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计中的环保观念

时间:2022-07-31 06:31:23

交通设计中的环保观念

轨道交通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等方面效果显著。 它以电力驱动,沿线无大气污染及水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可以说轨道交通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然而轨道交通建设也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其中轨道交通地面或高架线路噪声环境影响和地下线路振动影响尤为突出。 因此, 如何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环保设计,将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是值得关注的,需做好如下几方面的设计工作。

1相关环保规定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运营应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国家与行业环境保护政策和技术规范,符合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及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 达到地方或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轨道交通工程应优先选用低噪声车辆和设备,其列车及设备运行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要求,列车运行振动应符合《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限值要求。

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列车进、出站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 的规定。

车辆段及停车场的厂界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限值要求。

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及 110kV 变电站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电磁环境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

2规划期的环境保护理念

轨道交通工程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合理规划线路走向、线位布局、敷设方式及线路埋深。

轨道交通工程应在可研阶段开展环评工作,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评、建设网规划环评、项目环评以及各级环保部门的批复意见是轨道交通后续设计及验收的的重要依据。 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车站、场段的选线选址应避开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文物保护建筑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尽量避绕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医院及敬老院等特别敏感的社会关注区域。

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两侧进行城市规划时,其噪声、振动、电磁环境保护范围内不宜规划建设居住、 文教、医疗等环境敏感建筑;若必须规划上述敏感建筑时,应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家规定间隔一定距离,并采取减轻、避免影响的措施。

3工程设计中的环境保护理念

轨道交通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噪声与振动控制、电磁防护、污水处理、生态保护等工程治理措施, 以减振降噪、污水处理措施为主。轨道交通工程环境保护设施应按近期设计年限实施,为远期预留。 环境保护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应符合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要求。

3.1噪声治理

(1)噪声治理方案 。 常见的噪声治理方案有选择低噪声车辆、风机、冷却塔等;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定期修整车轮踏面、保持钢轨表面光滑;城市规划及建筑物合理布局; 设置声屏障、隔声通风窗等措施; 设置绿化林带等;敏感点拆迁或功能置换;地下风亭加长消声器、冷却塔采用隔声罩或是导向消声器等。对于地下线路一般主要对风亭、冷却塔进行治理,风亭、冷却塔距离敏感点应在 15m 以外;对高架、地面线路、停车场、车辆段,一般从车辆选型、线路条件、轨道及扣件类型、运营管理、沿线合理规划、设置声屏障、隔声窗、绿化林带等方面考虑。 由于高架线对两侧噪声影响较大, 其噪声治理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治理措施即是采用声屏障。

(2)声屏障设计 。 对于既有声环境保护目标,应根据运营近期的噪声预测结果设计声屏障;对于规划的声环境保护目标,应根据其噪声预测结果预留声屏障的安装条件。声屏障设计目标值、声屏障的设计范围、两端延伸量、声屏障设计高度、声屏障的设计形式、声学构件的隔声性能设计和吸声性能设计需满足相关标准或规范要求。

3.2振动减振措施

(1)规划控制 。 根据环评报告书的要求, 在振动达标距离内不宜建设住宅、医院、学校等振动敏感建筑。

(2)振动污染防治的一般性原则。 根据地铁振动的产生机理, 在车辆类型、轨道构造、线路条件等方面进行减振设计, 将降低轮轨接触产生的振动源强值,从根本上减轻轨道交通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轨道减振设计。 对地下段,目前较为有效的减振措施即为轨道减振设计。 轨道减振措施应根据运营初期列车运行振动的预测结果进行设计,并与轨道工程同步实施。

轨道减振措施的效果应达到设计目标值的要求,以使振动环境保护目标达到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确认的环境标准,包括城市区域环境振动限值标准,室内结构噪声标准及文物建筑的振动限值的相关规定。

当线路下穿敏感建筑时,对于敏感建筑下方或隧道外轨中心线距两侧敏感建筑 10m 的地段,宜采取特殊减振措施。 当隧道外轨中心线距两侧敏感建筑物 10~20m 的地段, 宜采取较高减振措施。

轨道减振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设计技术规范的要求与规定,综合考虑线路、桥梁与轨道的技术条件,兼顾减振性能以及安全性、稳定性、耐候性等要求。 轨道交通常见的减振措施有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橡胶浮置板道床、橡胶隔振垫、弹性短轨枕道床、轨道减振器道床等类型,减振效果从 5~30db 不等。

3.3大气

由于轨道交通采用电力动车组,没有机车废气排放,而车辆段或停车场调机车废气排放量很少,轨道交通工程仅有地下车站排风亭排气异味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类比调查一般下风向 15m 以外即感觉不到异味影响,因此,工程设计中结合噪声防治措施,将风亭设置在敏感点 15m 以外区域。 并将风亭排风口朝道路一侧,进风口背朝道路一侧, 同时采用经济实用,简单易行的绿化工程措施,在风亭四周或道路与风亭之间种植密集型绿化林带,屏蔽汽车尾气的侵入,改善风亭的进风质量,减少汽车尾气对地下车站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3.4水污染防治措施设计

施工期主要是车站或区间明挖施工对地下水降水的影响,从而对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以及流场产生影响,施工引起地面沉降及不良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 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等;施工排放废水对地表水的影响。 施工期需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废水进行达标后回用或排放。为防止对地下水位产生影响,施工期间一般采取以“止”为主的地下水处理原则。 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或人工挖孔桩土钉墙等方法,在基坑周围形成止水帷幕,将地下水止于基坑之外,以消除对地下水的大量抽排。对于运营期生产、生活污水,需进行污水处理并满足相应标准后进入市政管网或是地表水体。

3.5电磁

主要是地面线、高架线及车辆段停车场附近对沿线采用无线收看电视产生的不利影响、主变电所对附近工频电磁场的影响。轨道交通一般位于市区或市郊,沿线基本具备闭路电视设施,对沿线较近的采用电视天线收看的用户,可以采取有线电视入网的方式予以解决。轨道交通工程电磁防治措施的设计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批复意见,落实电磁防治措施。 地面设置的 110kV 变电站与敏感建筑物的间距宜在 30m 以上,一般应不低于 15m。 一般采用室内型变电站,也可采用地下式。

上一篇:创业期人才管理问题诊断 下一篇:公路环保设计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