋的故乡,长期以来,其烟花生产企业数、产量、出口值都不下于浏阳,但因始终不注意自己品牌的塑造,不注重企业的自主对外贸易,近年来已沦落为浏阳烟花的“打工仔”;株洲县作为南方蕨菜的主产地之一,其品质为南方蕨菜之首,在韩国、日本已有一定知名度,年产量达到5000吨,加工企业200余家,产值达2亿元,已初步形成规模;攸县的氟化钠作用一种常用工业产品,其产量、加工企业数、出口总值也已形成一定规模,如能较好地加以引导,也可形成一个良好的优势出口产业;茶陵、攸县的生猪养殖,在全国都排名靠前,长期大量出口港澳地区,但均未在本地形成深加工产业;茶陵、炎陵的纺织服装企业有一定规模,但配套企业引进未及时跟上,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炎陵、茶陵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数量不少,但其规模、产值均不大,环保现状也不容乐观,后续加工企业也未引进,无法形成产业链。因此,各县市如能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积极引进关联或配套企业,正确引导培育,就可能打造当地新的外贸增长极。

(五)注重扶持引导,优化进出结构。加强规划引导,鼓励企业创立和推广自有品牌,创建自主出口品牌;企业有贴牌基础的,鼓励其率先转向创立自主品牌,申请境外注册商标,通过积极有效的品牌建设,提高县域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由贴牌加工向委托设计生产、自有品牌营销的转型,由资源性低端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转变;引导企业提高产业层次,拓展加工深度,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做优做强优势主导产业;鼓励企业积极申报进出口经营权,大力培植外贸进出口公司,引导众多中小企业以自营进出口为主线,发展进出口贸易;引导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利用好国家赋予的权力,用好、用活、用足优惠政策,并逐步建立出口基地。

参考文献:

[1]张友良,梁多良.县域经济与湖南经济发展[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喻寿奇.长沙“四小龙”勇立潮头唱大风——长沙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与思考[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

[3]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课题组.出口信用保险助推宁波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调查[A].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入选文集2011(调研报告卷)[C].2011.

[4]刘灿江,丁胜.新形势下加快贵州对外开放研究——兼与广东、内蒙古、重庆比较[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04).

[5]李汉君.后WTO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D].吉林大学,2009.

作者简介:杨玉芳(1962—),湖南湘乡人,公共管理硕士,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上一篇:刍议金融IC卡对海南省区域信息化的促进 下一篇:集团如何建立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