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致胡海牙先生书》的几点说明

时间:2022-07-31 06:14:04

(3)胡孚琛先生言:“我国内丹学由于流入江湖文化,则钟离权、吕洞宾被奉为神仙,各门派创造人也名列仙班。结果各门派墨守成规,丹道法诀层层保密,越传越少,致使一代不如一代地败落下去,只有靠新的门派和大师取而代之。”

丹道法诀层层保密确实不假,但说到各门派墨守成规,却未必。胡孚琛先生自己就没有墨守成规。况其他门派传人中的佼佼者,也有不少在努力地发展他们的学术,将他们的学术向科学化研究靠拢,将他们的方法进行科学化论证,使之更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当前的实际情况。如果仅靠创立新门派,创立新大师,恐难免有改头换面、巧立名目之嫌。陈撄宁先生所倡导的仙学学术,不就是被改称为“中华道家修炼学”、“新丹道学”了吗?且改头换面者竟不知陈撄宁先生仙学之真实内涵,孰可笑也!我们能保证这些所谓的新门派就是科学的?这些新的大师就是用科学方法研究学问的?

再者,丹道研究,首先注重实修实证。若仅空谈玄理,即使口若悬河,笔下生花,也是不切实际的。

(4)胡孚琛先生言:“我在全国访道问师不下七人之数……,不仅得到陈撄宁先生手书《学仙必成》,常遵先遗稿《金火丹诀》,青城、南宫丹法及剑仙内功法诀,金山派丹诀,三丰派秘传法诀,《金丹直指秘诀》、《大江西派丹诀》、《地仙玄门秘诀》等,还正式拜重庆忠州张义尚先生(知非予)为师,得《东方绝学》之传。至此才发觉原来广州雨师所授三家四派丹法皆非虚语,实为丹家正宗法门。”

内炼法诀,无不自以为是正宗者。记得胡海牙老师曾对我们一般学生说过,认识真正丹诀,除自身本具之智慧之外,还有一条就是,看此派得法诀之传人身体是否健康,是否获得长寿,如果身体不健康,没有得长寿之果,还需分析其中的原因。等这些都搞清楚了,方可判断口诀的真伪。如果一个自谓得真诀之修士,整天病态,并不能长寿,那什么样的口诀也值得怀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丹道的正宗与不正宗,也必须用实践来证实。

《仙道月报》上曾刊登过一篇《余求道之经过》的文章,文中的主人公,一生求道,每每遇见正宗法门,每每为自己所否定,到后来最终执旁门为正道。可知此事与智慧也是大有关系的。陈撄宁师爷曾讲过,修道虽是美事,但非人人能做,几须上根利器,方可成就,普通人走这条路,常常走不通。果能福慧双全,修道自然容易。若有福无慧者,虽其人环境甚佳,而不能辨别是非邪正,难免妄修瞎炼;若有慧无福者,虽其人能闻一知十,彻悟玄机,而为环境所困,不能实行修证,此二种皆有缺憾;若福慧两门俱不足者,只好先积功累德,清心寡欲,读书穷理,以待机缘。所以辨别一种修炼法门正宗与否,也不是很简单的。

《道德经》云: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李涵虚注曰:能知人所不知者,则道明德著,故为上也;强不知以为知者,则身贻大患,故曰病也。

(5)胡孚琛先生言:“《参同契讲义》乃陈撄宁先生倾尽毕生精力而完成的扛鼎之作,胡老命我为其整理成完璧,亦是天意。盖假您我二人之力以彰明陈先生之学也。……我希望与胡老重修旧好,将我们共同完成的陈樱宁《参同契讲义》早日付梓问世。您我二人的恩怨由此书而起,亦由此书而终。”

《参同契讲义》未能如期问世的缘由,愚前面略有谈及。胡海牙老师也曾讲过,如果胡孚琛先生能按最初之约定出版此书,他也没有任何意见。但如果不能按最初之约定,那我们将保留一定的权利。

再者,愚以为,我们自己也有能力组织人,在胡海牙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这本书。但我们的目的在于给陈撄宁仙学爱好者及研究者提供一个陈撄宁先生《参同契讲义(未定稿)》的原貌,让大家更好、更真实地用自身的修养来实践陈撄宁先生的仙学。此事也正在筹备之中。

(6)胡孚琛先生言:“我之学术成就,其中包含不少前辈学者的教诲和真实传授,所有著述皆历尽千辛万苦拼搏奋斗而来,这在学术界自有公论,也不是江湖上几个匿名鼠辈所能抹杀得了的!这几个匿名鼠辈满口江湖黑话,借撄师之名宣扬帮派门规,只能给樱师的学术地位增加伤害,陷先生于不义, 岂非弄巧成拙!……这几个匿名鼠辈炒陈撄宁先生三十代的冷饭,将陈先生拉入江湖,岂非倒行逆施!陈樱宁先生的学术地位已有定论,根本用不着这几个匿名鼠辈为之吹捧和神化,内丹学的学术研究和发展创新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胡孚琛先生这段话,究竟指向谁,愚不得而知,但愚认为,学术研讨,只要讲的有道理,我们就有理由支持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越辩越明。故凡是对陈撄宁先生学术发表自己意见者,我们认为他至少是对陈撄宁仙学学术关心者。至于其讲的是否正确,这只能说是个人的见解不同。我们不可能让任何人都以我们的见解为旨归。胡孚琛先生《丹道法诀十二讲》中对陈撄宁先生的学术也有不同的意见,并言自己已超过王沐、陈撄宁二位先生许多,而胡海牙先生及王沐先生的学生中也未曾有褒贬一辞者。

记得有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虽然我不能赞同你的观点,但我会用我的生命来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尝记胡海牙老师言:言吾善者为吾贼,言吾不善者为吾师。《道德经》亦云:“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愚见以为,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者,我们允许别人有相同和不同的意见,这应该是研究者所应具的基本精神。

胡海牙老师常对我们说,不要对理论上的问题做过多的争论,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实践中来,要用自己的真修实证来证明仙学,因为研究陈撄宁先生的仙学是以真修实证为最基本条件的。《武当》2003年第3期编者在雪僧君的《研习丹道应求真务实――评{丹道法诀十二讲)》一文所加的按语讲得好:将各自能力用到实修实证上来。所以,一直以来,胡海牙老师都不让我们与他人作文字之争。不论他人支持陈撄宁仙学还是反对。并且,在陈撄宁先生所提倡的仙学前面,又加上“陈撄宁”三字,以“陈撄宁仙学”的名义来研究。既免是非之争,又以与其他仙学的研究者相区别。故老师的文章中,多只谈自己对陈撄宁先生仙学的见解与研究心得,很少有言及他人是非功过者。

(7)胡孚琛先生称:“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今观胡孚琛先生《致胡海牙先生书》,愚不知其用意何在,但其措辞激烈,语中多尖锐词。比如对弘扬、研究陈撄宁仙学而不具真名者,誉为“匿名鼠辈”;将他人研究成绩称之为“炒冷饭”、“倒行逆施”。这个愚很难苟同。行文动笔是否要具真名,还是做匿名之“鼠辈”,乃个人之好恶,非研究学问之关键。鲁迅先生很少用真名,而成一代大文豪,其亦“匿名鼠辈”乎?试想一下,如果有人称新丹道学研究者胡孚琛先生为“著名鼠辈”,称胡孚琛先生所谓的《东方绝学》、《金丹真传》中的功夫是在炒几百年前死人的冷饭,大大的倒行逆施,胡先生会认为这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吗?这是“和”的原则吗?同在京城,胡孚琛先生何故将此信公开,来表明自己的诚心呢?这也是为和而来吗?故愚以自己之见解,对此《致胡海牙先生书》中的部分内容略加说明,以免热心于陈撄宁仙学学术的朋友误会。

愚生性鲁钝,才疏学浅,嘴笨舌拙,动笔行文,难免辞不达意,或有开罪于胡孚琛先生者,尚望胡先生勿怪为幸。

上一篇:食用海鲜四不宜等 下一篇:丹田探秘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