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区空间文化创意论文

时间:2022-07-31 04:12:30

集聚区空间文化创意论文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演化的动力

集聚区内外的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各类机构和消费者等,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采取了相应的选址策略,经过多次博弈,最终使集聚区形成一个稳定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促进空间演化的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驱动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演化往往呈现出三个主要阶段,即点聚、面集和网络化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市场因素是集聚区空间演化的关键。市场是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的聚合地,同时也是生产要素、各种资源的汇聚地,市场主体对空间选取的偏好和企业对外部经济的追求,体现了市场对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演化的驱动。

首先,创意阶层对创意空间的选取。创意阶层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产业的竞争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出于对文化的追求及对发展机会、劳动报酬等的需求,在受资金、知名度和不为主流文化认可等因素的制约下,往往选择都市或是临近都市的城郊结合部作为创业的空间。如,都市中的闲置厂房、废弃仓库等地。其次,供需双方的选择。创意文化产品是一种高消费产品,有较大的附加值,这不仅要求消费者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地域经济水平决定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情况下,大城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利于文化产品的收入效应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而具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往往对消费地有着更多的需求,如便利的交通、舒适的环境,集娱乐、休闲、购物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体系等。供需双方的适应性选择,决定了产供销等主体对集聚区的进入。最后,企业对外部经济的获取。入驻集聚区的企业,主要是为了获得专业化分工及专业化市场所产生的外部经济。一方面,企业可获得生产、销售、管理、融通资金等方面的专业。另一方面,专业化的分工,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些外部性,使企业在节约生产成本,交易成本,搜寻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而增强集聚区的竞争力。

(二)政府推动

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演化的推动作用,伴随着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发展、成熟和再生的全过程。政府可通过对产业集聚区提供土地、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制定优惠政策、相应法规,并给予技术、管理经验、环境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产业集聚的空间演化。在创意产业集聚区演化的不同阶段,政府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措施,为创意产业空间演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首先,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期,政府主要发挥促进要素在集聚区集中的作用。在这一阶段,逐渐进入集聚区的企业及个体创业者等主体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但知名度不高,社会认可度较低。此外,经营主体还存在规章制度缺乏、资金不足、营销经验不足和易被市场挤出等问题。集聚区呈现出产业链较短,节点少,企业的规模小和数量少等特征。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规划用地,推出减免税和补贴等措施,吸引具有实力的企业入驻,使其发挥出带动效应,吸引其他企业进入。第二,帮助企业申报各项基金,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让专业金融机构为他们提供专项金融产品服务。第三,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其次,在成长期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政府主要是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及链条节点的补足,增强集聚区的竞争力。这一时期的集聚区,在区域内的知名度和辐射能力逐渐增强,充满活力,其外部经济性能吸引大量关联与非关联的企业进入。由于企业规模和数量的增加,竞争增强,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精神,从而使产业链延伸,缺失的节点逐渐被补足。政府在这一时期为促进聚集区空间演化朝着整体经济效应增强的方向发展,通常采取的措施有:第一,鼓励企业创新并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同时为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提供法律保障。为此,政府常采取的办法是设立奖励基金,或帮助企业申请国家技术创新基金。由于集聚区有着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政府为创新企业提供专业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咨询及技术服务,并推出相应法规保护企业的商标、品牌和专利等。第二,促进产业集聚区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强其关联性。如在集聚区内举行技术研讨会、联谊会,举办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培训班等。不仅有助于企业管理经验,技术的交流,而且有助于在促成良好私交的基础上增强企业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默契,增强整个集聚区的竞争力。此外,还推出相应的法规,避免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促进合作竞争,有助于实力强的企业发展成为集聚区的支柱性企业。第三,凭借政府的影响力,联合各界专业服务机构,组织展销会,专业技术交流会等,为集聚区搭建起国际国内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吸引国际国内优质企业和知名的专业创新团队入驻集聚区,为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各节点的做强做大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对成熟期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政府主要是加大力度鼓励实力雄厚的企业创新,防止集聚区进入衰退期。这一时期是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上的一个理想区间。企业的规模、数量和市场份额比重已稳定,对集聚区外的企业已形成强大的进入障碍,整个集聚区已达到平衡。这个时期的企业较保守,不愿创新。然而,对于创意产业来说,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创新,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政府对这一时期创意产业往往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龙头企业,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其创新,促使集聚区形成“中心-”模式,由核心企业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共同创新,增强整个集聚区的活力。

(三)协同效应的驱动

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来说,从形成到成熟期,也就是从点集到网络化的空间演化过程中,在生产、供应、销售、管理、技术创新等诸环节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成为企业向集聚区聚拢的动力。第一,专业化服务的协同。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由于市场区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政府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各专业水准较高的企业、服务机构入驻,有利于原有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强化,也有利于陆续进入的企业得到专业生产工具、设备、场地出租、营销策划、产品设计等各项专业化的服务。第二,品牌的协同。入驻文化产业创意集聚区的企业,不仅能够享受实物资产的协同,而且能够享受到无形资产带来的协同。众多品牌企业入驻集聚区,发挥出品牌集聚辐射效应,扩大了集聚区的知名度,吸引着大量的消费者、供销商进入到该区域,使集聚区内的企业获利机会增加。第三,经营管理经验的协同。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获得稳定的有潜力的市场地位。企业主要通过传承、实践摸索、引进创新等方式来获取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经验。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在短距离的接触,长期的合作中,耳濡目染了实力强大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可以进行模仿或者在原有基础上创新。而且聚集区内多功能服务体系的存在,为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提供了可以进行经验交流的场域,特别是对于文化创意人才来说,他们不拘一格的交流模式,更益于这种经营管理经验协同效应的产生。第四,技术创新的协同。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源于为获取更大利润空间的自觉创新,或是迫于生存竞争的创新。在集聚区内,在技术拉动效应下,这两种创新模式,往往会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技术创新的企业,其编码化技术和非编码化技术在有偿转让或是知识溢出的情况下,使其他企业能在较短的时间以较低的成本采用新技术,获得较大的收益。

(四)人文因素驱动

人文因素是人们在长期的交流和活动中所形成的制度、文化意识与社会关系等的总和。在集聚区内,经济活动主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该区域人文因素的影响,使经济活动表现出根植性和嵌入性。所以,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演化的过程中,制度、历史文化和社会关系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首先,制度因素。这里的制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契约、风俗等。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各经济主体经过长时间的经济活动与交流,从而形成了一些成文或不成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制度,以此作为相互间共同遵循的准则。具有优越制度安排的集聚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吸引企业入驻该集聚区。非正式的规则,益于增强行业自律,减少机会主义。此外,凭借互相的承诺,减化的手续,企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资源。另外,也减少了企业的交易费用,节约了生产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积累更多的资金,为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历史文化因素。历史文化是创意的源泉,创意产品的核心要素。它是创意阶层选址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政府选择文化产业基地时,特别注重的问题。

此外,偏好创意产品的消费者,也倾向于选择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集聚区去消费。另外,蕴含厚重历史文化的产品,难复制,替代品少,拥有稳定的顾客群,占据同类产品市场的绝对优势,从而使得整个产业有着强劲的传承力,有助于集聚区经济效益稳定持续地增长。最后,社会关系。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机会主义、搭便车等行为常常造成经济活动主体交易活动的不确定性,甚至产生较大的风险。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损失,经济主体常常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乡等引入集聚区。这种具有血缘或非血缘关系搭建的社会关系网络,促成了纵向、横向联合企业的形成。这样的集聚区,具有单个独立企业集合所没有的优势,不仅易于形成紧密的信息网络结构,市场联接,而且能够让企业获得缄默知识和技术等。此外,这种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网络,使集聚区对外来企业形成了强大的进入障碍,利于原有企业发展壮大。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演化的策略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从形成向成熟阶段发展的过程,是其空间演化的重要时期,表现为产业链延伸,节点增加,产业边界的扩张。这一时期的集聚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若因势而导,完善产业集聚区,有助于集聚区获得更大的收益。根据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促使其空间演化,提高集聚区的整体经济效益。

(一)营建良好的创意生态环境

集聚区的企业对其产业环境的依赖犹如生物种群对其生态环境的依赖。企业只有处于适宜的生态环境,不断扩大规模,增加数量。经过循环累积适应的过程后,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聚集区。在我国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和西南等地的产业集聚区,产业的发展与其生态环境表现出高度的关联性。所以,为产业集聚区营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集聚区经济效益的有效办法。

第一,为创意阶层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一方面,完善知识产权监管体系,保护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加大力度打击盗版,激励他们的创作热情。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施展个性的创意环境。他们倾向于选择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时尚的都市生活气息、精神生活丰富的区域发展。如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田子坊创意产业园等地。

第二,对集聚区的创意企业采取必要的保护政策。发展期的产业集聚区,往往能吸引大量同质或异质企业进入,是发展的有利时期,也是竞争激烈,易产生挤出效应的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土地资本、商业资本进入集聚区,地价被抬高,创意产品的成本增加,迫使创意企业迁离。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应采取税收减免、技术贴息、专项基金补贴等措施,降低创意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推出有效的办法,杜绝炒地、炒房的商业行为。

第三,完善产业聚集区的综合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包括,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与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筹办的技术、管理咨询培训机构,便利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

第四,组建产业管理委员会,加强各企业间的联系。管委会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国内、国际文化宣传活动,加强创意产业的沟通与合作,推广产业品牌,扩大产业市场。

(二)利用本地资源,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有着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对其他产业和企业有着强大的吸附力,这是产业集聚区空间演化的关键。可在政府支持下,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实施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打造核心产业。首先,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元素,民族艺术,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打造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如一些地方以数字科技、高端画廊、时尚建材、民族工艺等为主题的创意园,现已成为这些地区的区位地标,并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其次,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创意文化会展中心,为传统文化、区域文化与现代创意文化的结合提供交流平台,促进糅合各种文化元素的创意出现,增强集聚区的创新力。最后,推出优惠政策,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优质企业参与重大项目。

(三)注重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升级改造

产业集聚区的演化类似于生物的演化,历经生成、发展、成熟和衰退的过程。所不同的是生物体从生成到衰退是一个必经的周期过程,而产业集聚区可以跨越衰退期而进入重生期。而跨越的有效方法是对聚集区进行升级改造。首先,延伸产业链,增加节点,发展与原有产业相关联的产业和重要环节。北京乐谷创意产业聚集区,就是在金融危机后,将主打乐器制造,转变为一个集乐器制造、音乐创作、表演、培训等一体化的创意产业园区的成功案例。其次,进行产业整合。集聚区内的产业组织可与外部不同产业进行横向、纵向和混合整合,使不同业态的产业形成一个联系密切、资源共享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电影产业与动漫、游戏、旅游产业的整合,已发挥出了延长创意产品生命周期,增加收益的强大功能。最后,结合现代技术,给文化产品注入时尚元素。利用网络、信息和数字化等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拓宽文化产品的传播渠道,开发衍生品,而且还能满足偏好时尚、新潮事物的消费者的需求,扩大消费群。

(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多功能服务体系

文化产品有着较强的消费导向性,消费者主要是从中获取文化符号效用。而这种满足感时效短、易逝、具有不稳定性。多功能服务体系的建构旨在打造一种集生活、休闲、娱乐,且又能满足消费者精神文化诉求的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包括舒适的消费环境,便捷的交通,优质的餐饮服务、时尚的休闲娱乐场所等这种复合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不仅扩大了产业集聚区的边界,而且增强了它的区域辐射力。而人员流量的增加,创意文化影响力的扩大,良性文化氛围的形成,能够给集聚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韩国COEX会展中心,就是一个集文化创意产业、生活和娱乐一体化的多功能产业区,每天能吸引15万国内外游客。我国打造这样的多功能创意产业园区,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政府统一规划,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同时推出持续发展的措施。另一方面,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在友好交流合作基础上,实现共赢。

作者:袁家菊 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ERP系统角度电子商务论文 下一篇:高师音乐教学校园文化论文