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经济发展的出路

时间:2022-07-31 05:52:51

畜禽经济发展的出路

作者:王雅 单位:四川省巴中市畜牧食品局

进入新世纪以后,畜牧经济发展面临加入世贸组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中规模养殖与环境保护矛盾等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树立以下十大基本理念,才能确保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树立“畜牧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理念

我国自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畜牧业也伴随入世,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参与了国际大循环。也就是说,现在畜产品的产销没有县界、省界、国界了,只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全世界到处都是市场。入世后,我国畜产品尽管面临较为广阔的市场竞争空间和价格比较优势,但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壁垒已大大降低,而非关税壁垒的技术壁垒手段便成为各国保护本国对外贸易和国内产业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措施。因此,为了跨越国际市场的技术壁垒,进一步扩大畜产品出口量,新世纪发展畜牧业必须切实解决畜产品卫生安全问题,特别要重点解决疫病防治、饲料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和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二、树立“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的理念

畜牧生产是一个非常薄利的产业,一般来讲,在赢利前提下,养殖规模与养殖效益呈正相关,养殖数量越多,养殖效益越高,即所谓“效益在规模”。同时,养殖规模与科技含量也呈正相关,养殖规模越大,对科技水平的依赖程度越高,相应养殖效益也越高。集约化、规模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外出务工越来越多,养殖农户数量逐年减少。通过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既能实现畜禽生产量的扩张,又能实现养殖“规模效益”。

三、树立“以抓工业的方法抓畜牧经济发展”的理念

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现代畜牧业基本框架,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把畜禽养殖作为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来建设,提高畜牧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笔者认为,抓工业经济方面的“四个理念”值得我们借鉴用于发展畜牧经济,尤其是在发展规模养殖场(户)上适宜运用:一是成套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规模场的防疫制度;饲料兽药规范使用、记录制度;定期消毒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严密的经济效益核算方法。在畜牧生产中,注重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是科学的配套技术措施。将种、料、养、管、防等综合技术措施运用于畜牧生产。四是规模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一体化的生产理念。在发展数量上提倡适度规模;在经营管理上实行规范化运作;在防疫消毒上实行程序化管理;在饲养方法上运用标准化饲养技术;在发展理念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四、树立“畜产品市场竞争靠质量取胜”的理念

市场经济直观地讲就是消费经济,市场靠消费拉动。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发展畜牧业,理所当然要以市场为导向。世纪之交,我国畜牧业进入了由自给畜牧业向商品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新阶段,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基本平衡。畜牧业生产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产量、决定品种结构和畜产品质量。产品有了,能否卖得出去,是否卖个好价钱,更需开拓畜产品市场,促进市场畜牧业发展。畜产品是收入弹性较高的农产品,价格随行就市,产品质量好坏其价格差异较大,今后畜产品市场的竞争将由数量、价格竞争,转变为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产品质量安全是当今国际国内和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因此,要根据国内外畜牧业竞争的特点和产业特性,明确竞争对手,用“靠质量竞争取胜”的新观念去认识市场,用建立完善畜产品信息网络和预测未来市场消费趋势的新方法去研究市场,以开展健康养殖。

五、树立“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

实践证明,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又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说,畜牧业产业化不仅是联系农民与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桥”,也是拉长产业链、实现畜牧业外延增值的“路”。因此,我们要把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作为挖掘畜牧业发展潜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一环切实抓紧抓好。只有实行产业化经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衔接的问题。在产业化经营中,除了培育龙头、建设基地、发展大户外,创新发展机制非常重要。主要是生产、经营、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利益联结问题。如何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同担”运行机制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顺利推进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障。因此,建议在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要建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引导畜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大户+农户”、“市场+农户”、“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多种联结机制,重点要强化与农民利益的连结;要继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项目扶持”的产业化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内部运行机制、风险调节机制和契约约束机制,确立养殖农户和龙头组织的责、权、利,达到双方共赢。

六、树立“依法治牧”的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新要求。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是政府法治的重要内容,“依法治牧”、“依法防疫”、“依法监管”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依法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新时期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为确保畜牧生产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我们只有通过建立以牧政执法为手段、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畜产品质量控制新机制,切实加大监督查处力度,才能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促进畜牧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七、树立“科技兴牧”的理念

现代畜牧业的核心是科学化。只有扎实抓好畜牧科技推广工作,才能促进畜牧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实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也是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和促进畜牧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畜牧业产业化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促进。在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议通过科技入户、专家讲座、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标准化饲养和规范化养殖培训,认真实施“畜牧科技人员服务基层行动”,动员广大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积极开展饲养技术、品种改良、疫病防控、市场销售等方面的畜牧科技服务,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农民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八、树立“生产环保”的理念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畜禽生产过程,养殖业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据测定,一个万只养鸡场年产粪360吨,一个百头养牛场年产粪680吨,一个千头养猪场年产粪达2000吨以上。除此之外,养殖业所造成的污染还有来自畜禽养殖场(户)的一些废弃物。21世纪是一个绿色世纪,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常规食物生产方式已引起了人们广泛而深刻的反思,只关注食物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已远远不够,而必须考虑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消费者的影响。因此,在发展畜牧业中,要重视环保,坚持“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原则,搞好对病畜和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尤其在畜禽粪污治理中要坚持因地(户)制宜,建议在散养户中大力推行“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模式;在规模养殖场推行“干湿分离、厌氧发酵、沼气和湿地综合治理”的治污模式,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九、树立“品牌效应”的理念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品牌经济”。一个品牌可以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畜牧经济发展中,要把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畜牧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来抓,积极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资源特点以及消费者需求,积极研发特色畜产品的生产制作技术、生产工艺和花色品种,形成同一畜产品的优质品牌集群,用集约的方式把产品的质量、服务等综合信息传递到消费者心目中,坚定不移走“被市场认可”的品牌之路,提高行业竞争能力,把龙头企业真正做强做大,以此来带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十、树立“健康养殖”的理念

畜禽健康养殖是提高畜产品质量、保障畜产品安全、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措施,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要内容。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和养殖业主规范养殖行为、开展健康养殖,使畜牧业向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和有机畜产品方向发展,是应对入世、扩大畜产品对外贸易出口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养殖效益、确保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畜禽健康了,畜产品才会安全,人类才会健康。要使畜禽健康,必须做到科学饲养、依法防疫、安全用料、规范用药。

上一篇:工厂氮氧化物的减少排量的方法 下一篇:水污染处理区的臭味控制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