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几点对策性建议

时间:2022-07-31 05:10:47

对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几点对策性建议

摘 要:当今军事变革方兴未艾,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任职教育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任职教育的内涵为探讨的逻辑起点,深入分析任职教育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为如何上好任职教育课程提出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建议

Pick to: in today's military reform is in the ascendant, talent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in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eo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education office for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ducation office, and on this basis, for how to teach education course work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arm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education; suggest

中图分类号:G812.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军地通用性强的院校和承担学历教育任务的院校偏多,造成资源重复配置、培训规模受限;岗位任职教育规模较小,难以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推动任职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是军事院校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

一、含义

任职教育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丰富的内涵。根据《辞海》中的释义,任职教育的“任”指任用,“职”指职位。任职教育即指任用个人在从事某个职位前、中、后阶段,为使其适应相应岗位工作需要而进行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教育。一般认为,军队院校的任职教育是指针对军队军官、文职干部、士官在完成中学(一般指高中)后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岗位职务以及更好地履行职责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

从对概念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任职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军队的军官、文职干部和士官;任职教育的较低层次是要求对象达到适应岗位的要求,较高层次是要求对象更好地履行军人的职责;任职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基础,是属于中学后教育,广义的高等教育的一种。

二、特点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任职教育必须承担为一线部队提供军事人才的重任,其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坚持学用一致,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使教育紧密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部队任职岗位需要,适应作战训练需要和未来作战需要以及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因此,这也要求任职教育院校必须坚持作战需求和岗位需要为导向,严格按照作战和岗位的需要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构建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员驾驭作战和任职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须与培养目标相适应

与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任职教育的培养内容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它贴近部队、贴近作战和岗位实践的要求,突出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成果。这要求任职教育院校必须立足办学定位,使培养内容与培养目标相适应。针对学员岗位需求和部队发展需要,充实学员任职所需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使教育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

(三)培训形式可多样化

任职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军队的军官、文职干部和士官等。就士官生来说,士官生不同于本科生,其要突出一技之长,解决第一任职需要问题,教育教学要突出实用性。另外,由于军事变革对军人要求的不断提高,任职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任职岗位也就需要定期转换,任职教育不可能一次完成。就目前而言,军事院校的任职教育区分为初、中、高三级,针对不同的岗位又分为参谋业务、主官集训、军兵种合成集训等多种形式,走上不同的岗位就要接受相应的任职培训。

三、几点建议

可以说,任职教育是以中学后教育为基础、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教学周期短、节奏快。针对任职教育特点,结合军事院校的实际,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好教学。

(一)摆脱老路子

随着全军院校教育的转型,逐步实现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并以任职教育为主体,最终使其一体化,这是世界军事教育发展的潮流。因而,军事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生长干部的培训,增强岗位军官的一线实践经验,形成复合型的知识与能力的心理结构,更好地在全新的工作挑战和不可预知的实践事业中提高应战能力,而不能脱离任职教育的课程目标,走到学历教育的老路上去。

(二)转变教学方式

任职教育的教学和训练方式应立足于课程体系结构的职业化特点,基于培养和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选择、设计与军事理论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案例教学、网络模拟对抗演练,尤其注重选择有利时机,组织学员参加部队的重大军事活动,把课堂延伸到部队演习、演练的现场,让学员在近似于实战的综合背景下,消化理论,掌握技能,提高基础能力和专业水平,增强综合素质;结合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施研究性教学。

教学和训练方式的转变,既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又要创新教学训练的方式和方法,持续积累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的教学训练能力,逐步建立覆盖基础教学训练全部内容的质量标准体系,以更高的教学训练标准强化军事基础教学训练,打牢战斗力基础。

(三) 主设三大课程

任职教育职业化课程的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岗位任职需要和作战综合能力的提高,以研究的问题或课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坚持宽口径、跨学科设置课程,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应用性和时代性。

?根据岗位需要和作战需求,主要设置三大类型的课程:

一是以形成任职实践能力为指向的职业课程;二是以适应指挥岗位发展需要为指向的军事技术课程;三是以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品质为指向的其他课程。课程设置必须体现先进性和时代性,一方面要加大课程内容整合、融合的力度,强化以指挥作战和领导管理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大职业课程综合化和集约化改革的力度,使军事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以及军事斗争准备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纳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

(四)重塑教官队伍

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官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任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任职教育要求教官队伍必须实现由以科技干部为主向以新型指挥军官为主的转变,由学科专业型教员向岗位复合型教员转变,由学科带头人向一专多能的军事专家转变。任职教育院校应使教官既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军官,又是一名传授知识的名师;既是一名装备专家,又是一名管理部队的行家,促进教官选拔、培养、使用和交流各个环节科学合理,形成人才队伍的良性流动。第一,发挥院校既有的专业人才优势,通过优化组合、进修培训,造就一支一专多能的军事专家队伍。第二,建立严格的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将部队的优秀指挥军官选拔到教官队伍中来。第三,建立和完善教官岗位轮换制度,促进教官队伍的合理流动,形成与部队干部交流互动的良性机制,保持教官队伍的活力。第四,建立和完善教官资格认证和考评制度,确保教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适合任职教育需要。第五,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干部的辅助教官作用。

参考文献:

[1] 席芳.陈竺.王焱.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J]

人民军医?2011年54卷07期

[2] 罗玉容.管理服务在提高任职教育培训质量中的作用 [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年34卷05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论新形势下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与档案管理 下一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